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71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根多芯线缆及与该线缆相连的电连接器,该线缆设有线芯及绝缘外皮,并于绝缘外皮及线芯之间设有电磁屏蔽层,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并与相应线缆线芯相导接的导电端子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线缆自金属壳体的纵长侧壁进入绝缘本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电连接器 组件。
技术介绍
业界公知,用以连接线缆的电连接器组件通常用于电性连接两个分离的 连接的电连接器。上述的线缆可以是同轴线缆、扁平线缆或多芯线缆,该线缆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连接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焊接、缠绕及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IDC,刺石皮性连接)。随着移动式电子元件(譬如笔记本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高频信号传输 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移动式电子元件中用以传输信号的线缆的尺寸越来越小, 与其相配合的电连接器的尺寸也越来越小,这样,线缆用电连接器组件在电 子元件中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同时,线缆用电连接器组件在传输高频信号 时,与线缆末端相连的电连接器通常需要设置一个金属壳体来防止该电连接 器组件传输的信号受到外界电磁干扰(EMI)。实际上,在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设置金属壳体以屏蔽外界电磁干扰这 一举措在业界的应用非常广泛,譬如2000年12月19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 6,162,086号及2001年1月30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179,662中均揭示了 一种设 置有金属壳体的用于连接线缆末端的电连接器,但这些电连接器均有其缺点, 或无法完好传输高频信号,或没有确保电连接器的尺寸较小。美国专利公告第6,162,086号揭示了一种现有的设有电磁屏蔽壳体的连接线缆的电连接器,线缆自电连接器的顶面进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因 此,当电连接器连接至电路板上后,在电路板上的整个连接器的高度将会增 加,如果该电连接器应用于一个要求小尺寸的电子系统中时,其必将无法满 足低构外形的要求。美国专利公告第6,179,662号揭示了另 一种现有的线缆用电连接器组件, 相对于美国专利公告第6,162,086号中揭示的连接器,其改进的处在于其线缆 自连接器绝缘本体的横端侧壁上进入绝缘本体的,因此,该电连接器组件的 整体高度降低了。然而,该线缆用电连接器组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当线缆用电连接器组件用于传输高频信号时其信号传输性能将受到影响。由于连接 器绝缘本体中收容的导电端子均与线缆中相应的信号传输线相连,与该端壁 相隔远的传输线要比与该端壁相隔近的传输线长,离端壁最远的传输线与离 端壁最近的传输线的长度差距大致为连接器的纵向长度。当线缆用于传输高 频信号时,信号线的过大的长度差异将损害信号传输的一致性和精确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低构型线缆用电连接器组件来克服以上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较小、易于组装并具有良好防电磁 干扰性能的线缆用电连接器组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构形电连接器组件并可方便 安装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为了达成上迷目的,与本技术相关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若干根 线芯的线缆及分别连接至线缆末端的低构型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 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该绝 缘本体设有与对接电连接器相配合的配合面,该金属壳体大致包覆住整个绝 缘本体,其开设有与绝缘本体的对接面相对应的第一开口及靠近金属壳体一侧壁中部的第二开口 ,线缆线芯穿过该金属壳体侧壁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刺破性方式(IDC)连接并实现电性导接。该金属壳体另设有自第二开口 附近向外延伸出的锁扣部,该锁扣部于其自由端设有勾部用以固持线缆的屏 蔽层从而保护整个电连接器组件不受电磁干扰,该勾部可以是卡勾或是缠绕与先前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以下优点线缆自金属壳体的纵长侧 壁的中部进入绝缘本体,从而整个电连接器的高度降低,其尺寸得到了最小 化;同时由于线缆自金属壳体纵长侧壁中部延伸入电连接器中,收容于绝缘内的导电端子相连接,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的一致性和精确性;此外,金属壳 体通过其锁扣部与线缆屏蔽层相连以对整个电连接器组件形成完整的电磁屏 蔽系统。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l中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金属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金属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3中金属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多芯线缆10及与线缆10 相连的低构型线缆末端电连接器(未标号)。线缆10包括若干高速信号传输线芯(未图示)、包覆于线芯上的电磁干扰屏蔽层12及包覆于屏蔽层12的绝缘外皮(未标号)。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20、收容于绝缘本体20的若干导电端子21及覆 盖住绝缘本体20的金属壳体30。绝缘本体20为纵长状设置,其纵长延伸方向 为第一方向,于其前端设有对接部,当绝缘本体20与金属壳体30组装后,该 对接部延伸于金属壳体30之外,其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即为第二方向, 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导电端子21收容于绝 缘本体20中,每一个导电端子21均与线缆10中相应的线芯电性连接,在本实 施方式中,导电端子21与线芯的连接方式为刺破性连接,其连接亦可采用其 它方式,譬如将二者焊接在一起。端子21朝向绝缘本体20的对接面200方向设 有对接端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连接,绝缘本体20于其对接部的两端 设有一对凸块204以与对接连接器的凹口相连接,金属壳体30用以保护该电连 接器所传输的信号不受外界电磁干扰。请参阅图3至图5,金属壳体30,由金属片沖压弯折而成,其包括第一壳 体31及与第一壳体31相组合的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设有两相对第一端壁310、第一顶壁312及一连接两相对第一 端壁310的第一侧壁314。第一端壁310上开设有若干卡持槽3100,第一顶壁312 上开设有若干固持槽3120,第一侧壁314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3140,第 一延伸部3140设有一对第一"^ 口 3142。第二壳体32设有两相对第二端壁320、第二顶壁322及用于连接两相对第 二端壁320的第二側壁324。第二端壁320上凸设有若干卡持块3200,第二顶壁 322上开设有若干固持块3220,第二侧壁324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3240, 第二延伸部3240上设置有 一对第二卡口 3246 。当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组合时,第一壳体31的第一端壁310通过卡持 块3200与卡持槽3100的扣合而与第二壳体32的第二端壁320相抵接以构成金属壳体30的两相对端壁,第一壳体31的第一顶壁312通过将固持块3220按压入 固持槽3120中而与第二壳体32的第二顶壁322相抵接以构成金属壳体30的顶 壁,第一侧壁314与第二侧壁324分别构成金属壳体30的两相对纵长侧壁。于 是,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组合后,于二者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以容置绝 缘本体20,该收容空间设有与绝缘本体20相配合的第一开口 (未标号)。当 金属壳体30与绝缘本体20相组装时,设于第一延伸部3140的第一^^ 口 3142及 设于第二延伸部3240的第二卡口3246分别与凸设于绝缘本体20的两侧壁上的 凸台202相扣合。第一壳体31另包括自第一顶壁312向上延伸出的锁扣部316,其延伸方向 大致平行于第一顶壁3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作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