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72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相配合的弹簧,绝缘本体上设有可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容纳孔,导电端子收容于其中,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由主体部延伸形成至少一设有接触部的弹性臂及由主体部延伸形成且可插入弹簧中的定位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有可插入弹簧中的定位臂,使弹簧与导电端子相对固持,以避免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使电连接器始终保持较佳性能以确保其正常使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设有弹簧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设有弹簧的电连接器,如中国第03203908.5号专利所述,该专利中的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套壳2、探针3、弹簧4及底盖5,金属套壳2为中空的柱状金属件,探针3一端与金属套壳2配合,另一端设有可与外接组件相配合的接触部,弹簧4收容在金属套壳2中,其一端与探针相抵接另一端与底盖5相抵接,底盖5可焊接在电路板上,以实现外接组件与电路板的导接,但是这种连接器由于金属套壳中用以收容弹簧的空间较大,弹簧收容在其中受力时极易发生较大范围的摆动,而影响电连接器的平稳性,以至影响连电接器的正常使用,若为了克服该技术问题而将金属套壳用以收容弹簧的空间变小,会使弹簧在受压时而与金属套壳的内壁接触而产生摩擦,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弹性,也会影响电连接器的正常使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始终保持较佳性能以确保正常使用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相配合的弹簧,绝缘本体上设有可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容纳孔,导电端子收容于其中,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由主体部延伸形成至少一设有接触部的弹性臂及由主体部延伸形成且可插入弹簧中的定位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有可插入弹簧中的定位臂,使弹簧与导电端子相对固持,以避免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使电连接器始终保持较佳性能以确保其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每一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及弹簧的组合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8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9,本技术电连接器1可连接两对接电子元件(未图示),包括绝缘本体10、第一导电端子11、第二导电端子12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弹簧13。绝缘本体10上设有两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容纳孔101,该端子容纳孔101为一十字形,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容纳孔1011及与第一导电端子容纳孔相互垂直的第二导电端子容纳孔1012。在绝缘本体10上表面的两端子容纳孔间设有一平整表面105,在将电连接器安装到对接电子元件的过程中,该平整表面105可供真空吸嘴(未图示)吸附,便于自动化安装,以提高安装速度。在绝缘本体10下表面的两端子容纳孔间设有掏料孔106。第一导电端子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0,由第 主体部110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设有两弹性臂111,在两弹性臂111末端位置的内侧分别凸出设有接触部1111、1112,在两弹性臂上的接触部1111、1112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在两弹性臂111间设有可与弹簧13相配合的定位臂112,该定位臂112上凸出设有至少一固持部1120(在本实施例中在定位臂112在不同的竖直高度上凸出设有两对固持部1120,如此设置可使弹簧13平稳的连接在定位臂112的固持部1120上),且所述固持部1120边缘至定位臂112轴线的距离稍大于弹簧13的半径,以使弹簧13可有效的卡持在定位臂112的固持部1120上。由第一主体部110底端分别向两侧垂直延伸设有第一导接部113,第一导接部113分别向第一主体部110两侧延伸形成可有效的增加其与外接电子元件的接触面积,若该第一导接部113是焊接于对接电子元件上,则可使焊接后的第一导电端子11受力平衡。第一主体部110两侧设有干涉部114,当第一导电端子11设置于端子容纳孔101中时,该干涉部114可与第一导电端子容纳孔壁干涉配合,以增加第一导电端子11在绝缘本体中的保持力。第二导电12包括第二主体部120,及由第二主体部120上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设有第二接触部122,由第二主体部120下端两侧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设有弹臂124,两直臂124间设有抵压面125。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1、12及弹簧13装配到绝缘本体10的端子容纳孔101中时,第一导电端子11装设于第一导电端子容纳孔1011中,第二导电端子12装设于第二导电端子容纳孔1012中,使得第一、第二导电两端子11、12垂直交错于端子容纳孔101中,弹簧13一端连接在第一导电端子11的定位臂112上另一端抵在第二导电端子12的抵压面125上,第一导电端子11两弹性臂111上的接触部1111、1112分别抵压在第二导电端子12的第二主体部120两侧面上,由于两弹性臂111上的接触部1111、1112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其可更稳固的夹持于第二导电端子12的第二主体部120上,使两导电端子始终保持导通状态。第一导电端子11的第一导接部113与一外接电子元件(如电路板(未图示))相连接,而第二导电端子12的第二接触部122与另一外接电子元件(未图示)相压缩接触,当另一电子元件压在第二接触部122上时,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第二导电端子12可相对第一导电端子11上下移动,由于弹簧13的设置使得第二导电端子12受压后受到一一与其受压力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作用于与其连接的另一外接电子元件上,使第二导电端子12具有较大的正向力,可保持其与另一外接电子元件有效的电性导接。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可插入弹簧中的定位臂,使弹簧与第一导电端子相对固持,以避免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使电连接器始终保持较佳性能以确保其正常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相配合的弹簧,绝缘本体上设有可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容纳孔,导电端子收容于其中,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由主体部延伸形成至少一设有接触部的弹性臂及由主体部延伸形成且可插入弹簧中的定位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上凸出设有至少一固持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在不同的竖直高度上凸出设有两对固持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边缘至定位臂轴线的距离稍大于弹簧的半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延伸形成两相对的弹性臂,且所述弹性臂位于定位臂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由两弹性臂末端分别凸出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弹性臂上的接触部在竖直方向交错于排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第一导电端子,该电连接器另设有与之导接的第二导电端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由第二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接触部及由第二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两臂部。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第一导电端子,该电连接器另设有与之导接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定位臂上凸出设有至少一固持部,第一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为第一主体部,由第一主体部延伸形成两相对的弹性臂,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相配合的弹簧,绝缘本体上设有可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容纳孔,导电端子收容于其中,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由主体部延伸形成至少一设有接触部的弹性臂及由主体部延伸形成且可插入弹簧中的定位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