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97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其至少包括有具有插口的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的插口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一体成形并包覆在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的前表面上对应绝缘本体的插口开设有一矩形开口,在矩形开口相对较短的两侧朝插口内弯折延伸出至少一对弹性片,该两侧弹性片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落差,且该弹性片的延伸长度约等于矩形开口长边的长度,以使其与对接电连接器稳固连接而具有较佳的电性连接效果。(*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有关一种通用串行汇流总线(USB)式电连接器。为了方便各种电连接器的插接,通常在对接处设置弹性片,以使其与对接电连接器形成快捷稳固的对接效果。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第5,637,015号所示,该电连接器外包覆一金属壳体,在壳体上开设矩形开口以供插接,并通过该开口旁侧所设的弹性片与对接连接器形成稳固对接效果。该金属壳体1′的构造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括有前盖10′及后盖20′,前盖10′的前表面11′呈上、下两层构造,具有矩形开口12′及13′,矩形开口12′的水平两侧的对称位置向内弯折有弹性片121′及122′,通过上述弹性片121′、122′的设置可在对接插头(未图示)插入时夹持对接插头,形成定位。上述装置可在对接插头插入时提供迅速方便的连接,然而,由于设置在前表面11′上的开口12′处的弹性片121′、122′呈对称设置,冲压时其尺寸受限于开口12′的长度,所以这种弹性片121′与122′的长度之和不可能超出矩形开口12′的较长边的长度。而为提供较稳固的夹持效果,则需要增加弹性片的长度。因而,如何突破上述技术瓶颈而提供符合产业界需求的产品,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不影响对接开口的尺寸的同时增加弹性片的长度,从而增强其与对接电连接器稳固接合效果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连接器至少包括具有插口的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一体成形并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的前表面上对应绝缘本体的插口位置处开设有一矩形开口,其特征在于在矩形开口相对较短的两侧朝开口内弯折延伸出至少一对弹性片,该两侧弹性片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落差,且该弹性片的延伸长度约等于矩形开口长边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矩形开口内的弹性片可以提供较大的弹性力,从而可使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稳固连接而具有较佳的电性连接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局部剖视图。请参阅图2所示,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两圆形套筒30、固定座40及一体成形并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的金属壳体50,其中绝缘本体10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插口101,从该插口101内向前延伸出凸板11,上述凸板11上开设有若干端子通道111,用以收容前述导电端子20,凸板11两侧为第一本体12及第二本体13,其边缘向后方延伸,形成凸伸部122及132,用以卡置固定座40。上述第一本体12及第二本体13上分别开设有收容孔121及131,而该收容孔121、131前端均具有较大的台阶部123、133,圆形套筒30一端向外扩张以配合上述台阶部123、133,另一端则微向内收敛,形成收敛部31。固定座40是一平板构造,对应上述两套筒30位置凸设有固定柱41,该固定柱41收容于套筒30的收敛部31中,形成固定座40与绝缘本体10的定位。固定柱41之间具有凹口42,凹口42抵靠在前述导电端子20上(请参阅图4),以防止插入后的导电端子20自上述端子通道111内退出,并使端子的焊脚自凹口42向外延伸。请参阅图2及图4,金属壳体50一体成型制造,包括上盖面51、前表面52、侧面53、后端面54及底面55,上盖面51向后延伸的部分贴靠于前述凸伸部122、132而向内弯折,而自底面55延伸的部分则与凸伸部122、132间隔一定距离弯折,共同形成后端面54,该后端面54围覆并固定上述固定座40,使其与绝缘本体10稳固定位。两侧面53是由上盖面51两侧向下弯折而形成,其前端形成定位部531,用以将电连接器1定位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靠近定位部531处横向延伸出固接片532,其上开设有固接孔5321,用以与电路板上的辅助装置(未图示)连接而稳固,且于固接片532弯折处冲制出一浮凸的加强板533,以增强固接片532的强度。前表面52位于上盖面51与底面55之间,其上对应前述凸板11位置处开设有矩形开口521,两侧对应前述收容孔121、131位置设置有导孔522、523,以容置对接插头(未图示)的辅助定位构件。请参阅图5及图6,矩形开口521内设置有弹性片,即弹性片524、524′,其在高度方向呈上、下落差设置,且均自矩形较长边的相对端冲制成型,故其长度较大而可提供较大的弹性力,可稳固夹持对接插头(未图示)。该两弹性片524向内弯折并弯曲设置,设置于开口521内并与上述凸板11(请配合参阅第二图)间隔一定距离。开口521上方具有一延伸片525,其向上弧形弯折而形成引导面5251,以便于对接插头(未图示)的导入。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设有插口的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插口内的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覆于上述绝缘本体外,其前表面上对应前述插口设有至少一矩形开口,其特征在于矩形开口相对较短的两侧设置有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呈落差设置,且该弹性片的延伸长度约等于矩形开口长边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插口两侧形成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其上均开设有收容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上述收容孔内的套筒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后部的固定座,且该固定座上凸设有固定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插口处向前延伸出一凸板,该凸板上设置有若干端子通道。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的前表面两侧开设有与前述收容孔位置对应的导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其至少包括有具有插口的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的插口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一体成形并包覆在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的前表面上对应绝缘本体的插口开设有一矩形开口,在矩形开口相对较短的两侧朝插口内弯折延伸出至少一对弹性片,该两侧弹性片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落差,且该弹性片的延伸长度约等于矩形开口长边的长度,以使其与对接电连接器稳固连接而具有较佳的电性连接效果。文档编号H01R13/629GK2428876SQ00217680公开日2001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9日专利技术者黄楠宗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设有插口的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插口内的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覆于上述绝缘本体外,其前表面上对应前述插口设有至少一矩形开口,其特征在于:矩形开口相对较短的两侧设置有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呈落差设置,且该弹性片的延伸长度约等于矩形开口长边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楠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