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79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收容电子元件,其包括遮蔽体、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镶埋成型(InsertMolding)的绝缘本体,其中绝缘本体卡持于遮蔽体的底部,照相机模组收容于遮蔽体中。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对接部、连接部及连接对接部和连接部的中间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对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相邻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导电端子具有较长的力臂,使端子在较低高度的构形下仍保持足够的正向力以和照相机模组电性接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应用于移动电话或其它电子设备上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等电子装置在趋向小型化发展的同时,功能也日益多样化。例如增设了照相机功能等,因此对于用于这些电子装置上的电连接器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改进。现有技术中的该类电连接器大都具有两排端子,如中国专利公告第CN2687894Y号所示,参阅图1,其端子2’包括突伸出绝缘本体10’底面而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部25’、由该焊接部25’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弹性对接部22’、自焊接部25’另一端呈竖直设置的卡持部24’及用以连接焊接部25’与卡持部24’的连接部23’。卡持部24’卡持于绝缘本体10’内以使端子2’结合于绝缘本体10’,弹性对接部22’弹性接触照相机模组4’的底部电性元件43’。然而,随着人们的需求增长,手机和其它电子设备均朝轻、薄方向发展,这必然要求用于其上的电连接器尺寸也向小型化发展,上述现有技术的端子2’具有相对较高的高度,组装后会造成连接器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大,当连接器安装于手机或其它电子设备后势必会造成手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厚度的增加,不符合当前发展潮流。然而,如果只片面注重高度降低却会使端子正向力即端子与电性元件接触时的弹力不够大,如此也会影响电性连接,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低构形且制程简单的新型端子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收容电子元件,其包括收容有电子元件的遮蔽体、组装于遮蔽体的绝缘本体及结合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对接部、连接部及连接对接部和连接部的中间部,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对接部分别位于绝缘本体两侧,相邻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分别位于绝缘本体的两侧,导电端子的中间部结合于绝缘本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具有较长的力臂,使端子保持较低构形的同时具有足够的正向力以和照相机模组电性接触,且有效降低了电连接器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安装有照相机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安装有照相机模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安装有照相机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安装有照相机模组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另一个角度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以收容电子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子元件为照相机模组4),该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收容照相机模组4的遮蔽体3、若干导电端子2及绝缘本体1,其中绝缘本体1卡持于遮蔽体3的底部,照相机模组4收容于遮蔽体3中,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在一起。绝缘本体1为矩形平板状结构,其具有主体部11及一对长条状末端部13。于主体部11底面形成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5,端子收容槽15侧壁形成有凸出部12。每一端部13有一对间隔设置的凸块14,用以与遮蔽体3相卡持固定。导电端子2呈纵长构形,其具有连接部21、对接部23及连接连接部21和对接部23且镶埋于绝缘本体1内的中间部22。对接部23自中间部22倾斜向上延伸,其自由末端具有弧形接触端230,对接部23设有预压。连接部21自中间部22倾斜向下延伸形成。中间部22呈一定程度的倾斜,所以绝缘本体1底侧也呈相应倾斜设置成型以与中间部22紧密结合。分别从中间部22向上倾斜形成的较长对接部23和自中间部22向下倾斜形成的连接部21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的两侧,较长对接部23可提供较长力臂,使导电端子2在较低高度可以达到足够的正向力,以使接触端230与照相机模组4可靠电性连接。导电端子2交错排布,相邻导电端子2的连接部21位于绝缘本体1的两侧,避免了导电端子2的连接部21在做动时互相搭接造成短路。中间部22底面一侧边设有楔形缺口220,该缺口220没有贯通到中间部22的另一侧边。在交错排布后,相邻一组端子2的缺口220相对,如此可使端子2在镶埋成型绝缘本体1时为熔融塑胶提供较大的流动空间,熔融塑胶充分填充于缺口220,从而形成凸出部12,因而使导电端子2和绝缘本体1充分可靠的结合。遮蔽体3为一金属板一体冲压成型后弯折形成的矩形框体,其具有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遮蔽片31、32、33、34及至少一连接第三、第四遮蔽片33、34的燕尾状接合缝300,上述四个遮蔽片围设形成收容空间30。第一遮蔽片31包括开设于其中部的开口310、从遮蔽片31顶部向外翻折的耳部311、对称于开口310开设的抵接弹片313、开设于第一遮蔽片31下部的一对开孔312及形成于第一遮蔽片31顶部的一对自由末端向遮蔽体3外翻折且与耳部311连接的导引部314。上述开口310开口向上且设有一底边370,耳部311使第一遮蔽片31虽然具有开口310却不会从底部裂开或变形。第二、第四遮蔽片32、34分别包括设于其中部的抵接弹片313、对称于抵接弹片313设置的一对弹性臂320及三个分别与抵接弹片313和弹性臂320连接的导引部314。第三遮蔽片33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抵接弹片313、与抵接弹片313连接的一对导引部314及位于第三遮蔽片33下部对应于凸块14开设的一对开孔312。上述四个遮蔽片31、32、33、34上的抵接弹片313可以起固持照相机模组4的作用和为照相机模组4提供接地作用,其对称设置,可以对照相机模组4很好固持。上述遮蔽片32、34上的弹性臂320形成一组锁扣装置,其将照相机模组4可靠锁扣于遮蔽体3内。导引部314可以导引照相机模组正确且方便的插入遮蔽体3内。照相机模组4包括基部41、形成于基部41上方的柱状部42及位于基部41下方的底部43。所述基部41包括前壁410、与前壁410相邻设置的侧壁412、413及与前壁410相对设置的后壁(未标号)。基部41的侧壁412、413上设有阶梯状抵接槽44,遮蔽体3的部分抵接弹片313卡持于抵接槽44内。基部41的前壁410上突伸形成有一可插入开口310内的矩形凸肋414(请参阅图3),其下端缘与开口310的底边370相抵接,外力震动时可防止照相机模组4竖直向下产生位移,且可防止将照相机模组4沿错误角度插入遮蔽体3内,从而起到防呆及定位作用。柱状部42周围包覆一种导电材料可与抵接于其上的抵接弹片313电性导通。底部43的底面430上设有若干与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3接触导通的导电路径431。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放入模具中,熔融的塑胶被注入模具中并在两排导电端子2的中间部22处流动,充分填充缺口220,注入的塑胶形成绝缘本体1且与端子2可靠结合。其次,将与导电端子2结合的绝缘本体1组装到遮蔽体3,组装时,在遮蔽体3没有弯折成矩形前将绝缘本体1一个末端部13上的凸块14对准第一遮蔽片31底部的开孔312插入,然后弯折遮蔽体3成矩形,使第三遮蔽片33的开孔312收容绝缘本体1另一末端部13上的凸块14。最后,将照相机模组4自上而下插入到收容空间30内。插入时,将照相机模组4的凸肋414对准遮蔽体3的遮蔽片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收容电子元件,其包括收容有电子元件的遮蔽体、组装于遮蔽体的绝缘本体及结合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对接部、连接部及连接对接部和连接部的中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对接部分别位于绝缘本体两侧,且相邻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分别位于绝缘本体的两侧,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间部结合于绝缘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昭漳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