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71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电性连接至母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具有一主体的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主体上的端子及至少一金属件,该若干端子具有的接脚部延伸出主体外且共同形成一焊接平面,该金属件具有一固定于绝缘本的主体部、可焊接至母电路板的固定部,其中所述固定部悬空于所述接脚部焊接平面上方,且该固定部面向所述端子接脚部焊接平面的一侧上连接有可受热软熔的焊锡,焊接时悬空间距能通过焊锡的焊料得以填充,这能保证端子接脚部的共面度不被破坏且有效抑制由于固定部而引起端子浮焊的产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SMT焊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告第2660701Y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在该设计中,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及金属护套,该金属护套具有一套设于绝缘本体侧架上的本体,该本体一侧向下延伸有一延伸臂,该延伸臂下端连接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与该延伸臂间以一弯折部连接,该弯折部连接于该固定部内部,该固定部上于弯折部前、后方处各形成有一细长状的片体,该两片体与弯折部之间具有裂口,该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主体上,且端子的接脚部可焊接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使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达成电性连接,该金属护套的固定部也可焊接至电路板的上表面。上述的端子接脚部和金属护套的固定部要焊接在电路板的上表面时,必须要求具有良好的共面度,若共面度有问题时端子的接脚部会产生浮焊,导致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无法达成良好的电性连接。该设计中金属护套的固定部具有前后两细长状的片体,该两片体具有较小面积,以弹性调整金属护套固定部并获得较好的共面度,从而避免端子接脚部产生浮焊现象。然而,进行端子接脚部与固定部的共面度调整时,若延伸臂长度较大,为达到两者的共面度要求必须使两片体压缩弹性变形,然而这种变形很容易使固定部相对电路板倾斜,导致固定部与电路板连接面积减小影响固接效果;若延伸臂长度不够时,为达到两者的共面度要求必须将两片体下拉伸弹性变形以补偿长度不够的部分,但同时变形会产生固定部相对电路板倾斜,导致固定部与电路板连接面积减小影响固接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生产中这种共面度的调整主要通过人工来完成,当用力稍微控制不当时容易造成端子接脚部变形而破坏端子接脚部的共面度,导致端子接脚部产生浮焊;该设计进一步的不足在于端子在装接至绝缘本体上之后应进行共面度调整,而在金属护套装接至绝缘本体两侧架上后又必须进行金属护套固定部与端子接脚部间共面度调整,多次共面度调整要求导致生产中工序繁多,生产成本增加,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电连接器的不足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在固定部存在的情况下保证良好的端子共面度,避免端子的接脚部产生浮焊现象。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包括其包括一具有一主体的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主体上的端子及至少一金属件,该若干端子具有的接脚部延伸出主体外且共同形成一焊接平面,该金属件具有一固定于绝缘本的主体部、可焊接至母电路板的固定部,其中所述固定部悬空于所述接脚部焊接平面上方,且该固定部面向所述端子接脚部焊接平面的一侧上连接有可受热软熔的焊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固定部悬空于接脚部形成焊接平面上方且该固定部面向所述端子接脚部焊接平面的一侧上连接有可受热软熔变形的焊锡的设计,保证了电连接器与母电路板焊接时固定部相对悬空于接脚部形成焊接平面上方,该种电连接器在端子接脚部调整过共面度后无需再进行端子接脚部与金属件固定部之间共面度的调整,生产中减少了一道工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在SMT焊接时受热软熔的焊锡使固定部悬空接脚部焊接平面的距离通过软熔焊锡的焊料填充,并能在电连接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调整固定部的悬空距离,故,本技术电连接器不会导致焊接后电连接器被顶起,也不会由于外力作用而破坏端子接脚部的共面度使端子产生浮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图2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金属件与侧架拆分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4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侧面图。