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30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送机器人,其包括:移动底盘和设置于所述移动底盘上的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底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以及顶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移动底盘的顶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前端的两侧或后端的两侧,其中,所述底板的前端为所述机壳的正面,所述底板的后端为所述机壳的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配送机器人,将第一支撑件设置在底板的前端的两侧或后端的两侧,由于第一支撑件的位置更靠近底板的端部,因此无论是平面的门板还是带有小弧面的门板都能很方便地安装在第一支撑件上,可以让用户选择以有门或无门的形式投入使用,拓宽了配送机器人的使用场景。用场景。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移动机器人已逐步应用于大众服务场景中,例如,餐厅、写字楼、酒店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移动机器人提供配送服务。
[0003]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不仅需要关注结构强度和支撑的稳定性,也会越来越注重机器人的普适性,否则可能会使机器人的应用场合受限。现有的移动机器人一般在机身两侧的中间位置设计支撑结构,这种设计决定了只能适配大弧面的门板,但是大弧面的门板安装难度较大,因此这类在机身两侧的中间位置设计支撑结构的机器人通常会以无门板的形式投入使用。
[0004]但是,无门板的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又会受到限制,例如,对配送物品的保密性不好,无法应用于一些对私密性要求高的场合,而当运送食品时,在食品运送过程中对运送食品的安全保护性也不好,如果运送环境不够清洁,运送的食品就很可能受到污染。
[0005]因此,在保证移动机器人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的前提下,如何改进机器人结构设计的普适性,拓宽机器人的使用场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设计配送机器人以方便在配送机器人上安装门板,拓宽配送机器人的使用场景。
[0007]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配送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和设置于所述移动底盘上的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底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以及顶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移动底盘的顶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前端的两侧或后端的两侧,其中,所述底板的前端为所述机壳的正面,所述底板的后端为所述机壳的背面。
[0009]可选的,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门板,所述门板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互平行或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形成设定角度的夹角。
[0011]可选的,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二者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者底部之间的距离。
[0012]可选的,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二者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二者底部之间的距离。
[0013]可选的,所述移动底盘顶部的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底板凸起,以形成凸起部,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上,以使所述底板的底部与所述移动底盘的顶部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置空间,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4]可选的,所述顶板上设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电连接,以用于画面显示。
[0015]可选的,所述底盘包括壳体、驱动部和滚轮;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滚轮部分容纳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滚轮的底部从所述壳体底部的开孔中透出,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滚轮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滚轮滚动,以带动所述壳体移动。
[0016]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防撞条,所述防撞条为弹性防撞条,以用于与前进方向上的障碍物进行接触碰撞。
[0017]可选的,所述顶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面为倾斜弧面。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配送机器人,将第一支撑件设置在底板的前端的两侧或后端的两侧,由于第一支撑件的位置更靠近底板的端部,因此无论是平面的门板还是带有小弧面的门板都能很方便地安装在第一支撑件上,可以让用户选择以有门或无门的形式投入使用,拓宽了配送机器人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送机器人省略门板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门板打开状态下配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配送机器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配送机器人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0026]1、移动底盘;11、壳体;12、滚轮;13、万向轮;14、开孔;111、凸起部
[0027]2、机壳;21、底板;22、第一支撑件;23、第二支撑件;24、顶板;25、侧板;26、门板;27、显示装置;
[0028]3、托盘;31、防滑层;
[0029]10、容置空间;20、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机器人,其包括:移动底盘1和设置于移动底盘1上的机壳2。其中,移动底盘1用于提供驱动力,从而带动机壳2前进或后退,以完成货物配送,例如:送餐、送文件等。
[0032]具体的,参照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底盘1包括壳体11、驱动部(图中未示出)、滚轮12以及万向轮13。其中,壳体11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其内部中空,用于放置驱
动部,壳体11具有底部和顶部,如果将移动底盘1放置在地面上,则移动底盘1与地面距离最近的一面为底部,与底部相对的另一面则为顶部。机壳2设置于壳体11的顶部,滚轮12部分容纳于壳体11内,且滚轮12的底部从壳体11底部的开孔14中透出,同时,驱动部与滚轮12连接,通过驱动部提供驱动力,从而带动滚轮12滚动,滚轮12的滚动相应地带动壳体11前进或后退。在壳体11前进或后退的过程中,需要转向时,则需要通过壳体11底部的四个万向轮13实现,四个万向轮13分别设置在壳体11底部的四角,当壳体11前进时,通过壳体11前端的两个万向轮13进行导向,当壳体11后退时,通过壳体11后端的两个万向轮13进行导向,从而提高配送机器人移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0033]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1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防撞条(图中未示出),防撞条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并凸出于壳体11前端和/或后端的外壁,当壳体11前进或后退时,如果不可避免地与前方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则防撞条会与前进方向上的障碍物进行接触碰撞,不会让壳体11直接碰撞到障碍物上,从而能够对壳体11进行保护,提高壳体11移动的安全性。同时,容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壳体11的外侧设置一圈防撞条,这样无论从任何位置发生碰撞都能够对壳体11进行保护,对于防撞条的具体形状和材质在此不做限定。
[0034]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2包括底板21、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22、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件23、顶板24、侧板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盘和设置于所述移动底盘上的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底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以及顶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移动底盘的顶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前端的两侧或后端的两侧,其中,所述底板的前端为所述机壳的正面,所述底板的后端为所述机壳的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门板,所述门板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互平行或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形成设定角度的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二者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者底部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二者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二者底部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璐雅严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