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7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含一具有数个容置部的座体,各容置部二端具有贯通座体二端面的第一及第二开口,且座体二侧面上是具有与各容置部连通的卡掣部;以及数个设于各容置部中的端子,各端子的一端具有穿透第二开口的接触端,于邻近该接触端二侧的位置处分别垂直设有一端缘与卡掣部顶靠的干涉部,而邻近该干涉部位置处与干涉部同向设有一第一夹持部,并于邻近该第一夹持部位置处与第一夹持部同向设有一第二夹持部。藉以,可使各端子与座体稳固结合,而不会于该连接器使用时造成有端子松脱的现象。(*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使各端子与座体稳固结合, 而不会于该连接器使用时造成有端子松脱的现象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连接器端子结构(如图l所示),该端子本体5是由设于 一端的接触端51、分别同向设于端子本体5—面上的二夹持部52、 53、 及一设于端子本体5另一面上且介于二夹持部52、 53间的卡扣部54所 构成;可使该端子本体5利用二夹持部52、 53夹设一导线7的芯线71 及外皮72,而当该端子本体5与所需的座体6结合时(如图2所示),是 直接穿设于座体6的穿孔61中,让接触端51露出该座体6,且使端子本 体5的卡扣部54限位于座体6的卡接部62中,使该端子本体5与座体6 进行结合,以进行连接器所需的插接使用。虽然上述现有的结构设计可使该端子本体5与座体6进行结合,以 进行连接器所需的插接使用;但是由于该卡扣部54仅为一略为突出的构 造,因此,该卡扣部54与卡接部62 二者间进行相互干涉的程度有限, 使该端子本体5无法以其卡扣部54与座体6的卡接部62稳固卡接,造 成该连接器于拉拔或扯动导线7时,该端子本体5与座体6有脱离的情 形发生,而影响连接器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利用各端子的干涉部配合座体 的卡犁部,使各端子稳固结合于座体中,而不会于该连接器使用时造成 有端子松脱的现象。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连接器,其包含一具有数个容置 部的座体,各容置部二端具有贯通座体二端面的第一及第二开口 ,且座体二侧面上具有与各容置部连通的卡掣部;以及数个设于各容置部中的端子,各端子的一端是具有穿透第二开口的接触端,于邻近该接触端二 侧的位置处分别垂直设有一端缘与卡掣部顶靠的千涉部,而邻近该千涉 部位置处与干涉部同向设有一第一夹持部,并于邻近该第一夹持部位置 处与第一夹持部同向设有一第二夹持部。本技术连接器可有效改善现有的连接器的种种缺点,可利用各端 子的干涉部配合座体的卡掣部,使各端子稳固结合于座体中,而不会于 该连接器使用时造成有端子松脱的现象,从而达到较佳的散热功效,进 而使本技术的产生能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的所需。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端子示意图。图2是现有端子与座体组装后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端子与导线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端子与座体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端子与座体组装后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与电路板的结合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5…端子本体51…4妄触端52、53…夹持部54…卡扣部6…座体61....穿孔62…卡接部7…导线71...'芯线72…外皮1…座体11....容置部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2".卡f部2...端子21…4妄触端22...干涉部221…挡缘 222…顶掣板 23…第一夹持部231、 241…夹片 24…第二夹持部 3…导线31…导电部 32…绝缘部 4...电路板 41…接合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 用新型是一种连接器,其由一座体1以及数个端子2所构成,可使各端 子2与座体1稳固结合,而不会于该连接器使用时造成有端子2松脱的 现象。上述所提的座体1具有数个呈交错排列状的容置部11,各容置部11 的二端具有贯通座体1 二端面的第一及第二开口 lll、 112,而各第一开 口 111的内径是大于第二开口 112,且该座体1的二侧面上具有与各容置 部11连通的卡掣部12。