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4527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包括:罩箱,与用于盛放油剂的浸油槽相通,纱线浸油后进入罩箱内部,且被罩箱内部的多个第一转向辊限位形成多边形结构输送;弹油装置,安装在罩箱内,且位于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内;弹油装置包括第一弹击机构、第二弹击机构和凸轮辊;述凸轮辊一周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弹击机构和第二弹击机构交替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三条边;第一弹击机构包括摆动击打组件和辅助动力组件;在凸轮辊一周的转动过程中,辅助动力组件驱动摆动击打组件交替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两条边;弹油装置能够对浸油后的纱线进行三次有效的撞击,从而保证了纱线多余油液的去除效果。纱线多余油液的去除效果。纱线多余油液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的
,尤其涉及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纱厂纺纱时,特别是给羊毛或者化纤短纤纱加捻前需要给纱线上油,用于润滑、防静电和增加纱线柔软度,通过上油后,纱线的可纺性能有了质的提高。现有的纺织纱线上油装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刷线式和侵染式。刷线式的上油装置利用上油轮、上油板等刷线部件从油箱内蘸取油液,纱线在与上油轮、上油板等刷线部件接触的过程中实现上油,但这种方式由于纱线与刷线部件的接触面积有限,无法做到全方位接触。一方面纱线整体的上油量不足,导致生产过程中不得不放慢刷线速度,影响加工效率。另一方面纱线与上油部件的接触侧和非接触侧上油量差异巨大。
[0003]侵染式上油装置是将纱线穿过一个盛装油液的容器,这种方式与刷线式的上油装置相比,由于纱线与油液的接触面更大,整体上工作效率相较于刷线式装置有较大的提升,尤其适合上油量较大的纱线进行使用,但侵染式上油装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其发展:浸染式上油装置的纱线从油液中离开后,其表面往往还夹带有一定的油滴(过量的油),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做法是利用一块吸油绵、去油管等包裹纱线,纱线在穿过吸油棉、去油管后,将多余的油液刮除。但这种方式采用接触式刮除,在刮除油液的同时对纱线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0004]申请号为CN201811601890.6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能够提高纱线质量的纺织纱线上油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纱线上油机,包括浸染式上油装置和弹动式去油装置,所述弹动式去油装置包括去油盒,所述去油盒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进纱口和出纱口,所述进纱口和出纱口均呈沿去油盒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进纱口和出纱口处分别设置有一组由第一电机驱动的输纱罗拉,每一组所述输纱罗拉均由上下布置的上罗拉和下罗拉构成;所述去油盒内还设置有由第二电机驱动进行回转运动的击打辊。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损伤纱线的前提下清除纱线浸染后的多余的油液,同时使油液渗入纱线纤维深处,提高了纱线的质量;但上述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对多余油液的清除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能够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主要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包括:
[0008]罩箱,与用于盛放油剂的浸油槽相通,纱线浸油后进入罩箱内部,且被罩箱内部的多个第一转向辊限位形成多边形结构输送;
[0009]弹油装置,安装在罩箱内,且位于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内;所述弹油装置包括第一弹击机构、第二弹击机构和能够自转且为第一弹击机构和第二弹击机构提供动力的凸轮
辊;在所述凸轮辊一周的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弹击机构和第二弹击机构交替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三条边;
[0010]其中,所述第一弹击机构包括摆动击打组件和辅助动力组件;在所述凸轮辊一周的转动过程中,所述辅助动力组件驱动摆动击打组件交替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两条边。
[0011]优选地,所述凸轮辊位于第一弹击机构和第二弹击机构的中间,且三者位于同一直线。
[0012]优选地,所述摆动击打组件包括摆动杆、摆动头和第一击打头;所述摆动杆铰接安装在罩箱内;所述摆动头为永磁铁且安装在摆动杆的底部;所述第一击打头有两个且位于摆动头的相对两侧;在所述摆动杆摆动时,所述第一击打头能够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两条边。