图5是将电连接器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7可供一子电路板(未图示)插接,且可电性连接至一母电路板(未图示)上,该电连接器7包括具有一主体2及两侧架3的绝缘本体1、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主体2上的端子5(图中仅示出少数端子)及至少一金属件4。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所示,绝缘本体1由本体2及侧架3组成,而两侧架3之间形成子电路板收容空间,本体2为一纵长的塑胶体,其中一例设有可供子电路板插接的插槽21,以及可将端子5收容于其内的端子通道22,底侧设有方便电连接器定位至母电路板的定位柱23;侧架3与本体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侧架3由本体的两端向插槽21所在的一侧延伸而出,其通过根部31与本体2相连,包括一第一塑胶件32及位于该第一塑胶件下方与第一塑胶件间距一小缝隙的第二塑胶件33,该第一塑胶件32的末端部设有扣持子电路板至电连接器的锁扣部321,及相对锁扣部321外侧设置的固持部322,当子电路板插接至电连接器上时该固持部322可防止子电路板沿侧架3延伸的前后方向错移,第一塑胶件32可弹性外张及复位,且该第一塑胶件与子电路板收容空间相反的一侧为外侧324;该第二塑胶件上设有一配合槽331。端子5可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通道22内,端子5均具有从主体底侧24延伸出主体外的接脚部51。请参阅图1、图2所示,金属件4包括一片状的主体部41、自该主体部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的连接部43及自连接部末端垂直弯折形成的片状固定部42,而连接部上与主体部相接处为如图5所示的连接部顶端431,该主体部上与连接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刺411,该片状固定部中间具有通孔422且具有焊接至母电路板的底面421(如图5所示);金属件主体部41上位于连接部43和凸刺411之间的一侧延伸出一连接片44,该连接片44将一与第一塑胶件32相配合的锁扣装置45连接至金属件主体部41,该锁扣装置45包括与连接片44连接且贴合在所述第一塑胶件32外侧324的主部451、主部上与连接片44连接端相对的末端一侧缘设置有一引导拴452,该引导拴452的尺寸和形状与第一塑胶件32上的锁扣部321相匹配,相邻该引导栓外侧设置一限定片455,该限定片搭接在第一塑胶件末端以使锁扣装置45其与良好配合,并能在力的作用下同第一塑胶件一起外张及复位,与导引栓452相对的一侧缘分别向下延伸出第一固持片453及第二固持片454。请参阅图1所示,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本体2的端子通道22内,端子的接脚部51延伸出主体外,经过对端子5进行平面度调整后其接脚部51于母电路板安装侧形成如图4及图5所示的焊接平面52;图1揭示了金属件4安装至绝缘本体1的情况,当金属件4安装完成时,锁扣装置45的主部451与第一塑胶件32的外侧324贴合,引导栓452贴合于第一塑胶件32的锁扣部321上,而限定片455也搭接至第一塑胶件32的一侧;金属件4的连接片43限定于第一塑胶件32和第二塑胶件33之间的间隙内,主体部41插入第二塑胶件33上的配合槽331内,并通过主体部上设置的凸刺411达到与配合槽331干涉配合的效果,以利于金属件4在该主体部41及锁扣装置45的限定片455的共同作用下与侧架3的稳定结合;而金属件连接部43垂直向图4所示的端子焊接平面52延伸,固定部42与该端子焊接平面52平行;第一固持片453和第二固持片454分别位于第二塑胶件两侧且与第二塑胶件形成一定的空间间距,达到限制第一塑胶件过度外张而折损的目的。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金属件固定部从底面421向下突伸固定有焊锡6,该金属件固定部42的底面421平行于端子接脚部51形成的焊接平面52,且悬空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电性连接至母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具有一主体的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主体上的端子及至少一金属件,该若干端子具有的接脚部延伸出主体外且共同形成一焊接平面,该金属件具有一固定于绝缘本的主体部、可焊接至母电路板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悬空于所述端子接脚部焊接平面上方,且该固定部面向所述端子接脚部焊接平面的一侧上连接有可受热软熔的焊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祥启李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