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12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且能方便的夹紧线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本体卡合的后塞,所述后塞抵压所述端子以便该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夹紧线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其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方便的夹紧线缆,保证线缆与对接电子元件的良好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配合的端子元件,及与本体相扣合的外壳。其中,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端子收容孔,所述端子元件包括导电端子和用以卡固导电端子的固持板。该端子包括接触部和尾部,其中,该接触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该尾部卡固于所述固持板上。连接线缆至对接电子元件上时,将线缆的导电芯部也插入上述端子收容孔中,使该导电芯部和所述端子的接触部相抵接,实现两者电性连接。此种线缆连接器,由于所述端子收容孔一方面要收容所述接触部,一方面还要收容所述导电芯部,孔的尺寸太大则两者无法实现较好的电性连接,太小则难以将两者均收容于其中,因此所述收容孔的尺寸设计难以把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线缆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且方便夹紧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且能方便的夹紧线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本体卡合的后塞,所述后塞抵压所述端子以便该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夹紧线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其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方便的夹紧线缆,保证线缆与对接电子元件的良好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端子的立体图图6为后塞的底视图;图7为端子和绝缘本体及后塞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端子和绝缘本体及后塞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端子和绝缘本体及线缆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外壳的第二实施例;图11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外壳的第三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线缆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用以连接线缆至对接电子元件上,其包括绝缘本体1,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与绝缘本体1相卡合的后塞3和外壳4。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纵长主体11,和设于该本体1两端的卡合臂12。该主体11包括前端部111,后端部112及连接前端部111和后端部112的中部113。其中,所述后端部112的上表面呈等间距设有卡合槽114,所述中部113上设有与该卡合槽114相连通的端子通道115。所述卡合臂12上设有卡持装置,(在本技术中,该卡持装置为设于该卡合臂12前端内侧的卡持槽116和后端的内侧的卡持孔117,该卡持槽116和卡持孔117由一卡点118隔开,该卡点118可以防止所述后塞3从所述绝缘本体1上脱落)。所述导电端子2基本呈弯折片状,其包括一板状卡固部21,一背向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上表面弯曲的第一弯曲部22,及连接该卡固部和第一弯曲部22的一干涉部23。所述第一弯曲部22与所述绝缘本体1之间具有预压力,所述卡固部21卡固于上述卡合槽12中,所述干涉部23干涉卡持于上述端子通道115中,且该卡固部21和干涉部23共同作用将所述端子2卡固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以免所述端子2相对于所述本体1移动。另,所述第一弯曲部22向前延伸设有朝向所述绝缘本体1前端上表面弯曲的第二弯曲部24。所述后塞3为呈纵向延伸的板状结构,其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扣合的卡固结构,该后塞3通过该卡固装置和所述卡持装置的配合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扣合,(在本实施例中,该卡固结构包括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其中该第一凸块31收容于所述卡持槽116中,该第二凸块32收容与所述卡持孔117中)。为便于该后塞3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配合,所述卡固装置与所述卡持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间隙33。另,在该后塞3的底面上呈等间距设置有若干隔离槽34,所述端子的第二弯曲部24卡持于该隔离槽34中。所述外壳4为片状金属薄板,其两侧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卡扣的扣持件41,在大致中间位置还设有至少一个加强件,(在本实例中该加强件为一朝向后塞的长条状突起42,该突起42抵压在所述后塞3上以便进一步夹紧线缆5)。将线缆5与线缆连接器组装在一起时,先将线缆5插入所述导电端子2的第一弯曲部22和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上表面之间,借助两者之间的预压力来夹紧线缆5,再将所述后塞3通过其上的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卡持于所述卡合臂12中,所述端子2的第二弯曲部24此时抵顶于该后塞3的隔离槽34,由于该第二弯曲部24的抵顶使得所述后塞3上的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的下表面与所述卡合臂12上的卡持槽116和卡持孔117下表面具有一定距离,然后将所述外壳4通过其上的扣持件41扣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该外壳4上的加强件即抵压在所述后塞3上,迫使该后塞3向下移动,此时所述端子2的第一弯曲部22和第二弯曲部24发生变形,使得作用于线缆5上的力增加,进一步夹紧线缆5。图10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外壳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加强件为朝向后塞相对弯折设置的折边60,同样可以保证线缆5与对接电子元件的良好电性连接。图11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外壳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加强件为朝向后塞弯折的刺破70,同样可以保证线缆5与对接电子元件的良好电性连接。当然所述外壳4和所述端子2的第一弯曲部22与所述绝缘本体1之间的预压力并不是必须的,只要所述后塞3的强度足够,所述后塞3和端子2及绝缘本体1三者的结合即可达到同样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本体卡合的后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抵压所述端子以便该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夹紧线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有第一弯曲部,该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绝缘本体一端表面之间具有预压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延伸设有第二弯曲部,所述后塞上设有若干隔离槽,该第二弯曲部卡持于该隔离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通过一卡固装置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卡持装置相扣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后塞上抵靠所述端子一端的第一凸块,所述卡持装置包括收容该第一凸块的卡持槽。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的第二凸块,所述卡持装置还包括收容该第二凸块的卡持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一外壳,该外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为自外壳朝向所述后塞设置的长条状突起。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自外壳表面朝向所述后塞相对弯折设置的折边。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自外壳朝向后塞弯折设置的刺破。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且能方便的夹紧线缆,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本体卡合的后塞,所述后塞抵压所述端子以便该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夹紧线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其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方便的夹紧线缆,保证线缆与对接电子元件的良好电性连接。文档编号H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本体卡合的后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抵压所述端子以便该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夹紧线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