各端子2是设置于上述座体1的各容置部11中,各端子2的一端是 具有穿透第二开口 112的接触端21,于邻近该接触端21 二侧的位置处分 别垂直设有一端缘与卡掣部12顶靠的干涉部22,而邻近该干涉部22位 置处与干涉部22同向设有一第一夹持部23,并于邻近该第一夹持部23 位置处与第一夹持部23同向设有一第二夹持部24,其中,该干涉部22 邻近接触端21的端面具有一与第二开口 112内侧抵靠的挡缘221,且该 干涉部22邻近第一夹持部23的端缘具有与卡掣部12顶靠的顶掣板222, 而该第一及第二夹持部23、 24至少分别由二相对应的夹片231、 241所 构成。如是,藉由上述的结构构成一全新的连接器。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技术端子与导线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如图 所示当本技术的端子2与所需的导线3组装时,将该导线3的导 电部31 (即芯线)设于第一夹持部23的二夹片231间,同时使绝缘部32 (即外皮)设于第二夹持部24的二夹片241间,之后再将第一夹持部 23的二夹片231往导电部31的方向拗折,使该第一夹持部23与导电部 31结合,并将第二夹持部24的二夹片241往绝缘部32的方向拗折,使 该第二夹持部24与绝缘部32结合,如此,即可完成端子2与导线3的 组装。请参阅图5、 6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端子与座体的组装状态示意 图及本技术端子与座体组装后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技术的端子2与座体1结合时,以端子2的接触端21对应各容置部 ll的第一开口lll,而将端子2插设于容置部11中,待该干涉部22的 挡缘221 ;l氐靠于小口径的第二开口 112内侧时,即可让端子2插设于预 定位置处,而不会使端子2由第二开口 112与座体1脱离,并使接触端 21穿透第二开口 112且露出座体1,同时使该干涉部22的顶掣板222与 座体1所设的卡掣部12顶靠,使连接器于拉拔或扯动导线3时,使端子 2不会由第一开口 111与座体1脱离,藉以利用各端子2的干涉部22配 合座体1的卡掣部12,使各端子2达到稳固结合于座体1中的功效。请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与电路板的结合示意图。如图所示当 本技术的连接器与所需的电路板4进行组接时,可将各端子2露出 座体1的各接触端21对应结合于电路板4上排列位置与各接触端21对 应的接合孔41中,并进行后续的相关制程,而由于该座体l的各容置部 11是呈交错排列状,因此,连带使各端子2的接触端21呈一交错排列状, 且由于电路板4的各接合孔41是以各接触端21的排列位置进孔位的设 定,所以各接触端21与电路板4的接合孔41组接时,只能以单一方向 进行结合,故,可防止各端子2接错接合孔41的孔位,进而影响连接器 使用时的电气特性。综上所述,本技术连接器可有效改善现有的种种缺点,可利用各 端子的干涉部配合座体的卡掣部,使各端子稳固结合于座体中,而不会 于该连接器使用时造成有端子松脱的现象,而达到较佳的散热功效,进 而使本技术的产生能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的所需。虽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以上内容,但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 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即凡依本技术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应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1.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个座体,具有数个容置部,各容置部的二端具有贯通座体二端面的 第一及第二开口 ,且该座体的二侧面上具有与各容置部连通的卡掣部; 以及数个端子,设置于上述座体的各容置部中,各端子的一端具有穿透第 二开口的接触端,于邻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个座体,具有数个容置部,各容置部的二端具有贯通座体二端面的第一及第二开口,且该座体的二侧面上具有与各容置部连通的卡掣部;以及    数个端子,设置于上述座体的各容置部中,各端子的一端具有穿透第二开口的接触端,于邻近该接触端二侧的位置处分别垂直设有一端缘与卡掣部顶靠的干涉部,而邻近该干涉部位置处与干涉部同向设有一第一夹持部,并于邻近该第一夹持部位置处与第一夹持部同向设有一第二夹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益
申请(专利权)人:灿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