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15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膜端部设为特定的结构,能够防止树脂从特定的树脂层渗出。离型膜(10)具备第1树脂层(11)和第2树脂层(12),并且设有被覆第1树脂层(11)的端面(11E)的被覆部(14),第2树脂层(12)设置在第1树脂层(11)的至少一面(11A)侧,并且具有与第1树脂层(11)不同的组成。成。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型膜


[0001]本技术涉及离型膜。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制造FPC(柔性印刷基板)等电路基板时,通常进行热压工序。在热压工序中,为了防止电路基板附着于热压板而使用离型膜。离型膜例如需求能够耐受热压成型的耐热性、对FPC和热压板的离型性、对铜电路的非污染性、废弃处理的容易性等性能。
[0003]近年来,FPC的L/S(行间距)的细线化在不断发展,与此相伴,对离型膜的要求品质也在提高,其中要求凹凸追随性的提高。为了提高凹凸追随性,离型膜有时形成多层结构,并且在任一层中使用柔软性高的材料。具体而言,通常设置表面层和中间层,将柔软性高的材料用于中间层。另外,作为中间层等使用的柔软性高的材料,已知使用聚乙烯(PE)、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等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988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但是,PE、EMMA等柔软性高的树脂熔点低,有时会在加压时熔融或流动而从膜端部渗出。渗出的树脂有时会附着于电路基板、压板、以及配置于压板内侧的缓冲材料等辅助材料,从而引起污染。
[0007]因此,本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离型膜,其能够防止热压时产生的来自中间层等特定树脂层的渗出。
[0008]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认真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具有多层结构的离型膜中,通过将膜端部设为特定结构,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以下的本技术。即、本技术提供以下的[1]~[26]。
[0009][1]一种离型膜,具备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并且具有被覆所述第1树脂层的端面的被覆部,
[0010]所述第2树脂层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至少一面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树脂层不同的组成。
[0011][2]根据上述[1]所述的离型膜,所述第2树脂层形成所述被覆部。
[0012][3]根据上述[2]所述的离型膜,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两面侧分别具有所述第2树脂层,
[0013]各个所述第2树脂层形成所述被覆部。
[0014][4]根据上述[3]所述的离型膜,设置在所述一面上并形成被覆部的所述第2树脂层,与所述第1树脂层的另一面侧的第2树脂层连接。
[0015][5]根据上述[2]所述的离型膜,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两面侧分别具有所述第2树脂层,
[0016]所述第2树脂层分别具有比所述第1树脂层的端面更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
[0017][6]根据上述[5]所述的离型膜,所述伸出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平均厚度。
[0018][7]根据上述[5]所述的离型膜,所述伸出部相互接合。
[0019][8]根据上述[7]所述的离型膜,具有所述伸出部相互加压而接合的压接部。
[0020][9]根据上述[8]所述的离型膜,所述压接部的厚度小于各个所述第2树脂层的平均厚度之和。
[0021][10]根据上述[1]所述的离型膜,所述被覆部由被覆用部件形成。
[0022][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离型膜,所述被覆用部件是树脂膜。
[0023][12]根据上述[10]所述的离型膜,所述被覆用部件是密封剂。
[0024][13]根据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平面形状为多边形,至少在其2边以上设置被覆部。
[0025][14]根据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所述被覆部具有倾斜面。
[0026][15]根据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还具备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与所述第2树脂层之间的第3树脂层。
[0027][16]一种离型膜,具备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
[0028]所述第2树脂层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至少一面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树脂层不同的组成,
[0029]所述第2树脂层具有比所述第1树脂层的端面更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
[0030][17]根据上述[16]所述的离型膜,所述第2树脂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两面侧,各个所述第2树脂层就具有伸出部。
[0031][18]根据上述[17]所述的离型膜,所述第2树脂层的至少一方的伸出部的伸出长度L1为5mm以上。
[0032][19]根据上述[17]所述的离型膜,具有各个所述第2树脂层的伸出部相互固定的固定部,
[0033]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1树脂层之间具有空间。
[0034][20]根据上述[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平面形状为多边形,至少在其2边以上设置被覆部。
[0035][21]根据上述[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还具备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与所述第2树脂层之间的第3树脂层。
[0036][22]一种离型膜,具备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并且具有折返部,所述第2树脂层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至少一面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树脂层不同的组成。
[0037][23]根据上述[22]所述的离型膜,所述第1树脂层的端面相对于离型膜的外缘朝向内侧。
[0038][24]根据上述[23]所述的离型膜,所述第2树脂层的折返部的折返长度L2为5mm以上。
[0039][25]根据上述[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平面形状为多边形,至少在其2边以上设置被覆部。
[0040][26]根据上述[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还具备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
与所述第2树脂层之间的第3树脂层。
[0041]根据本技术,通过将膜端部设为特定构造,能够防止树脂从中间层等特定的树脂层中渗出。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端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3]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离型膜的端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4]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45]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端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6]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47]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端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8]图7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49]图8是表示本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端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0050]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51]图10是表示本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端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0052]图1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型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并且具有被覆所述第1树脂层的端面的被覆部,所述第2树脂层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至少一面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树脂层不同的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树脂层形成所述被覆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两面侧分别具有所述第2树脂层,各个所述第2树脂层形成所述被覆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一面上并形成被覆部的所述第2树脂层,与所述第1树脂层的另一面侧的第2树脂层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树脂层的两面侧分别具有所述第2树脂层,所述第2树脂层分别具有比所述第1树脂层的端面更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的长度大于具有该伸出部的所述第2树脂层的平均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相互接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伸出部相互挤压而接合的压接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的厚度小于各个所述第2树脂层的平均厚度之和。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部由被覆用部件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用部件是树脂膜。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用部件是密封剂。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平面形状为多边形,至少在其2边以上设置被覆部。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部具有倾斜面。15.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屋原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