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44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是,还包括偶数组液冷板,每组液冷板包括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本技术方案中,对于上下两层结构的多个液冷板不需要将所有的液冷板并联起来,只需要并联一个上液冷板和一个下液冷板,然后剩下的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交叉串联起来,使得并联的两个线路中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的个数相同,从而保证两个并联线路的流道和压降一样,使整个结构流量均匀,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板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合动力汽车(PHEV)相比与传统燃油车,有着续驶里程长、油耗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作为关键部件的电源系统,其主要放置在车身的备胎盆或后座椅背部。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液冷电池包”,其公告号为CN208753472U,包括电池箱体、隔热保温棉、电池模组总成、导热硅胶垫、液冷组件,液冷组件由液冷板、水管路、和快插件组成。
[0003]目前,随着电池比能量的提升,备胎又是重要部件,大多数整车厂会使用后座椅背部这一块区域来放置电源系统,也就是形成一个高瘦的箱体,需要电池模块两层来布置,由于车身空间的限制,导致电池箱体下面宽上面窄,导致下面需要比上面放置更多的模组,所以导致电池包里面上下层的液冷板不一样,对于这种液冷板排布,现在大多采用的是将各个液冷板并联的液冷系统,这种液冷系统存在着如下问题:
[0004]1、上下层液冷板非对称结构采用将各个液冷板并联的液冷系统,流量分配不均匀
[0005]对于这种上下液冷板非对称的结构,采用各个液冷板并联的液冷系统,由于上下层液冷板结构不对称,上下层液冷板的压降不一样,导致上下层液冷板的流量分配不均匀,从而液冷板对模组的散热效果不一致,导致模组间温差较大,模具间温差较大会造成电池包的寿命缩短。
[0006]2、各个液冷板并联的液冷系统的管路结构复杂,成本高,空间占有率高
[0007]各个液冷板并联的液冷系统需要的管路多,管路之间构成阻挡的话还要设计绕行管路,这种管路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并且空间占有率高,会影响电池包里面其他件的可使用空间,造成电池包内部结构紧密,零部件间间隙过小,电池包安装时较困难。
[0008]3、搅拌摩擦焊的液冷板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重量重,且流阻大
[0009]搅拌摩擦焊的液冷板是铝挤压成型后经过机械加工加工出流道,然后通过搅拌摩擦焊成液冷板,这种制造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出来的液冷板的成本较高,液冷板的重量较重,并且搅拌摩擦焊的液冷板由于工艺限制,液冷板的流道必须是方正式的流道,这样造成搅拌摩擦焊的液冷板流道流阻较大,从而导致系统流阻增大,换热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本方案冷却均温效果更好,成本更低,重量更轻。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是,还包括:偶数组液冷板,所述偶数组液冷板分别为第1组液冷板、第2组液冷板
……
第k组液冷板、第k+1组液冷板
……
第2n

1组液冷板和第2n组液冷板,每组液冷板中包括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每个液冷板上
设置有液冷板进水口和液冷板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连通第一组液冷板中的上液冷板的液冷板进水口和下液冷板的液冷板进水口,每组液冷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k组液冷板的上液冷板的液冷板出水口连接所述第k+1组液冷板的下液冷板的液冷板进水口;所述第k组液冷板的下液冷板的液冷板出水口连接所述第k+1组液冷板的上液冷板的液冷板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第2n组液冷板中上液冷板的液冷板出水口和下液冷板的液冷板出水口;水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包括液冷板接口和与液冷板接口垂直的出水管路,所述液冷板接口连接进水口或出水口。
[0013]本技术方案中,对于上下两层结构的多个液冷板不需要将所有的液冷板并联起来,只需要并联一个上液冷板和一个下液冷板,然后剩下的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交叉串联起来,使得并联的两个线路中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的个数相同,从而保证两个并联线路的流道和压降一样,使整个结构流量均匀,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
[0014]作为优选,所述偶数组液冷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下液冷板比上液冷板宽。
[0015]目前,随着电池比能量的提升,备胎又是重要部件,大多数整车厂会使用后座椅背部这一块区域来放置电源系统,也就是形成一个高瘦的箱体,需要电池模块两层来布置,由于车身空间的限制,导致电池箱体下面宽上面窄,导致下面需要比上面放置更多的模组,所以导致电池包里面上下层的液冷板不一样,此结构是根据车辆的后座椅背部区域大小调整的上、下液冷板的个数和形状。
[0016]作为优选,所述水管接头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水管接头和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一水管接头连接进水口,岁数第二水管接头连接出水口。
[0017]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的安装结构,包括上述任一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还包括电池模组,所述液冷板包括平面板件和流道板件,所述平面板件外轮廓比流道板件外轮廓大,所述流道板件上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是流道板件经冲压得到的,所述流道板件与所述平面板件焊接固定,所述平面板件在超出流道板件的非流道部分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电池模组在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电池模组的安装孔和所述液冷板的安装孔通过螺母使电池模组和液冷板固定。
[0018]流道是冲压出来的,流道设计更加自由,设计出来的流道压降低,换热效果更好。安装时,流道朝下裸露在外,为了防止流道受硬物挤压导致变形,可在液冷板底部放置泡绵等。
[0019]作为优选,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液冷板下面,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流道板件的厚度,所述凸台的位置与液冷板上的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电池模组的安装孔、所述液冷板的安装孔和所述凸台的安装孔通过螺母使所述电池模组、所述液冷板和所述安装支架固定。
[0020]凸台的作用是使冲压出来的流道板件悬空,保护流道板件不受挤压、碰撞,防止流道板件变形。
[0021]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镂空区域。
[0022]安装支架上的镂空区域可增加散热效果。
[0023]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的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
[0024]安装支架的翻边结构可以增加安装支架的强度。
[0025]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条支路并联的液冷系统结构可以使大、小液冷板的流量分配更均匀,模组间的温差缩小;(2)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条支路并联的液冷系统液冷管的管路更少,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占有率更低,液冷管路的成本更低;(3)安装支架的结构可以有效保护流道不受挤压、碰撞,同时增强了安装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池模组液冷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下液冷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上液冷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池模组液冷板的安装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4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
[0031]图中,上液冷板1、下液冷板2、进水口3、出水口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是,还包括:偶数组液冷板,所述偶数组液冷板分别为第1组液冷板、第2组液冷板
……
第k组液冷板、第k+1组液冷板
……
第2n

1组液冷板和第2n组液冷板,每组液冷板中包括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每个液冷板上设置有液冷板进水口和液冷板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连通第一组液冷板中的上液冷板的液冷板进水口和下液冷板的液冷板进水口,每组液冷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k组液冷板的上液冷板的液冷板出水口连接所述第k+1组液冷板的下液冷板的液冷板进水口;所述第k组液冷板的下液冷板的液冷板出水口连接所述第k+1组液冷板的上液冷板的液冷板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第2n组液冷板中上液冷板的液冷板出水口和下液冷板的液冷板出水口;水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包括液冷板接口和与液冷板接口垂直的出水管路,所述液冷板接口连接进水口或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其特征是,所述偶数组液冷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下液冷板比上液冷板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其特征是,所述水管接头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水管接头和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一水管接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储冯筱峰蒋权英郭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