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4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旋风器和至少一个二级旋风器,所述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并列设置,且各自具有独立的尘杯,一级旋风器的出风口与二级旋风器的进风口之间用风道连通;该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不仅能彻底地将空气和灰尘分离开来,使吸尘器排出的空气更加干净,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还能同时倒灰,使用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吸尘器中安装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将吸入的脏空气过滤后排出机体, 并且把灰尘颗粒收集在尘杯中。传统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实质上就是一个过滤 装置,因此,吸尘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用户应将过滤装置进行清理或更 换,否则,过滤装置的滤孔被细灰尘堵塞后,会增大真空电机的阻力,严重 者甚至会烧坏电机,不仅给用户带来了麻烦,而且也会影响吸尘器的性能和 寿命。近年来,厂商根据旋风分离的原理,用旋风除尘装置来替代过滤装置, 取得了较好的除尘效果,从而广泛地应用到吸尘器上。该旋风除尘装置于尘 杯内设置一个锥形旋风筒,旋风筒的上端纵向设置一出风管,并与尘杯的出 风口连通,旋风筒的下端设置有开口,以便于灰尘落入尘杯底部的集尘箱中, 进风管于旋风筒上部侧壁并沿切线方向进入,使带有灰尘的气流在旋风筒内 产生旋风,灰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旋风筒侧壁下落到集尘盒底部,除 尘后的气流向上经出风管排出尘杯。但是,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单级除尘装置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要 求了,市场需要除尘效率更髙、排出空气更干净、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吸尘 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并列设置 的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不仅能彻底地将空气和灰尘分离开来,使吸尘 器排出的空气更加干净,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还 能同时倒灰,使用非常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旋风器和 至少一个二级旋风器,所述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并列设置,且各自具有 独立的尘杯, 一级旋风器的出风口与二级旋风器的进风口之间用风道连通。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旋 风器和至少一个二级旋风器,所述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并列设置,且各 自具有独立的尘杯,尘杯均为圆筒形, 一级旋风器的出风口与二级旋风器的 进风口之间用风道连通;所述一级旋风器的尘杯设有上盖和底盖,上盖的侧 壁设有进风管,上盖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的上部连接有风道与二级旋风器 连通,出风口的下部连接有过滤筒,过滤筒的下端封闭并连接有伞形罩,伞 形罩与尘杯的内壁之间设有落尘环隙,伞形罩的下部设有十字分隔板。本技术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旋 风器和至少一个二级旋风器,所述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并列设置,且各 自具有独立的尘杯,尘杯均为圆筒形, 一级旋风器的出风口与二级旋风器的 进风口之间用风道连通;所述一级旋风器的尘杯设有上盖和底盖,上盖的侧 壁设有进风管,上盖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的上部连接有风道与二级旋风器 连通,出风口的下部连接有过滤筒,过滤筒向下伸入到尘杯中,过滤筒的下 端封闭并连接有伞形罩,伞形罩与尘杯的内壁之间设有落尘环隙,伞形罩的 下部设有十字分隔板;所述二级旋风器的尘杯设有上盖和底盖,上盖内设有 与风道连通的进风腔,进风腔的上部设有出风腔,出风腔上设有排风口,上 盖内固定有数个并列设置的旋风筒,旋风筒的上部为柱形筒、下部为倒锥筒, 柱形筒向上伸入到进风腔内,柱形筒的侧壁设有位于进风腔内的旋风进风 口,柱形筒内设有出风管,出风管的上端穿过进风腔与出风腔连通,倒锥筒 向下伸入到尘杯中,倒锥筒的下端设有落尘口。该装置还设有顶盖,顶盖罩住一级旋风器的上盖、风道和二级旋风器的 上盖、出风腔,顶盖的下沿与两尘杯的上沿连接,进风管和排风口设置在顶 盖上。所述一级旋风器的底盖和二级旋风器的底盖一体成型。 本技术的优点是1. 本技术包括并列设置的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能彻底地将 空气和灰尘分离开来,使吸尘器排出的空气更加干净,不产生二次污染。