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顾客对汽车舒适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整车布置中,白车身刚度及减震器接附点动刚度显得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结构,后轮罩多采用单传力路径,且受制于座椅等零件布置影响,传力路径多设置为S形,对减震器安装点的局部刚度提升贡献减弱,影响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的后轮罩多采用单传力路径,且受制于座椅等零件布置影响,传力路径多设置为S形,对减震器安装点的局部刚度提升贡献减弱,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内板、内轮罩前加强件、后轮罩内板加强件、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依次焊接形成第一传力路径,所述第一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和三排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内板(1)、内轮罩前加强件(2)、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加强板(5),所述后轮罩加强件(4)、后轮罩内板(1)和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依次焊接形成第一传力路径,所述第一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6)和三排座椅安装横梁(8)连接形成Z形传力路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5)、后轮罩内板(1)和内轮罩前加强件(2)依次焊接形成第二传力路径,所述第二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6)和备胎后安装横梁(7)连接形成C形传力路径。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2)形成有第一水平部(21)和第一竖直部(22),所述第一水平部(21)与第一竖直部(22)的截面均呈n形,n形的开口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一水平部(21)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加强板(5)和后轮罩内板(1)焊接,所述第一竖直部(22)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内板(1)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虎,喻哲,陈洋洋,戴明月,余章清,王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