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释放装置以及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119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释放装置以及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包括壳体、放电管、导电体以及导线,所述壳体内部形成为安装腔,所述放电管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导电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放电管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体连接;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与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航空接头的金属外壳。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包括床体以及所述的静电释放装置,所述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床体的中上部;所述航空接头用于与床体的电子控制器连接并与床体金属部分螺纹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容易摩擦生电的移动设备上进行静电释放。擦生电的移动设备上进行静电释放。擦生电的移动设备上进行静电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释放装置以及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


[0001]本技术涉及静电释放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静电释放装置以及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医疗转运床以及其他摩擦生电的移动设备在干燥环境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静电容易电到使用者,操作多有不变。具体以医用转运床为例,运作过程中,会摩擦产生静电,现有的医用转运床的床体主要是通过导电链引导进行放电,防止静电对人体产生伤害。
[0003]但是虽然有导电链将电荷引导到大地上,但是有时地面不是水泥或瓷砖,而是木质地板、地毯或地胶,此时设备积累的电荷无法通过导电链向大地释放,导致操作者或患者会被静电打到,影响二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释放装置,其可以应用于容易摩擦生电的移动设备上进行辅助静电释放。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在床体设置静电释放装置,在地面不方便放电时,由于床体带电部分与操作者存在电势差,电荷会发生中和,达到平衡,就会产生电荷的转移,转移路径就是床体带电部分至导线至放电管至导电体最后到人体,但大部分电荷会在放电管泄放,而人体没有感觉。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壳体、放电管、导电体以及导线,所述壳体内部形成为安装腔,所述放电管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导电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放电管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体连接;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与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航空接头的金属外壳。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体为包覆于所述壳体表面的铜片。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体为铆接于所述壳体表面的铆钉。
[0010]进一步地,所述铆钉设有多个。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连接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卡勾。
[0013]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4]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包括床体以及所述的静电释放装置,所述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床体的上部;所述电性接头用于与床体的电子控制器连接并与床体金属部分螺纹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床体的底端设有导电链;所述导电链的底端用于与地面接触。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将静电释放装置应用于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摩擦生电的移动设备上,由于壳体的表面设有导电体,而壳体内的放电管连接的导线则可通过电性接头与移动设备的金属部分接触,如此,产生的静电可以经导线引导,经放电管至导电体至人体,形成放电路径,电荷消耗于放电管,而不会电到手握导电体的操作者,避免移动设备产生静电无法释放而电到患者,减少对患者身体伤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带静电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带静电释放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壳体;11、连接件;20、导电体;30、导线;40、航空接头;50、放电管;60、床体;61、导电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壳体10、放电管50、导电体20以及导线30,壳体10内部可形成为安装腔,将放电管50安装于安装腔内,而导电体20安装于壳体10的表面,将放电管50的一端与导电体20连接,而放电管50的另一端与导线30的一端电性连接;导线30的另一端连接于航空接头40的金属外壳。
[0025]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的带静电释放装置时,在使用时,将静电释放装置应用于在可能摩擦生电的移动设备上,由于壳体10的表面设有导电体20,而壳体10内的放电管50连接的导线30则可通过航空接头40的金属外壳与移动设备的金属部分接触,如此,产生的静电可以经导线30引导,经放电管至导电体20至人体,形成放电路径,电荷消耗于放电管,而不会电到手握导电体的操作者,避免移动设备产生静电无法释放而电到患者,减少对患者身体伤害。
[002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导电体20为包覆于壳体10表面的铜片,铜片可以用于与操作者手部连接,只要操作者操作壳体上的控制按钮,就会有手指或手掌接触铜片,实现静电释放,铜片市面可以直接购买,且成本低,因而降低整个静电释放装置的生产成本。
[0027]当然,上述导电体20也可以选用为铆钉,铆钉可以铆接在壳体10表面,便于人手接触。更具体的是,铆钉可以设有多个,多个铆钉的分布,可保证操作者一定会触碰一或多个铆钉,形成放电路径。
[002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电体也可以选用为现有技术中其他导电金属来实现,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0029]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静电释放装置的安置,还可以是在壳体10上设有连接件11,连接件11可以将壳体10与移动设备可拆卸连接,便于壳体10与移动设备的自由拆装,使用更加方便,应用设备更加灵活。
[0030]当然,上述连接件11为卡勾,在进行壳体10与移动设备的安装时,可以将卡勾直接卡接在移动设备上,拆装更加方便。
[0031]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1也可以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螺栓或者螺钉等结构来实现。
[0032]实施例2,
[0033]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包括床体60以及上述的静电释放装置,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壳体10、放电管50、导电体20以及导线30,壳体10内部可形成为安装腔,将放电管50安装于安装腔内,而导电体20安装于壳体10的表面,将放电管50的一端与导电体20连接,而放电管50的另一端与导线30的一端电性连接;导线30的另一端连接于航空接头40的金属外壳。
[0034]具体上述壳体1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床体60的上部,而电性接头40则可与床体60的金属部分螺纹固定,用于引导床体60产生的静电至放电管50。
[0035]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的具有静电释放装置的转运床,在使用时,将静电释放装置的壳体10安装在床体60的上部,由于壳体10的表面设有导电体20,而壳体10内的放电管50连接的导线30则可通过电性接头40的金属外壳与移动设备的金属部分可靠借出,如此,产生的静电可以经导线30引导,经放电管释放至导电体20,至人体形成放电路径,避免移动设备产生静电无法释放而电到患者,减少对患者身体伤害。
[003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导电体20为包覆于壳体10表面的铜片,铜片可以用于与持静电释放装置的操作者手指或手掌接触,释放由放电管50释放的静电,实现静电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放电管、导电体以及导线,所述壳体内部形成为安装腔,所述放电管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导电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放电管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体连接;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与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航空接头的金属外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包覆于所述壳体表面的铜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铆接于所述壳体表面的铆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淼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亚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