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固定构造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64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构造由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以及装设在金属壳体上的定位件所构成;其中,分别在金属壳体设有第一、二限位部,而定位件亦设有与第一、二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二卡掣部,利用第一、二限位部分别对第一、二卡掣部的限制作用将定位件固定在金属壳体上,而构成一种可以让连接器变换固定部位的组合式固定构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连接器的固定构造改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让连接器变换固定部位的组合式固定构造。
技术介绍
一般消费性电子产品等电气装置为了增加资料储存容量以及资料读取、转存的便利性,多会在其装置的本身配置记忆卡连接器,让电气装置能够透过记忆卡连接器与既定规格的记忆卡相连接运作,或是在装置本身配置供相关讯号传输线插置联结的讯号线连接器,让电气装置能够透过讯号线连接器与其它电气装置相连接运作。上述的记忆卡连接器以及传输线连接器(以下统称连接器)多直接建构在电气装置的印刷电路板上,并且如图1所示,由一金属壳体10做为相关连接件(如图所示的记忆卡20)的限位构造,以及做为电磁波屏蔽的结构体,此金属壳体10一般利用焊接黏着的方式固定在印刷电路板30上,以期达到与印刷电路板30结合以及与接地线路相联结的双重效应。习用连接器的固定构造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其金属壳体10的边侧一体冲压成型用以与印刷电路板30相贴合的固定部11,由固定部11与印刷电路板30的固定点31对合,使连接器的金属壳体10得以准确的焊固在预定的固定位置;又,一般电气装置在量产之前的开发过程中,或是量产之后的改款,难免会对内部的电路布局稍做变动,亦即用以装设连接器的固定点位置有可能要配合稍做调整;然而,习用的固定构造多与金属壳体一体加工成型,根本无法配合调整固定部的相对应位置,如此不但会造成设计开发的阻碍,更有可能必须改变整个金属壳体或是整个连接器的设计,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甚至于严重到影响商品的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让连接器变换固定部位的组合式固定构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此组合式固定构造基本上由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以及装设在金属壳体上的定位件所构成;其中,分别在金属壳体设有第一、二限位部,而定位件亦设有与第一、二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二卡掣部,利用第一、二限位部分别对第一、二卡掣部的限制作用将定位件固定在金属壳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得到一种可以让连接器变换固定部位的组合式固定构造。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习用连接器的固定构造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构造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构造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构造另一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中固定构造另一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的固定构造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固定构造另一剖视图。【图号说明】金属壳体10    固定部11记忆卡20      印刷电路板30固定点31      金属壳体40侧壁41        凸片411槽道412       定位件50固定部51      立板52斜部521       延伸部522-->凸点523     印刷电路板60固定点6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连接器的固定构造改良,其固定构造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3及图4所示,是由连接器的金属壳体40,以及装设在金属壳体40上的定位件50所构成,该金属壳体40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可限制定位件50移动的第一、二限位部,其第一限位部由设于金属壳体40侧壁41上部位的凸片411所构成,至于该第二限位部则由设于金属壳体40侧壁41且突出于该侧壁41的二槽道412所构成;该定位件50则设有一个与印刷电路板相贴合的固定部51,以及一个与金属壳体40侧壁41相贴合的立板52,该第一卡掣部为立板52的上部位朝金属壳体40突出的斜部521,该第二卡掣部为立板52的两侧上部位朝两外侧延伸的延伸部522所构成。具体组装时,将定位件50由金属壳体40上方,并藉由立板52于二槽道412中滑移,并使延伸部522卡抵于二槽道412上方,令定位件50不再往下移动,并藉由二槽道412的限制作用让定位件50无法左右移动,且该凸片411并卡掣于斜部521上方,令定位件50不易往上移动,以利用第一限位部(凸片411)及第二限位部(槽道412)分别对第一卡掣部(斜部521)及第二卡掣部(延伸部522)的限制作用将定位件50固定在金属壳体40上。再者,如图5及图6的第二实施例中,该金属壳体40的第一限位部由设于金属壳体40侧壁41下部位的凸片411所构成,至于该第二限位部同样由设于金属壳体40侧壁41且突出于该侧壁41的槽道412所构成,而该定位件50的第一卡掣部为立板52的下部位朝金属壳体40突出的斜部521,该第二卡掣部为立板52的两侧下部位朝两外侧延伸的延伸部522所构成;具体组装时,将定位件50由金属壳体40下方藉由立板52于槽道412中滑移,同样可以利用第一限位部(凸片411)及第二限位部(槽道412)分别对第一卡掣部(斜部521)及第二卡掣部(延伸部522)-->的限制作用将定位件50固定在金属壳体40上。以此结构,获致一种组合式的固定构造,可以在金属壳体40以及定位件50各别加工成型之后再予以组合成为连接器用以与印刷电路板利用焊接黏着或其它固定方式(例如以螺丝锁固或以插销固定等不同方式)的固定构造;尤其,当印刷电路板的固定点位置有所变动时,仅需要配合改变定位件的固定部位置,亦即将固定部位置与固定点位置符合的定位件组装在金属壳体上使用,即能够调整连接器的换固定部位,不需要更改金属壳体的原始设计,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以及相关开发成本的支出。再者,如图7及图8所示,本技术中的定位件50进一步在其立板52与金属壳体40相贴合的内侧面设有凸点523,由凸点523与金属壳体40产生扩撑作用,以增加限位部与卡掣部的卡掣效果,使整个固定构造更为稳固;当然,该固定部51可以朝金属壳体侧壁41的外部延伸,如图7所示;亦可如图8所示,该固定部51亦可以朝金属壳体侧壁41的内部延伸,而其固定部51亦可进一步设有伸入印刷电路板60固定点61的凸点523,以增加与该印刷电路板60的接触定位效果。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连接器一较佳可行的固定构造,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金属壳体,其设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    至少一个定位件,该定位件设有与第一、二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二卡掣部;    上述定位件即利用第一、二限位部分别对第一、二卡掣部的限制作用固定在金属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金属壳体,其设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至少一个定位件,该定位件设有与第一、二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二卡掣部;上述定位件即利用第一、二限位部分别对第一、二卡掣部的限制作用固定在金属壳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设有一个与印刷电路板相贴合的固定部,以及一个与金属壳体侧壁相贴合的立板,该第一卡掣部为立板的上部位朝金属壳体突出的斜部,而第一卡扣部则由卡掣于在斜部上方的凸片所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设有一个与印刷电路板相贴合的固定部,以及一个与金属壳体侧壁相贴合的立板,该第二卡掣部为立板的两侧上部位朝两外侧延伸的延伸部,而第二限位部由设于金属壳体侧壁且突出于该侧壁的二槽道所构成。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朝金属壳体侧壁的外部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坤铭游达智陈柏苍
申请(专利权)人: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