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59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乃一插座连接器,运用于多媒体通讯器材或拨放机等,是由胶芯、中心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音频端子所组成,其中该胶芯纵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两插接口中心贯通,并可容置中心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音频端子组设于胶芯上,第二导电端子与中心端子卡合连接成一体,并可与第一导电端子配合提供充电功能;亦可与音频端子配合提供音频传输功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插座连接器,运用于多媒体通讯器材或拨放机等,可提供充电功能或音频传输功能。
技术介绍
科技的进步加速多媒体通讯器材与拨放机的研究开发,不仅使其体积更加趋于小型化,其内含的功能也随着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而持续扩充。早期通讯器材只是单纯地提供通话功能,现在不仅能通话外,更能提供照相、拨放音乐、拨放影像等多样功能。但现有通讯器材的组件并未能提供多重功能,有碍于整个机体的小型化。再者,多样功能也将使得多媒体通讯器材必须经常充电,从而相关产品必须具备可靠的耐插拔度,藉以适应使用频繁的对接连接器。但现存的产品多无法达到这些功能,而且更因为连接器内端子会产生旋转、端子间接触不稳而产生断讯问题,实有必要加以克服并满足未来科技趋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可由不同端子间的搭配来提供多媒体通讯器材或拨放机的充电功能或是提供音频传输功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可防止因端子旋转而造成的断讯问题。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增加部分端子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端子相互连接更加稳固。为达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插座连接器,是由胶芯、中心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音频端子所组成,其中该胶芯纵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两插接口中心贯通,并可容置中心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音频端子均组设于胶芯上,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端子上具有槽沟,可刺入中心端子並舆之卡合连接成一体。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是一立板式端子,于该第一立板的顶端向上延伸一第一弹臂;该第一立板中央具有一横向三面断开的第一弹性接触臂,该第一弹性接触臂以第一基部与第一立板本体相连接,并从第一基部向断开方向延伸具有第一弹性接触部。其中该第二导电端子是由呈L型的卡合片及由卡合片L型一面的顶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弹臂所组成;且该L型的卡合片另一面的底端具有一向上凹设的槽沟。其中该中心端子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其间分设卡合部与结合部,且结合部的宽度小于卡合部。其中该中心端子的卡合部表面刻有凸纹,该凸纹与胶芯紧密结合干涉。其中该中心端子的结合部与第二导电端子上的槽沟相互结合干涉。其中该第二导电端子的槽沟的宽度略小于中心端子的结合部的宽度,使得该槽沟刺入结合部并相互结合干涉。其中该音频端子是一立板式端子,于该第二立板的顶端向上延伸一第三弹臂;该第二立板中央具有一横向三面断开的第二弹性接触臂,该第二弹性接触臂以第二基部与第二立板相连接,并从第二基部向断开方向延伸具有第二弹性接触部。其中该音频端子的第二立板下方具有一凸片而可与胶芯上的卡合孔相互卡合干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其增加部分端子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端子相互连接更加稳固。附图说明为使本技术构造与技术特征能让熟悉此项技术者更加明了,特以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分解图。图3A及图3B是图1沿A-A方向剖面图。图4是图1沿B-B方向剖面图。具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其结构包括一胶芯10、第一导电端子20、第二导电端子30、音频端子40及中心端子50插入组设成一体。以下请参阅图2、图3 A、图4所示,详细说明本插座连接器100的各部构造。本插座连接器100中的胶芯10为一矩形结构,其纵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插接口102与第二插接口104,两插接口中心相互贯通,而可容置中心端子50。与第二插接口104同侧设置有第三插槽105,供音频端子40插入与胶芯10组设成一体。另于胶芯10的底面挖设有第一插槽101及第二插槽103,可分别供第一导电端子20、第二导电端子30插入并与胶芯10组设成一体。前述中该第一导电端子20是一立板式端子,于该第一立板207的顶端向上延伸出第一弹臂201;该第一立板207中央具有一横向三面断开的第一弹性接触臂203,该第一弹性接触臂203以第一基部205与第一立板207本体相连接,并从第一基部205向断开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弹性接触部209。前述中该第二导电端子30是由呈L型的卡合片303及由卡合片303L型一面的顶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弹臂301所组成;且该L型的卡合片303另一面的底端具有一向上凹设的槽沟305。前述中该中心端子5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触部501与第二接触部507,其间分设卡合部503与结合部505,且结合部505的宽度小于卡合部503。于该卡合部503表面刻有凸纹504,于中心端子50组设于胶芯10内时,该凸纹504与胶芯10紧密结合干涉,可防止中心端子50于胶芯10内产生旋转。请参考图3B,结合部505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槽沟305的宽度。当结合部505的宽度等于槽沟305的宽度时,于结合部505与第二导电端子30上的槽沟305组装时,恰能防止中心端子50从胶芯10脱离。当结合部505的宽度大于槽沟305的宽度时,于结合部505与第二导电端子30上的槽沟305组装时,该槽沟305将会刺入结合部505并相互结合干涉,以防止中心端子50从胶芯10脱离,更可提高端子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前述中该音频端子40是一立板式端子,于该第二立板407的顶端向上延伸一第三弹臂401;该第二立板407中央具有一横向三面断开的第二弹性接触臂405,该第二弹性接触臂405以第二基部403与第二立板407相连接,并从第二基部403向断开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二弹性接触部409。此外,于第二立板407下方具有一凸片402,从而当音频端子40插入胶芯10时,该凸片402可与胶芯10上的卡合孔107相互卡合干涉,而使该音频端子40不致与胶芯10分离。本插座连接器100可提供充电功能或音频传输功能。当提供充电功能时,第二导电端子30作为正级并提供电源,此时第一导电端子20作为负极,提供电路接地功能。当本插座连接器100提供音频传输功能时,第二导电端子30与音频端子40提供音频传输功能,而第一导电端子20则实现电路接地功能。本技术所揭示的结构实施方式乃是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凡由本技术的说明书而了解此一技术者,所作的修改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均应视为本技术的相似结构,为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是由胶芯、中心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音频端子所组成,其中该胶芯纵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两插接口中心贯通,并可容置中心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音频端子均组设于胶芯上,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端子上具有槽沟,可剌入中心端子並與之卡合连接成一体。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是一立板式端子,于该第一立板的顶端向上延伸一第一弹臂;该第一立板中央具有一横向三面断开的第一弹性接触臂,该第一弹性接触臂以第一基部与第一立板本体相连接,并从第一基部向断开方向延伸具有第一弹性接触部。3.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导电端子是由呈L型的卡合片及由卡合片L型一面的顶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弹臂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连接器,是由胶芯、中心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音频端子所组成,其中该胶芯纵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两插接口中心贯通,并可容置中心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音频端子均组设于胶芯上,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端子上具有槽沟,可刺入中心端子並與之卡合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敏隆郑凯睿张红伟苗国钢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