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液分离的两相卧螺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47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0
一种可进行两种液体分离的两相卧螺离心机,包括转鼓,转鼓内设置有螺旋,螺旋中间设有拦液板,螺旋内部中空,螺旋的中空内部与进料管相连通,转鼓上有轻液相出口和重液相出口。进料管在连续进料的情况下,转鼓内的重液相层在离心液压力和螺旋叶片推力的双重作用下翻过拦液板外圆与转鼓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进入锥转鼓段并从锥转鼓上开设的重液相溢流孔中通过重力排出转鼓体,由罩壳的重相出口收集并外排;转鼓内的轻液相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转鼓大端盖轴上开设的轻液相溢流孔排出转鼓体,由罩壳的轻相出口收集并外排,从而实现两种不同密度的混合液体的分离。现两种不同密度的混合液体的分离。现两种不同密度的混合液体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液分离的两相卧螺离心机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液液分离的两相卧螺离心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各行各业中,对于固液混合物料的分离需要大量用到卧螺离心机。常规的两相卧螺离心机一般可进行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的分离,当物料中含有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且含有适量的固体,当要求把密度小的液体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时(相当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轻液相,另一部分是重液相加固相),普通的两相卧螺机无法实现该分离要求,而液液固三相卧螺机由于把两种液相和一种固相分离成三部分,所以也不满足分离要求。这就需要采用特殊技术的两相卧螺离心机来实现上述分离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液分离的两相卧螺离心机,采用特殊拦液板结构,可以实现两种不同密度的混合液体的分离。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液分离的两相卧螺离心机,包括机座(13)、固定在机座上的罩壳(17)和进料管(12)、被罩壳(17)防护的转鼓(5)以及推料螺旋(7),罩壳(17)的一端下方设置重相出口(15),其另一端下方设置轻相出口(20),转鼓(5)的大头端固连大端盖轴(3),大端盖轴(3)通过第一轴承座(2)安装在机座(13)的一个支撑面上,转鼓(5)的小头端固连小端盖轴(14),小端盖轴(14)通过第二轴承座(11)安装在机座(13)的另一个支撑面上,大端盖轴3远离转鼓(5)的一端连接差速器(1),大端盖轴(3)开设轻液相溢流孔4,转鼓(5)的小头端上开设重液相溢流孔(10),转鼓(5)内设置螺旋(7),螺旋(7)包括螺旋心轴(18)和螺旋叶片(19),螺旋叶片(9)沿轴向均匀分布在螺旋心轴(18)上,螺旋心轴(18)靠近转鼓 (5)的小头端的一端的周向上设有拦液板(16),螺旋(7)靠近转鼓(5)的小头端的一端的内部中空,中空内部与进料管(12)相连通,螺旋(7)的中间段设置螺旋出料口(8),进料管(12)的外端固定在机座(13)上。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差速器(1)上安装皮带轮,差速器(1)、大端盖轴(3)、转鼓(5)和小端盖轴(14)依次联接成一个整体,通过皮带轮带动高速旋转;螺旋(7)通过差速器1带动高速旋转,同时与转鼓(5)之间形成稳定的转速差;螺旋叶片(19)在转速差的作用下将重液相和固相经拦液板(16)推向重液相溢流孔(10)并排出离心机,轻液相在离心力下通过大端盖轴(3)上的轻液相溢流孔4排出离心机,从而实现液液两相分离。
[0006]进一步的,拦液板(16)为一圆环形板,其外圆直径小于螺旋叶片(19) 外圆直径,拦液板(16)与转鼓(5)以及大端盖轴(3)组成一个转鼓内腔,螺旋心轴(18)上的拦液板(16)的外圆与转鼓(5)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
[000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维护和检修方便,适合于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分离,且液体中的固形物颗粒不需要分离的场合;转鼓内的重液相层在离心液压力和螺旋叶片推力的双重作用下翻过拦液板外圆与转鼓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进入锥转
