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33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端子模块以及锁扣装置,其中端子模块收容于绝缘壳体内,且设有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而锁扣装置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扣接的锁扣片以及致动该锁扣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的一端一体设置使按钮回弹的弹性臂。(*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设有锁扣装置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通常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之间的电性连接或信号连接,为确保电子设备间的稳固连接,很多电连接器上都设有锁扣装置。如美国专利公告第6,558,183号揭示了一种设有锁扣装置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壳体、收容若干导电端子的端子模块、按钮及弹性锁扣片。其中壳体由上壳体及下壳体组成,上壳体设有用来收容锁扣片的收容槽,下壳体后部两侧各设一枢接孔以及邻近于枢接孔并自下壳体后璧向前延伸的固持壁,该固持璧与下壳体内表面分离,成悬臂梁结构,且当固持壁受力时,固持壁将以其与下壳体的连接部为支撑点产生弹性变形;锁扣片包括一致动部,在致动部的一端设有锁扣部;按钮包括一驱动臂,驱动臂的一端向内凸设有压接部,而另一端设有与前述枢接孔相枢接的枢轴。在组装时,锁扣片被收容于上壳体的收容槽中,按钮被下壳体上的固持壁所固持,且按钮上的枢轴与下壳体上的枢接孔相枢接。在使用过程中,该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插头连接器上的锁扣片的锁扣部与插座连接器的对应锁扣部相互配合,达成锁固状态。若要使该二连接器彼此脱离时,可向内按压按钮,按钮上的转轴在下壳体上的枢接孔内略作旋转,且驱动臂上的压接部向内抵压锁扣片上的致动部,使锁扣片向内发生弹性变形,于是插头连接器上的锁扣部与对接连接器上相应锁扣部发生脱离;与此同时,驱动臂将抵压固持壁的前端突起部,使固持壁向内产生弹性变形,并蓄积弹性能量。当施加于按钮上的力消除后,固持壁将会产生弹性回弹,从而使按钮回复原位。但是由于该固持壁的悬臂直接自该插头连接器下壳体后璧上延伸出,常因受到插头连接器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将固持璧的悬臂做的较为粗大,尤其是邻近固持璧末端的连接部处开设有枢接孔,使得该连接部结构较为薄,因此当固持壁受力过大时,易在固持璧的连接部处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扣装置的电连接器,该锁扣装置结构简单,且易于回复原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端子模块以及锁扣装置,其中端子模块收容于绝缘壳体内,且设有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而锁扣装置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扣接的锁扣片以及致动该锁扣片的按钮,其中按钮的一端一体设置使按钮回弹的弹性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在按钮上设有一弹性臂,按钮可以靠弹性臂弹性变形产生的力量来归位,提高了按钮归位的力量,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局部组装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模块与接地壳的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具有锁扣装置50的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壳体10以及对接部30。其中绝缘壳体10由相互卡合的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组成,并在该上、下壳体11、1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03、位于相对两侧的按钮收容槽101以及位于后部的线缆收容口102(如图2所示),线缆13可通过该收容口102与电连接器1内部电路板(未图示)进行电性连接。上壳体11的后端两侧各设一向下壳体12方向延伸的圆柱形定位柱111以及邻近线缆收容口102的挡块112。与上壳体11的定位柱111相对应,下壳体12后端两侧各设一定位槽121,当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互相卡合时,定位柱111便收容于相应的定位槽121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上述对接部30包括端子模块32及包覆于端子模块32外的接地壳31。其中,接地壳31包括上壳体313及下壳体314,上壳体313两侧边分别向下垂直弯折有下垂片311,该下垂片311上设置有卡持孔312。端子模块32内设置若干导电端子322,且端子模块32两相对侧壁上分别向外凸设有定位凸台321。当接地壳31与端子模块32组合在一起时,接地壳31包覆在端子模块32的外部,且卡持孔312卡持在端子模块32上对应的定位凸台321上。对接部30安装于绝缘壳体10的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且部分凸伸出壳体1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上述锁扣装置50包括一对弹性锁扣片20以及一对按钮40。其中锁扣片20与上述接地壳31的上壳体313成一体设置,包括由接地壳31的下垂片311一体向前延伸设置的致动部22以及自致动部22前部上端向外弯折而成的锁扣部21。按钮40包括一略像四分之一橄榄球形状的驱动臂43、在驱动臂43的圆弧状的一端向内垂直凸设有压接部42、在驱动臂4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上壳体11的定位柱111相枢接的枢接孔44以及与按钮40成一体结构的“V”形弹性臂41,该“V”形弹性臂41包括与驱动臂43相连接的固持臂412以及一端成自由状态的自由臂411,其中自由臂411与固持臂412所夹角度为锐角。当弹性臂41受到抵压力时,自由臂411与固持臂412共同发生弹性变形,并蓄积弹力,其所夹角度将会发生变化,待抵压力消除后,固持臂412靠所蓄积的弹力回复原位。请参照图4所示,组装时,对接部30收容在绝缘壳体10的收容空间103内,其上锁扣片20恰好与按钮收容槽101相对应。按钮40组装在绝缘壳体10两侧的按钮收容槽101内,且略微凸出收容槽101。按钮40的枢接孔44枢接于上壳体11的定位柱111上,并可绕定位柱111旋转;按钮40的压接部42恰好与锁扣片20的致动部22相对应;按钮40的弹性臂41的自由臂411的前端恰好抵持在挡块112上且处于未发生弹性变形的初始状态。使用时,该电连接器1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互对接,且电连接器1的锁扣部21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部位相互配合,达成锁固状态。若要使该二连接器彼此脱离时,可向内按压按钮40的驱动臂43,按钮40受力绕定位柱111旋转,且其上压接部42向内抵压锁扣片20上的致动部22,使锁扣片20向内发生弹性变形,于是电连接器1上的锁扣部21与对接连接器上相应锁扣装置发生脱离;与此同时,弹性臂41的固持臂412受到驱动臂43传递来的按压力,自由臂411受到挡块112的阻挡力而发生弹性变形,由于该二力作用方向相反,因此,自由臂411与固持臂412所夹角度将增大。当施加于驱动臂43上的按压力消除后,施加于自由臂411及固持臂412上的二力将消失,弹性臂41将借助自身的弹性将发生回弹,从而使按钮40上的驱动臂43回复原位。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端子模块以及锁扣装置,其中端子模块收容于绝缘壳体内,且设有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而锁扣装置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扣接的锁扣片以及致动该锁扣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的一端一体设置使按钮回弹的弹性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驱动臂、由驱动臂的一端向内垂直凸设的压接部以及自驱动臂一体延伸并抵持于绝缘壳体挡块上的弹性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后部设置挡块,所述弹性臂包括一抵持于该挡块上的自由末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大致呈“V”字型,包括与按钮相连的固持臂以及一自由臂,所述自由末端为该自由臂的末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利林义胜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