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7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该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模组和液冷组件,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和连接板,第一液冷板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第一液冷板贴设于沿第一方向的电池模组的一个侧壁上,连接板插设于任意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连接板内集成有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分别与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进液管路的另一端和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冷却装置连通。该电池结构解决了液冷组件集成于电池箱体的底部,进而导致制造成本高、抗球击能力差,以及占用z向空间等问题。以及占用z向空间等问题。以及占用z向空间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大部分电池模组本身不带液冷组件。绝大多数厂商将电池系统的液冷方案以电池箱体底部集成液冷为主,但是电池箱底部集成液冷占用了Z向空间,且液冷组件集成在箱体底部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进一步的,在底部集成液冷组件后电池箱体整体刚度减弱,底部抗球击能力下降。箱体底部集成液冷板,一旦液冷板失效,整个电池箱都需要报废,维护成本很高;而且,在模组底部设置液冷组件并不适合所有电芯形式,比如方形铝壳电芯内部有不同的构造结构(A、B、C三种),不同的内部结构,传热路径不同,热管理面的选择也不同,底部液冷只适合于其中两种,另一种采用底部液冷则导热路径较长热管理效率较低;热管理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液冷组件集成于电池箱体的底部,进而导致制造成本高、抗球击能力差,以及占用z向空间等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该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包括:
[0005]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0006]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液冷板贴设于沿第一方向的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个侧壁上,所述连接板插设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连接板内集成有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的一端和所述出液管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冷却装置连通。
[0007]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进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
[0008]所述第一液冷板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时,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相对且连通。
[0009]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个侧壁上,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
[0010]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分别通过导热结构胶与所述电池模组胶接。
[0011]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进液管路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
[0012]所述第二液冷板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时,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四接口相对且连通。
[0013]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均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为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为环形凸起;
[0014]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时,所述环形凸起分别与对应的环形凹槽插接。
[0015]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固接。
[0016]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对称位置。
[0017]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均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且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相对所述连接板对称;
[0018]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包括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均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且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相对所述连接板对称。
[0019]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管路包括主进液管和分别与所述主进液管连通的第一支进液管和第二支进液管,所述第一支进液管和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进液管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0020]所述出液管路包括主出液管和分别与所述主出液管连通的第一支出液管和第二支出液管,所述第一支出液管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出液管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0021]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管路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0022]所述出液管路包括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0023]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沿第二方向分别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固接,所述第二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固接。
[0024]作为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两个绝缘隔板,一个所述绝缘隔板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一端板之间,另一个所述绝缘隔板位于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电池模组之间。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该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模组和液冷组件,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和连接板,第一液冷板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第一液冷板贴设于沿第一方向的电池模组的一个侧壁上,连接板插设于任意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连接板内集成有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进液管路的一端和出液管路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进液管路的另一端和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冷却装置连通。该电池结构的连接板上集成有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其中,进液管路的一端和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液口连通,进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的出液口连通,出液管路的一端和第一冷却通道的出液口连通,出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的出液口连通,进而液冷组件和冷却装置形成一个冷却循环回路。同时,第一液冷板设置于沿第一方向的一个侧壁上,进而避免设置于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电池模组的底壁上。可以解决液冷组件集成于电池箱体的底部,进而导致制造成本高、抗球击能力差,以及占用z向空间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冷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1),包括多个电芯(11),多个所述电芯(1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液冷组件(2),包括第一液冷板(21)和连接板(22),所述第一液冷板(21)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211),所述第一液冷板(21)贴设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电池模组(1)的一个侧壁上,所述连接板(22)插设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1)之间,所述连接板(22)内集成有进液管路(221)和出液管路(222),所述进液管路(221)的一端和所述出液管路(2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1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路(221)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液管路(222)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冷却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2)与所述第一液冷板(21)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接口(2211)和第二接口(2221),所述第一接口(2211)和所述进液管路(221)连通,所述第二接口(2221)与所述出液管路(222)连通;所述第一液冷板(21)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1)时,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11)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接口(2211)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11)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接口(2221)相对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液冷板(23),所述第二液冷板(23)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231),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31)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个侧壁上,所述进液管路(221)和所述出液管路(222)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3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21)和所述第二液冷板(23)分别通过导热结构胶与所述电池模组(1)胶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2)与所述第二液冷板(23)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接口(2212)和第四接口(2222),所述第三接口(2212)和所述进液管路(221)连通,所述第四接口(2222)与所述出液管路(222)连通;所述第二液冷板(23)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1)时,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31)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三接口(2212)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31)的出液口与所述第四接口(2222)相对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2211)、所述第二接口(2221)、所述第三接口(2212)和所述第四接口(2222)均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1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为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3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为环形凸起;所述第一液冷板(21)和所述第二液冷板(23)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1)时,所述环形凸起分别与对应的环形凹槽插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五禄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