鼓段并从锥转鼓上开设的重液相溢流孔中通过重力排出转鼓体,由罩壳的重相出口收集并外排;转鼓内的轻液相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转鼓大端盖轴上开设的轻液相溢流孔排出转鼓体,由罩壳的轻相出口收集并外排,从而实现两种不同密度的混合液体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液分离的两相卧螺离心机,包括机座13、固定在机座上的罩壳17和进料管12、被罩壳17防护的转鼓5以及推料螺旋7,罩壳17的一端下方设置重相出口15,其另一端下方设置轻相出口20,转鼓5 的大头端固连大端盖轴3,大端盖轴3通过第一轴承座2安装在机座13的一个支撑面上,转鼓5的小头端固连小端盖轴14,小端盖轴14通过第二轴承座11 安装在机座13的另一个支撑面上,大端盖轴3远离转鼓5的一端连接差速器1,大端盖轴3开设轻液相溢流孔4,转鼓5的小头端上开设重液相溢流孔10,转鼓5的腔体9内设置螺旋7,螺旋7包括螺旋心轴18和螺旋叶片19,螺旋叶片 19沿轴向均匀分布在螺旋心轴18上,螺旋心轴18靠近转鼓5的小头端的一端的周向上设有拦液板16,螺旋7靠近转鼓5的小头端的一端的内部中空,中空内部与进料管12相连通,螺旋7的中间段设置螺旋出料口8,进料管12的外端固定在机座13上。
[0010]差速器1上安装皮带轮,差速器1、大端盖轴3、转鼓5和小端盖轴14依次联接成一个整体,通过皮带轮带动高速旋转;螺旋7通过差速器1带动高速旋转,同时与转鼓5之间形成稳定的转速差;螺旋叶片19在转速差的作用下将重液相和固相经拦液板16推向重液相溢流孔10并排出离心机,轻液相在离心力下通过大端盖轴3上的轻液相溢流孔4排出离心机,从而实现液液两相分离。
[0011]拦液板16为一圆环形板,其外圆直径小于螺旋叶片19外圆直径,拦液板 16与转鼓5以及大端盖轴3组成一个转鼓内腔,螺旋心轴18上的拦液板16的外圆与转鼓5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从而通过螺旋叶片19把沉降的固形物颗粒往转鼓5的小头端推并排出重液相溢流孔10。
[0012]实际使用时,当需要分离的混合液从进料管12进入卧螺离心机的螺旋心轴 18内部后,从螺旋出料口8进入转鼓内腔6,在转鼓5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混合液按密度大小被分离成两个环形层,靠近转鼓5内壁的密度大的重液相环层(包含固形物),以及靠近螺旋心轴18的密度小的轻液相环层。进料管 12在连续进料的情况下,转鼓内腔6的重液相层在离心液压力和螺旋叶片19 推力的双重作用下翻过拦液板16外圆与转鼓5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9,进入转鼓5锥段并从转鼓5锥段上开设的重液相溢流孔10中通过重力排出转鼓5,由罩壳17的重相出口15收集并外排;转鼓内腔6的轻液相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大端盖轴3上开设的轻液相溢流孔4排出转鼓5,由罩壳17的轻相出口 20收集并外排,从而实现两种不同密度的混合液体的分离。
[0013]该离心机结构简单,安装、维护和检修方便,适合于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分离,且液体中的固形物颗粒不需要分离的场合。
[001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液分离的两相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3)、固定在机座上的罩壳(17)和进料管(12)、被罩壳(17)防护的转鼓(5)以及推料螺旋(7),所述罩壳(17)的一端下方设置重相出口(15),其另一端下方设置轻相出口(20),所述转鼓(5)的大头端固连大端盖轴(3),所述大端盖轴(3)通过第一轴承座(2)安装在机座(13)的一个支撑面上,所述转鼓(5)的小头端固连小端盖轴(14),所述小端盖轴(14)通过第二轴承座(11)安装在机座(13)的另一个支撑面上,所述大端盖轴3远离所述转鼓(5)的一端连接差速器(1),大端盖轴(3)开设轻液相溢流孔4,所述转鼓(5)的小头端上开设重液相溢流孔(10),所述转鼓(5)内设置螺旋(7),所述螺旋(7)包括螺旋心轴(18)和螺旋叶片(19),所述螺旋叶片(19)沿轴向均匀分布在所述螺旋心轴(18)上,所述螺旋心轴(18)靠近所述转鼓(5)的小头端的一端的周向上设有拦液板(16),螺旋(7)靠近所述转鼓(5)的小头端的一端的内部中空,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生李邦卢仁伟杨超王存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