微针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40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层、垫片和多个可溶性微针,基底层的粘附面可粘附在皮肤表面上,垫片设置在基底层的粘附面上,多个可溶性微针设置在垫片远离基底层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针贴片的基底层的粘附面粘附在皮肤表面上,用于辅助将可溶性微针固定在皮肤上促进导入操作,并依靠垫片给基底层造成一定高度差,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按压的作用力传递给可溶性微针,进而促使可溶性微针可以持续冲击并完全刺入皮肤,增强微针贴片在皮肤上的导入附着力,达到高效透皮的效果,能够避免可溶性微针被皮肤挤出,实现可溶性微针能够全部溶解于皮肤内,使得可溶性微针的导入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贴片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及美容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针贴片。

技术介绍

[0002]微针贴片产品上设有微针,微针可作用于皮肤,在皮肤表面安全无痛的形成微米级的药物传输通道,增强皮肤对大分子活性成分及药物的渗透性,安全无痛,实现透皮给药。
[0003]微针贴片在导入皮肤时需要一定力度作用以便刺破皮肤,但是因为皮肤的高弹性,现有微针贴片的微针无法全部刺入皮肤内,在按压微针贴片的四周粘性部位让贴片与皮肤贴合,也只能维持微针半刺入皮肤内的状态,此时微针受到的力完全小于皮肤回弹的力,从而不足以让微针全部刺入皮肤内,影响透皮导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入附着力强且导入效果好的微针贴片。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层、垫片和多个可溶性微针,基底层的粘附面可粘附在皮肤表面上,垫片设置在基底层的粘附面上,多个可溶性微针设置在垫片远离基底层的端面上。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技术微针贴片的基底层的粘附面粘附在皮肤表面上,用于辅助将可溶性微针固定在皮肤上促进导入操作,并依靠垫片给基底层造成一定高度差,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按压的作用力传递给可溶性微针,进而促使可溶性微针可以持续冲击并完全刺入皮肤,增强微针贴片在皮肤上的导入附着力,达到高效透皮的效果,能够避免可溶性微针被皮肤挤出,实现可溶性微针能够全部溶解于皮肤内,使得可溶性微针的导入效果好。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垫片在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的高度在0.1毫米至7.0毫米之间。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垫片在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的高度在0.5毫米至3.0毫米之间。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垫片在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的高度在1.0毫米至2.0毫米之间。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垫片为硅胶、陶瓷、塑料等任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且具有硬度的垫片。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垫片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从而使得垫片可发生弹性变形,弹性形变产生的恢复力可进一步增强对可溶性微针的按压力,保证可溶性微针能够始终处于完全嵌入皮肤中的状态,直至完全溶解。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腔为球冠体,空腔的球曲面朝向基底层凸起。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腔的截平面贯穿垫片远离基底层的端面设置。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空腔在垫片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或者,多个空腔在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腔为长方体。
[0016]进一步的方案是,垫片为实心结构。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在A处的放大图。
[0021]图5是现有微针贴片的使用后效果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一实施例的使用后效果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一实施例中基底层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粘附力模拟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一实施例中基底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粘附力模拟图。
[0025]图9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一实施例中基底层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粘附力模拟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7]图11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二实施例的粘附力模拟图。
[0028]图12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9]图13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三实施例的粘附力模拟图。
[0030]图14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1]图15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四实施例的粘附力模拟图。
[0032]图16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3]图17是本技术微针贴片第五实施例的粘附力模拟图。
[0034]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微针贴片第一实施例:
[0036]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微针贴片1,包括基底层11、垫片12和多个可溶性微针14,基底层11的粘附面111可粘附在皮肤表面上。垫片12设置在基底层11的粘附面111上,多个可溶性微针14设置在垫片12远离基底层11的端面上,且多个可溶性微针14之间排列形成一微针导入区,该微针导入区可以为圆形、方形、眉形、心形等形状。其中,本实施例垫片12为实心结构,即垫片12的内部不具有空腔,且垫片12具有一定的硬度,可由如硅胶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等任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另外,本实施例每一个可溶性微针14由含有药物或者美容活性成分的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制备方法可包括喷射成型、灌注成型、3D打印等。此外,本实施例可溶性微针14的一端通过黏合层13粘合在垫片12远离基底层
11的端面上,多个可溶性微针14之间排列形成的微针导入区呈圆形设置,本实施方式垫片12也呈圆形设置并在可溶性微针14的延伸方向上完全覆盖在微针导入区。
[0037]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微针贴片1在进行透皮操作时,需要先给微针贴片1的多个可溶性微针14之间排列形成的微针导入区及其所对应的垫片12和基底层11一个外部作用力,使可溶性微针14刺入皮肤2中,然后将基底层11的粘附面111粘附于皮肤2上。因垫片12具有一定硬度,故外部作用力可通过垫片12均匀的作用于多个可溶性微针14上,确保可溶性微针14垂直刺入皮肤2内,避免可溶性微针14会因受力不一致断裂。当可溶性微针14刺入皮肤2内后,则将微针贴片1的基底层11四周的粘附面111与皮肤2粘附固定,即基底层11的粘附面111粘附在皮肤2表面上。因基底层11与可溶性微针14之间设置垫片12,在基底层11的粘附面111粘附在皮肤2表面上之后,基底层11与皮肤2之间的粘附力使基底层11发生一定形变,而基底层11恢复形变的反作用力f使基底层11按压垫片12,反作用力f持续按压垫片12及设置于垫片12上的可溶性微针14,反作用力f的按压力及垫片12本身的重力G同时作用在可溶性微针14上,即组成可持续按压可溶性微针14的作用力F,进而促使可溶性微针14完全刺入皮肤2后,可溶性微针14在作用力F的作用下可以克服因皮肤2形变而产生的挤出作用力,从而避免被皮肤2挤出,即使可溶性微针14在皮肤2中因溶解而缩短长度,也可保持可溶性微针14能够始终嵌在皮肤2内,直至可溶性微针14完全溶解,完成药物或者美容活性成分的释放。
[0038]具体地,可溶性微针14所受的持续压力F与垫片12在可溶性微针14的延伸方向上的高度H以及夹角θ之间的函数为:
[0039]F=G+f...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垫片和多个可溶性微针,所述基底层的粘附面可粘附在皮肤表面上;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基底层的粘附面上,多个所述可溶性微针设置在所述垫片远离所述基底层的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在所述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的高度在0.1毫米至7.0毫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在所述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的高度在0.5毫米至3.0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在所述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的高度在1.0毫米至2.0毫米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硅胶、陶瓷、塑料等任一种或多种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国马永浩冷钢
申请(专利权)人: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