2. 本技术的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的尘杯共用一个底盖,用户 打开底盖后可对一级旋风器和二级旋风器同时倒灰,使用非常方便。3. 本技术的二级旋风器采用扩散式结构,锥形旋风筒为上端小、 下端大的形状,旋风进风口位于上部柱形进风筒,气流在锥形旋风筒内旋转 时呈减速离心状态,使气流压力损失小,因此能取得较好的吸尘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6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4的C —C剖视图; 图8为图5的D —D剖视图。 其中l一级旋风器;IOI尘杯;102上盖;103底盖;104出风口; 105风道; 106过滤筒;107伞形罩;108落尘环隙;109十字分隔板;IIO进风管;2二级旋风器;201尘杯;202上盖;203底盖;204进风腔;205出风 腔;206旋风筒;207柱形筒;208倒锥筒;209旋风进风口; 210出风管; 211落尘口 ; 212排风口 ;3顶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 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旋风器1和二级旋风器2,所述一级旋风器 1和二级旋风器2并列设置,且各自具有独立的尘杯101和尘杯201,尘杯 101和尘杯201均为圆筒形, 一级旋风器1的出风口与二级旋风器2的进风 口之间用风道105连通;所述一级旋风器1的尘杯101设有上盖102和底盖103,上盖102的侧 壁设有进风管110,上盖102上设有出风口 104,出风口 104的上部连接有 风道105与二级旋风器2连通,出风口 104的下部连接有过滤筒106,过滤 筒106向下伸入到尘杯101中,过滤筒106的下端封闭并连接有伞形罩107, 伞形罩107与尘杯101的内壁之间设有落尘环隙108,伞形罩107的下部设 有+字分隔板109;所述二级旋风器2的尘杯201设有上盖202和底盖203, —级旋风器1的底盖103和二级旋风器2的底盖203 —体成型,上盖202内设有与风道105 连通的进风腔204,进风腔204的上设有出风腔205,出风腔205上设有排 风口 212,上盖202内固定有数个并列设置的旋风筒206,旋风筒206的上 部为柱形筒207、下部为倒锥筒208,柱形筒207向上伸入到进风腔204内, 柱形筒207的侧壁设有位于进风腔204内的旋风进风口 209,柱形筒207内 设有出风管210,出风管210的上端穿过进风腔204与出风腔205连通,倒 锥筒208向下伸入到尘杯201中,倒锥筒208的下端设有落尘口 211。该装置还设有顶盖3,顶盖3罩住一级旋风器1的上盖102、风道105 和二级旋风器2的上盖202、出风腔205,顶盖3的下沿与两尘杯101, 201 的上沿连接,进风管IIO排风口 212设置在顶盖3上。使用时,含有灰尘的脏空气从进风管IIO进入一级旋风器1的尘杯101 中,在旋风过程中,粗灰尘通过落尘环隙108落入到尘杯101的底部,细灰 尘进入过滤筒106从出风口 104通过风道105进入到二级旋风器2的进风腔 204中,再从旋风进风口 209分配到各个旋风筒206中,进入旋风筒206后, 细灰尘沿着倒锥筒208的内壁从落尘口 211落入到尘杯201的底部,干净空 气则通过出风管210进入到出风腔205中,并从排风口 212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旋风器(1)和至少一个二级旋风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风器(1)和二级旋风器(2)并列设置,且各自具有独立的尘杯(101)和尘杯(201),一级旋风器(1)的出风口与二级旋风器(2)的进风口之间用风道(11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旋风器(1)和至少一个二级旋风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风器(1)和二级旋风器(2)并列设置,且各自具有独立的尘杯(101)和尘杯(201),一级旋风器(1)的出风口与二级旋风器(2)的进风口之间用风道(110)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风器(1)的尘杯(101)设有上盖(102)和底盖(103),上盖(102)的 侧壁设有进风管(110),上盖(102)上设有出风口 (104),出风口 (104) 的上部连接有风道(105)与二级旋风器(2)连通,出风口 (104)的下部 连接有过滤筒(106),过滤筒(106)向下伸入到尘杯(IOI)中,过滤筒(106) 的下端封闭并连接有伞形罩(107),伞形罩(107)与尘杯(101)的内壁之 间设有落尘环隙(108),伞形罩(107)的下部设有十字分隔板(109)。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 旋风器(2)的尘杯(201)设有上盖(202)和底盖(203),上盖(202)内 设有与风道(105)连通的进风腔(204),进风腔(204)的上部设有出风腔(205),出风腔(205)上设有排风口 (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祖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莱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