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贴片和微针导入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39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和微针导入仪,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层、粘附层、磁性件和多个可溶性微针,粘附层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多个可溶性微针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且多个可溶性微针之间排列形成一微针导入区,磁性件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或者,磁性件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二端面上,基底层的第一端面和基底层的第二端面在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针贴片的粘附层可粘附在皮肤表面上,微针贴片的磁性件可增加可溶性微针对皮肤的压覆力,从而提高可溶性微针在皮肤上的导入附着力,避免可溶性微针被皮肤挤出,提高可溶性微针的导入精准度,使得可溶性微针的导入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作便捷。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贴片和微针导入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及美容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针贴片和具有该微针贴片的微针导入仪。

技术介绍

[0002]微针贴片产品上设有微针,微针可作用于皮肤,在皮肤表面安全无痛的形成微米级的药物传输通道,增强皮肤对大分子活性成分及药物的渗透性,安全无痛,实现透皮给药。
[0003]由于微针贴片的有效成分位于微针,现有微针贴片导入皮肤操作时,一种方式是靠人为的手部按压力将微针贴片的微针导入至皮肤内,但存在因用户的按压力度差异,导致微针导入皮肤的深度有差异或者因按压力大小及方向问题导致微针断裂而失效。为提高微针的精准给药,现有技术也采用微针导入仪将微针贴片的微针导入人体皮肤中,但一方面需要用户用手将微针从承托板上取下,然后再贴于导入仪上,因此微针容易受到手部的脏污或细菌的污染,存在使用卫生隐患;另一方面现有微针导入仪通过弹簧的回复力将微针贴片的微针导入至皮肤内,但存在弹簧老化、磨损会导致机械力度不稳定的问题。此外,现有微针贴片导入方式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用户的操作难度较大、难以控制导入的精准度等问题,一旦用户操作不当,容易出现微针被皮肤挤出,降低微针导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导入附着力强、导入精准度高且导入效果好的微针贴片。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微针贴片的微针导入仪。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层、粘附层、磁性件和多个可溶性微针,粘附层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多个可溶性微针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且多个可溶性微针之间排列形成一微针导入区,磁性件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或者,磁性件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二端面上,基底层的第一端面和基底层的第二端面在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磁性件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且磁性件位于可溶性微针和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之间。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可溶性微针的一端通过黏合层粘合在磁性件远离基底层的端面上。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磁性件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二端面上,且磁性件在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与微针导入区对应设置。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磁性件设于微针导入区的外周。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磁性件呈环形设置,微针导入区位于磁性件的环孔内。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磁性件在微针导入区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磁性件呈圆柱设置并在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或者,每一个磁性件呈长条设置,多个磁性件呈放射状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或者第二端面上。
[001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层、粘附层、磁性件和多个可溶性微针,磁性件呈环形设置,基底层位于磁性件的环孔内,粘附层设置在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每一个可溶性微针的一端与粘附层粘合。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底层的外周壁与磁性件的环孔壁之间通过黏合层粘合。
[001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针导入仪,包括磁极控制机构、磁性结构以及微针贴片,微针贴片为上述的微针贴片,磁极控制机构可控制磁性结构的磁性变换,使得磁性结构与微针贴片的磁性件的磁性互吸或者磁性互斥。
[0017]进一步的方案是,磁性结构包括导磁吸附头和导电线圈,磁性件可吸附在导磁吸附头的第一端,导电线圈套设在导磁吸附头的第二端,磁极控制机构可给导电线圈通电。
[0018]本技术微针导入仪通过磁极控制机构可控制磁性结构的磁性变换,使得磁性结构与微针贴片的磁性件的磁性互吸或者磁性互斥,从而实现微针贴片和微针导入仪之间的吸附耦合与分离。当用户使用时,先使微针导入仪的磁性结构的磁极与微针贴片的磁性件的磁极相反,因磁极异性相吸,从而使得微针贴片可以方便快捷且稳定地吸附在微针导入仪上。当微针导入仪确认导入位置并完成在皮肤上的预定位时,通过磁极控制机构控制磁性结构的磁性变换,即通过控制按钮切换流入导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实现导磁吸附头的磁极变换,使导磁吸附头的磁极与微针贴片的磁性件的磁极相同,因磁极相同互斥,从而促使微针贴片与微针导入仪分离,使得微针贴片的可溶性微针精准地导入到用户皮肤内,并在磁力弹性力作用下可实现自动纠偏,提高可溶性微针的导入精准度,使得可溶性微针的导入效果好。之后,微针贴片留在皮肤上贴敷一定时长,由于微针贴片的可溶性微针导入在皮肤内,可溶性微针可直接在皮肤内发生溶解并释放功能性美容或药物活性成分或者制造多个微细的传导通道后再涂抹功能性化妆品或药物,皮肤深层的吸收效率非常高,防止现有刚性微针断裂在皮肤内不溶解的情况出现,非常安全,对皮肤不会产生伤害,而且微针贴片为一次性使用,防止交叉感染。本技术微针导入仪与微针贴片采用磁极互斥作用力实现微针贴片的导入精准控制,与现有弹簧式恢复力方式相比,避免了因弹簧老化、磨损等导致的机械力度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可增加微针导入仪的使用寿命,实现节能环保。
[0019]而且,本技术微针贴片在使用过程中,微针贴片的粘附层在自身的粘附性作用下可粘附在皮肤表面上,当可溶性微针导入皮肤后用于辅助将可溶性微针固定在皮肤上促进导入操作,提高微针贴片在皮肤上的导入附着力,避免可溶性微针被皮肤挤出,实现可溶性微针能够有效地进行导入,提高可溶性微针的导入精准度,使得可溶性微针的导入效果好。此外,本技术微针贴片耦合至微针导入仪时,通过微针导入仪的磁性结构与微针贴片的磁性件吸附耦合,整个过程操作便捷,且用户全程无需用手与微针贴片接触,可避免用手操作微针贴片时,手部的脏污或细菌污染微针贴片的状况发生,从而提高微针贴片的使用卫生。另外,本技术微针贴片的磁性件可增加可溶性微针导入皮肤后对皮肤的压覆力,使得可溶性微针的导入效果好,而且微针贴片的结构简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中微针贴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中微针贴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中微针贴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中微针贴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中微针贴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中微针贴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28]图9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中微针贴片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微针导入仪实施例中微针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粘附层、磁性件和多个可溶性微针,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多个所述可溶性微针设置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且多个所述可溶性微针之间排列形成一微针导入区;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或者,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二端面上;所述基底层的第一端面和所述基底层的第二端面在所述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上,且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可溶性微针和所述基底层的第一端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针的一端通过黏合层粘合在所述磁性件远离所述基底层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二端面上,且所述磁性件在所述可溶性微针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微针导入区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微针导入区的外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呈环形设置,所述微针导入区位于所述磁性件的环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国陈莲华冷钢马永浩
申请(专利权)人: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