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40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中心端子、开关端子及支撑端子。支撑端子的末端设置有绝缘块,对接连接器未插入时支撑端子的绝缘块抵压开关端子与中心端子接触,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时,顶开支撑端子,使开关端子与中心端子断开。(*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开关切换功能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常一些小型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通常设置有充电接口以给设备充电。传统手机通常采用传统电源连接器(Power Jack)来给手机充电。由于USB(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也能传输电源,而USB连接器在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应用十分普遍,所以手机上也出现了USB接口的充电接口,以便手机可以从电脑上充电。为了同时兼顾两种情况,有些手机上同时设置有USB接口的充电接口又设有Power Jack接口的充电接口。由于充电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充电方式,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以控制两者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开关切换功能的电连接器。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接地端子、开关端子及固持端子;其特征在于中心端子设有第一接触部,开关端子设有弹性接触部,固持端子的末端设置有绝缘块,固持端子通过绝缘块抵压中心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开关端子的弹性接触部相接触,对接连接器插入时可顶开固持端子使开关端子与中心端子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设置有开关端子及固持端子,未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固持端子压迫中心端子与开关端子相接触,当对接时顶开固持端子使开关端子与中心端子分离,从而实现开关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前端方向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后端方向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将绝缘本体与端子相分离以清楚现实端子间相互位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对接连接器未插入时,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对接连接器插入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中心端子2、接地端子3、开关端子4、固持端子5及绝缘块6。请参阅图1至3所示,绝缘本体1大致呈矩形体,其包括相对的前端面11及后端面12,自绝缘本体1前端面11中心位置向后凹陷至一定距离形成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圆柱形收容空间13。自绝缘本体1后端面12与前述收容空间13相对应向前凹陷形成与前述收容空间13相连通的中心收容槽14,该中心收容槽14包括U形收容槽141、与U形收容槽141一侧边相连位于U形收容槽141下方的底槽142以及与U形收容槽141另一侧边相连的位于底槽142上方的水平槽143,其中U形收容槽141及水平槽143的前端与前述收容空间13相连通,底槽142的底面贯穿绝缘本体1的底面。在前述中心收容槽14的右侧,自绝缘本体1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用以收容接地端子3的大致呈L形的接地端子收容槽15,该L形接地端子收容槽15包括相连通的直立槽151与底槽152,其中直立槽151的前端与前述收容空间13相连通,该L形接地端子收容槽15的底槽152的底面贯穿绝缘本体1的底面。在前述中心收容槽14的左侧,自绝缘本体1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开关端子4结构相对应的开关端子收容槽16,该收容槽16包括与前述中心收容槽14的水平槽143部分重迭的L形竖直槽161和与竖直槽161相连的底槽162,竖直槽161的前端与收容空间13相连通,底槽162的底面贯穿绝缘本体1的底面。在前述中心收容槽14的上方,自绝缘本体1后端面12向前凹陷形成大致呈凸字形的固持槽17,该固持槽17的侧边与前述L形竖直槽161相连通,该固持槽17的上表面贯穿绝缘本体1的顶面,并在顶面形成大致呈锥形的开口171和自锥形开口171侧边延伸的矩形开口172。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接地端子3由金属片体制成,其包括水平的接脚部31和与接脚部31垂直相连的弯曲接触部32,在接脚部31和接触部32的侧边均形成有可与绝缘本体1相固持的凸刺(未标号)。中心端子2包括水平的接脚部21及倒U形连接部22,其中倒U形连接部22的一个侧臂221与接脚部21的边缘垂直相连,自U形连接部22的另一侧臂222的底缘一体形成L形第一接触部23,自U形连接部22的前缘向前延伸形成圆柱形第二接触部24。开关端子4包括大致呈Z字形的连接部41,自连接部41的一个水平端向前延伸形成接脚部42,自连接部41的另一个水平端向前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43,在弹性接触部43的末端的下表面向下形成凸点431。固持端子5包括矩形片状的基部51,在基部5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凸刺52。自基部51的前边缘向前并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梯形片体状连接部53,自连接部53的前端的侧边向旁侧凸伸延伸然后垂直向下弯折形成直角形悬臂54,自连接部53的前端向上弯折翘起形成前端部55。在固持端子5的悬臂54的末端设置有包覆悬臂54末端的绝缘块6。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组装时,中心端子2自后向前组装于中心收容槽14内,其中接脚部21收容于底槽142内并向下突出绝缘本体1的底面,U形连接部22收容于U形收容槽141内,第一接触部则收容于水平槽143内。接地端子3自后向前组装于接地端子收容槽15内。开关端子4自后向前组装于开关端子收容槽16内,其中Z字形连接部41的一个水平端及与该端连接的弹性接触部43组装于竖直槽161内,其中弹性接触部43恰位于中心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3上方并与之在竖直方向上重迭(如图4所示),开关端子4的接脚部42对应收容于底槽162内并凸伸出绝缘本体1底面。固持端子5自后向前组装于固持槽17内,其中悬臂54穿过与固持槽17相连通的竖直槽161,其水平部分恰好位于绝缘本体1顶面的矩形开口172位置,而竖直部分则通过绝缘块6抵压于开关端子4的接触部43的前端,并迫使开关端子4的弹性接触部43的凸点431与中心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3相接触。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当对接连接器200未插入时,由于固持端子5悬臂54的压迫,使开关端子4弹性接触部42与中心端子2第一接触部23相接触。当对接连接器200插入时,向上顶开固持端子5,此时开关端子4的弹性接触部43由于弹性恢复与中心端子2分离,当对接连接器200拔除时,中心端子2第一接触部23重新与开关端子4接触,从而实现开关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接地端子、开关端子及固持端子;其特征在于中心端子设有第一接触部,开关端子设有弹性接触部,固持端子的末端设置有绝缘块,固持端子通过绝缘块抵压中心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开关端子的弹性接触部相接触,对接连接器插入时可顶开固持端子使开关端子与中心端子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中心端子包括U形连接部,自U形连接部的一侧臂延伸形成L形第一接触部,并在第一接触部的下表面形成凸点,自U形连接部的另一侧臂形成接脚部,自U形连接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第二接触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开关端子包括大致呈Z字形的连接部,自连接部的一端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自连接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接脚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中心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开关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在竖直方向上重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固持端子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向下倾斜延伸的连接部,在连接部的侧边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接地端子、开关端子及固持端子;其特征在于:中心端子设有第一接触部,开关端子设有弹性接触部,固持端子的末端设置有绝缘块,固持端子通过绝缘块抵压中心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开关端子的弹性接触部相接触,对接连接器插入时可顶开固持端子使开关端子与中心端子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华钟永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