[0013]优选地,所述辅助动力组件包括外安装槽、内腔槽、电磁铁、第一复位弹簧、滑杆、磁条块、第一接触头;所述外安装槽安装在罩箱上,所述内腔槽套设在外安装槽的内部,且内腔槽槽口距离外安装槽槽口有能够安装线圈的间隙;所述线圈与电磁铁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安装在外安装槽外侧且正对摆动头;所述磁条块安装在滑杆和第一接触头之间;所述滑杆的一端伸入内腔槽内且通过第一复位弹簧滑动连接在内腔槽内;推动所述第一接触头,所述滑杆跟随第一接触头滑动以带动磁条块在线圈内运动;所述凸轮辊与第一接触头接触,且在转动过程中来回推动所述第一接触头。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弹击机构包括连接杆、第二复位弹簧、限位筒、第二接触头和第二击打头;所述限位筒安装在罩箱上;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在限位筒上且两端均伸出限位筒;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有限位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设在连接杆外且两端分别为限位环和限位筒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头、第二击打头分别位于连接杆的两端,且第二接触头与凸轮辊接触;转动所述凸轮辊时,所述第二击打头能够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一条边。
[0015]优选地,纱线依次缠绕多个所述第一转向辊后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弹击机构击打的两条边与第一弹击机构中线形成的夹角相等。
[0016]优选地,所述浸油槽内架设有多个第二转向辊。
[0017]优选地,所述浸油槽连通有进油口和排油口。
[0018]优选地,所述罩箱位于浸油槽上部;所述浸油槽顶部敞口,罩箱底部敞口。
[0019]优选地,所述罩箱一侧壁开设有进线口,另一侧开设有出线口。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纺织短纤上油具备下列优点:
[0021](1)弹油装置能够对浸油后的纱线进行三次有效的撞击,从而保证了纱线多余油液的去除效果;弹油装置包括第一弹击机构、第二弹击机构和为第一弹击机构、第二弹击机构提供动力的凸轮辊;第一弹击机构包括摆动击打组件和辅助动力组件,借助辅助动力组件,凸轮辊的转动能够驱使摆动击打组件对纱线进行两次撞击,节约能源,同时对纱线无损害。
[0022](2)罩箱安装在浸油槽的上部,以罩箱作为浸油槽的顶盖,方便弹油装置将纱线多余的油液直接送回至浸油槽内,避免油液与外界的接触,同时能够避免需要将多余的油液收集在返回,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23](3)浸油槽内架设有多个第二转向辊,便于保证纱线的浸油效果,浸油槽连通有进
油口和出油口,方便对浸油槽内的油液进行及时的更换;纱线在罩箱内以三角形结构向前输送,三角形的结构既能保证弹油装置的有效工作,又能够节约纱线的输送时间。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第一弹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第二弹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为罩箱,2为浸油槽,3为第一弹击机构,4为第二弹击机构,5为凸轮辊;
[0029]11为第一转向辊,12为进线口,13为出线口,21为第二转向辊,22为进油口,23为排油口,31为摆动击打组件,32为辅助动力组件,41为连接杆,42为第二复位弹簧,43为限位筒,44为第二接触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箱,与用于盛放油剂的浸油槽相通,纱线浸油后进入罩箱内部,且被罩箱内部的多个第一转向辊限位形成多边形结构输送;弹油装置,安装在罩箱内,且位于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内;所述弹油装置包括第一弹击机构、第二弹击机构和能够自转且为第一弹击机构和第二弹击机构提供动力的凸轮辊;在所述凸轮辊一周的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弹击机构和第二弹击机构交替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三条边;其中,所述第一弹击机构包括摆动击打组件和辅助动力组件;在所述凸轮辊一周的转动过程中,所述辅助动力组件驱动摆动击打组件交替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两条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辊位于第一弹击机构和第二弹击机构的中间,且三者位于同一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击打组件包括摆动杆、摆动头和第一击打头;所述摆动杆铰接安装在罩箱内;所述摆动头为永磁铁且安装在摆动杆的底部;所述第一击打头有两个且位于摆动头的相对两侧;在所述摆动杆摆动时,所述第一击打头能够击打纱线形成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两条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短纤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力组件包括外安装槽、内腔槽、电磁铁、第一复位弹簧、滑杆、磁条块、第一接触头;所述外安装槽安装在罩箱上,所述内腔槽套设在外安装槽的内部,且内腔槽槽口距离外安装槽槽口有能够安装线圈的间隙;所述线圈与电磁铁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安装在外安装槽外侧且正对摆动头;所述磁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中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雪洋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