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磺化对位酯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物品反应
,尤其是涉及一种磺化对位酯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磺化对位酯在生产时需要对其进行搅拌,搅拌的均匀度越好会使磺化对位酯制备的质量更好,但是现有的搅拌主要是将需要混合的原料进行单一的搅拌,也就是只可以以中间为搅拌中心,向四周进行扩散,之后撞击在搅拌桶的内壁上,进行的循环搅拌,这种方式会在边缘处存在搅拌死角,并且无法使原料更加充分的在搅拌桶内部进行循环的运动,从而也就是导致搅拌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在中间和边缘对原料进行往复推动的磺化对位酯的生产工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磺化对位酯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A、向反应装置中加入烟硫酸,在第二隔板下料结构度以下加入对
‑
(B
‑
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之后滴加水对其进行水解和稀释,之后加入氯化钾;所述反应装置包括搅拌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磺化对位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向反应装置中加入烟硫酸,在第二隔板(4)下料结构(5)度以下加入对
‑
(B
‑
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之后滴加水对其进行水解和稀释,之后加入氯化钾;所述反应装置包括搅拌桶(1)、固定设于搅拌桶(1)下方得第一支架(21)、固定设于第一支架(21)下方得电机(2)、固定连接于电机(2)的主转轴(24)、固定连接于主转轴(24)的多个第二搅拌叶(25)、连接于主转轴(24)的第三传动带(22)、连接于第三传动带(22)的第五转轴(23)、设于第五转轴(23)外侧用于对其进行保护的保护壳(12)、转动设于搅拌桶(1)内部并固定连接于主转轴(24)的第二隔板(4)、设于第二隔板(4)上方用于盛放原料的第一隔板(3)、设于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之间用于对原料进行下料控制的下料结构(5)、设于第二隔板(4)下方并连接于第二隔板(4)和主转轴(24)的多个搅拌结构(7)、连接于第五转轴(23)和下料结构(5)以及搅拌结构(7)用于对下料结构(5)和搅拌结构(7)进行控制的控制结构(6);所述搅拌桶(1)的侧面设有进料孔;所述搅拌桶(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其步骤为:从搅拌桶(1)侧面的进料孔放入对
‑
(B
‑
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之后加入水对两者进行水解,然后在搅拌桶(1)上方的进料口将氯化钾放入,从而氯化钾会存在第一隔板(3)的上方,之后开始对搅拌桶(1)内部进行搅拌;B、启动电机(2),通过主转轴(24)带动第二搅拌叶(25)旋转,使第二搅拌叶(25)对搅拌桶(1)内部进行搅拌;C、通过主转轴(24)带动第二隔板(4)旋转,从而驱动搅拌结构(7)对搅拌桶(1)内部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结构(7)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隔板(4)和主转轴(24)的旋转块(71)、滑动连接于旋转块(71)的多个第一伸缩杆(75)、设于第二隔板(4)上的第一滑槽(72)连接于控制结构(6)的连杆组件(73)、连接于连杆组件(73)的第一转轴(74)、固定设于第一转轴(74)上的多个第一搅拌叶(741)、连接于连杆组件(73)和第一转轴(74)用于对第一转轴(74)位置进行连接和控制的驱动组件(78)、固定设于搅拌桶(1)内壁的第一齿轮(76)、固定设于旋转块(71)下方的第二齿轮(77)、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74)并与第一齿轮(76)和第二齿轮(77)进行配合的第三齿轮(742);所述连杆组件(73)包括连接于控制结构(6)的第六转轴(733)、转动设于第一隔板(3)中并固定连接于第六转轴(733)用于对其进行导向的旋转板(735)、固定连接于第六转轴(733)的第六连杆(732)、铰接于第六连杆(732)的第七连杆(731)、固定连接于第七连杆(731)的第七转轴(734);所述驱动组件(78)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七转轴(734)并滑动设于第一滑槽(72)内部的滑动块(786)、铰接于第七转轴(734)并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74)的第二支架(785)、铰接于第一转轴(74)的第一连杆(781)和第二连杆(782)、铰接于第一转轴(74)的第三连杆(783)和第四连杆(784);所述第一转轴(74)又多个;所述每个第一转轴(74)上都会有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杆(781)、第二连杆(782)、第三连杆(783)和第四连杆(784);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转轴(74)上的第三连杆(783)和第四连杆(784)以及另一个第一转轴(74)上的第一连杆(781)和第二连杆(782)会相互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75)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74)用于对第一转轴(74)进行导向;其步骤为:电机(2)会带动主转轴(24)进行旋转,之后主转轴(24)带动第二搅拌叶(25)进行旋转,第二搅拌叶(25)旋转会对搅拌桶(1)内部进行搅拌,之后主转轴(24)会带动第二隔板(4)进行旋转,之后第二隔板(4)会使第一滑槽(72)绕着主转轴(24)进行旋转,之后第六转轴(733)和控制结构(6)连接,第六转轴(733)位置一开始是固定的,从而也就是第一隔板(3)第一隔板(3)不
动,第六连杆(732)和第七连杆(731)会随着第二隔板(4)的旋转进行运动,从而也就是会使第七转轴(734)带动滑动块(786)在第一滑槽(72)中进行往复运动,也就是曲柄滑块结构中,曲柄固定不动,旋转连杆,会使连杆的终端位置进行变化,之后滑动块(786)会带动第二支架(785)进行往复运动,之后第二支架(785)会通过驱动组件(78)使多个第一转轴(74)进行运动,从而也就是多个第一转轴(74)会在搅拌桶(1)内部进行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之后第一转轴(74)运动到最外侧的位置会使第三齿轮(742)和第一齿轮(76)啮合,运动到最内侧会使第三齿轮(742)和第二齿轮(77)进行啮合,之后通过控制结构(6)会使第一转轴(74)往复运动到最内侧和最外侧的位置时进行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往复运动。D、通过搅拌结构(7)和第二隔板(4)带动下料结构(5)运动,从而改变下料结构(5)的下料位置;E、通过控制结构(6)对下料结构(5)和搅拌结构(7)的运动进行控制,使下料结构(5)和搅拌结构(7)进行集中搅拌以及集中下料;F、抽滤,离心脱水,得到磺化对位酯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磺化对位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结构(5)包括铰接于第一连杆(781)合第二连杆(782)的两个第二导向杆(51)、固定连接于第二导向杆(51)的第二导向块(511)、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导向块(511)的第四伸缩杆(512)、固定连接于第四伸缩杆(512)的固定块(513)、固定设于固定块(513)上方并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3)的下料箱(52)、设于下料箱(52)下方的下料孔(53)、设于第二隔板(4)并与第二导向杆(51)滑动连接用于对其进行导向的下料结构(5)搅拌结构(7);具体步骤为:第一连杆(781)和第二连杆(782)会带动第一转轴(74)进行向心方向以及离心方向运动,也就是第一连杆(781)和第二连杆(782)会带动第二导向杆(51)进行运动,从而会使第二导向杆(51)在下料结构(5)搅拌结构(7)中进行滑动,之后也就是会使第二导向杆(51)在下料结构(5)搅拌结构(7)中进行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也就是下料箱(52)会进行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磺化对位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结构(5)还包括滑动设于下料孔(53)上方用于挡住下料孔(53)的挡板(54)、连接于挡板(54)的控速组件(55)、固定设于第二隔板(4)上方的电动杆(561)、固定设于电动杆(561)上方的第一导向块(56)、固定连接于第一导向块(56)的连接杆(562);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上虞联谊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