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32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内置电路板及一对固持装置,其中绝缘本体包括一呈纵长板状基部,固持装置固持于前述绝缘本体的两侧,每一固持装置包括有组设于上述基部的安装部、自安装部一侧朝内置电路板方向延伸的弹性扣持臂及于安装部向下延伸的固持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有通过内置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前述一对固持装置的扣持臂共同夹持内置电路板的两侧而使其固定,通过上述改良的固持装置,可实现将电连接器固持于主板上及将内置电路板固持于电连接器上的双重功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置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的固持装置的改良。
技术介绍
当前对计算机的运用日趋广泛,围绕计算机为中心而设置的外设产品的种类也相当繁多,变化也相当快,例如常用的就有投影仪、扫描仪、复印机,乃至便携式刻录机等,由于外设产品的增多,使得需要加速提升计算机主板的功能,同时对将外设产品与计算机相连接起来的电连接器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但是,由于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主板空间相对狭小,若要求增加主板的功能,而主板的空间有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业界的一大难题。应注意到电连接器是电子产品不可缺少的部件,而用户在装配电脑时可以观察到当将电连接器安装到主板上后,其端子后部都具有一狭小空间,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应将该部分空间利用起来,而当前业界对电连接器后部的空间的利用略为欠缺。在主板空间有限,而电连接器本身尚有空间可利用的情况下,本技术专利技术人考虑在电连接器内部设置电路板,整合主板上的部分电气功能,以解决上述矛盾。当电连接器内置电路板后,如何巧妙的将该电路板固持,尽可能少的增加新构件而仅在电连接器原有构件上改良,赋予其固持内置电路板的新功能,是专利技术人在本技术中所努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固持装置,可实现将电连接器固持于主板上及将内置电路板固持于电连接器上的双重功能。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定位架结构,可有效保护设于其内部的电路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内置电路板及一对固持装置,其中绝缘本体包括一呈纵长板状基部,固持装置固持于前述绝缘本体的两侧,每一固持装置包括有组设于上述基部的安装部、自安装部一侧朝上述内置电路板方向延伸的弹性扣持臂及于安装部向下延伸的固持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有通过内置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前述一对固持装置的扣持臂共同夹持内置电路板的两侧而使其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电连接器还包括有设于绝缘本体基部两侧的一对定位架,前述内置电路板两端设置有与定位架相配合的一对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改良的固持装置,可实现将电连接器固持于主板上及将内置电路板固持于电连接器上的双重功能;其所具有的定位架结构可有效保护设于其内部的电路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固持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沿图4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前遮蔽壳体1、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固持装置5、将固持装置5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的固定件6、内置电路板7、盖板8和后遮蔽壳体9。请参阅图1、图2所示,前遮蔽壳体1大致呈一纵长板状,自其一侧向前凸设有一D形罩盖部10,其另一侧为结合面11,于该遮蔽壳体1的两端设有圆形通孔12。绝缘本体2包括有呈纵长板状的基部20,自该基部20的前表面中央向前凸伸形成有绝缘对接部21,基部2 的后表面为接合面200,于该接合面200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凹陷部201,凹陷部201的中央形成有一贯穿基部20的通孔202,自凹陷部201的底部中央向下延伸形成贯穿基部20底面25的凹槽203,于该基部20纵长方向的两侧向后延伸分别设有一对定位架22,其中每个定位架均包括有呈平行设置的上梁220及下梁221,于该上梁220及下梁221后部设有与二者相连接的立柱222,每个定位架22内侧均设有凹形槽23用来与内置电路板7相配合,所述定位架22的上、下梁220、221及立柱222包围形成有一矩形空间223。绝缘本体2设有贯穿绝缘对接部21及基部20的若干端子孔24,其基部20的底面25两侧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定位柱26,于该对定位柱26之间竖直贯穿底面25开设有长短相间的若干端子槽27,于该若干端子槽27的一侧分别横向凹设有配接槽270,于接合面200下部的两侧也设有一对向后延伸的定位柱204。请参阅图3所示,固持装置5是由一片金属片冲压而成,其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基部20两侧的安装部50、自安装部50一侧向后延伸出的扣持臂51、自安装部50向下延伸的一对连接脚53及形成于每一连接脚53下端的固持部52。安装部50与固持部52位于同一平面内,扣持臂51大体垂直于该平面,安装部50设有一开孔500,所述扣持臂51大致呈波浪形,其前端还包括有向内凸出的一弯折扣持部510,固持部52为延伸出绝缘本体2基部20的底面25用来将该电连接器100连接至电路板(未图示)。请参阅图1、图2所示,固定件6包括可伸入固持装置5的开孔500中并贯穿绝缘本体2的通孔202及前遮蔽壳体1两端的圆形通孔12的空心圆柱状第二固定部60及与第二固定部60一体相连的第一固定部61。第一导电端子3由金属片一体冲压而成,其包括有一呈音叉状构形的对接部30及自该对接部30向后延伸并弯折向上的脚部31,第二导电端子4也是由一金属片一体冲压而成,其具有一矩形本体40,于其矩形本体40的一侧向后延伸设置有一接合部43,于该矩形本体40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脚41,于该矩形本体40的中心部位向其一侧凸设有一凸起42以与前述配接槽270相干涉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矩形本体40的大小不同,而将其分成两组且呈间隔设置安装于绝缘本体2。内置电路板7大致呈纵长板状构形,其纵长方向的两侧设有配合部71,其对应前述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4设有接触部70,用来与前述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4相焊接,并通过相应电路达成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4之间的电性连接,于该内置电路板7下部与前述的定位柱204对应处设有圆形定位孔72。请参阅图1、图2所示,安装时,首先将前遮蔽壳体1的D形罩盖部10包覆于绝缘壳体2的绝缘对接部21上,并使其结合面11紧贴绝缘本体2。将固定件6的第二固定部60依次穿过开孔500、通孔202及前述遮蔽壳体1的圆形通孔12,而第一固定部61则收容于基部20的凹陷部201内且第一固定部61的前表面与固持装置5的安装部50的后表面相互抵靠,将所述第二固定部60凸伸超出遮蔽壳体1的部分铆接于遮蔽壳体1的前侧,以将遮蔽壳体1与固持装置5组装至绝缘本体2上,同时,固持装置5的连接脚53为收容于绝缘本体2的凹槽203内,其扣持臂51暴露于由前述定位架22所构成的矩形空间223内。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内置电路板7的配合部71为对应收容于定位架22的凹形槽23内,沿凹形槽23将内置电路板7向前推入,直至该内置电路板7与前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的脚部31及第二导电端子4的接触端相抵靠,其定位柱204穿过定位孔72,借助前述一对固持装置5的两个扣持臂51的夹持作用而使该内置电路板7固持于两定位架22之间,前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的音叉状对接部30为分别对应收容于前述若干端子孔24内部,其脚部31为向后延伸出所述端子孔24而分别与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一对固持装置,其中绝缘本体包括一呈纵长板状基部,所述固持装置固持于前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有一内置电路板,每一所述固持装置包括有组设于上述基部的安装部、自安装部一侧朝上述内置电路板方向延伸的弹性扣持臂及于安装部向下延伸的固持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有通过内置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前述一对固持装置的扣持臂共同夹持内置电路板的两侧而使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和升张国华朱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