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48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它包括一绝缘本体和两弹性卡钩。绝缘本体两短侧分别设有容置部和挡止部,各容置部再延伸一挟持部,各挟持部均设有一插槽,两弹性卡钩分别装设于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各弹性卡钩的卡合段容置于各容置部内,并各卡合段一端具有一钩部且凸出于绝缘本体两侧,但被挡抵于各挡止部内壁;各卡合段另端延伸的按压段外凸于各挟持部,各按压段继续弯折出一弯折段,以及朝对接部方向继续延伸一插合段至各弹性卡钩的另端,供各弯折段与各插合段适合插置于各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设计可使组装者轻易将两弹性卡钩组装于绝缘本体。(*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弹性卡钩容易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如图4、图5所示,习用的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7和两弹性卡钩8。绝缘本体7为扁长形体,其长轴一侧具有一对接部71,以供与另一连接器(图中未示)相对接,绝缘本体另一侧则贯设复数卡槽72,以供端子插置。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分别设有一插槽73,以供分别插置弹性卡钩8。各弹性卡钩8一端为一挡片81,并由挡片81弯曲出一弯部82,而各弹性卡钩8另端则为一钩部83,且弯部凸出一卡挚片84,以供各弹性卡钩8插置于各插槽73时,可通过各卡挚片84卡挚于相对应的绝缘本体7的剖槽74中而固定,并使各弹性卡钩8的钩部83凸出于绝缘本体7的对接部71两侧,且该绝缘本体7对应各弹性卡钩8分别具有一按压部75,以供使用者按压两按压部75而使两弹性卡钩8卡挚或释放与其相配合的另一连接器(图中未示)。然而,此连接器组装时,需将两弹性卡钩8分别插置组合于绝缘本体7的各插槽73内,由于连接器结构相当细小,所以增大组装程序上的复杂性。另外,为使两弹性卡钩8能与绝缘本体7的各插槽73相互紧密结合,彼此间必须设置相互媒合的结构,故,势必增加模具设计上的复杂度与精度,也增加零件数量,并相对使制造的不良率提高,影响整体的制造成本。所以,前述习用的连结器不仅组装麻烦且制造成本较高,实为不良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构成组件少,绝缘本体与两弹性卡钩组装复杂性低,制造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它包括一绝缘本体,其为扁形长体,于其长轴侧具有一供与另一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部;该绝缘本体由该对接部贯设有复数个供端子插置其中的卡槽;该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分别设有一容置部与一挡止部,各容置部再各延伸一挟持部,各挟持部均设有一插槽;两弹性卡钩,分别装设于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其中,各弹性卡钩一端具有一卡合段,各卡合段容置于各容置部内,并且各卡合段一端具有一供各钩部凸出于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两侧的钩部,并各卡合段被挡抵于各挡止部内壁;各卡合段另端则继续延伸一按压段,各按压段外凸于各挟持部,并且各按压段远离对接部则继续延伸且弯折出一弯折段;各弯折段再朝向对接部方向继续延伸出一插合段至各弹性卡钩的另端,各弯折段与各插合段插置于各挟持部的插槽;通过按压两弹性卡钩而卡挚或释放与连接器相对配合的另一连接器。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可知,本技术主要优点减少组装绝缘本体与两弹性卡钩的复杂性,减少组装程序上的复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弹性卡钩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习用的连接器局部立体分解图图5为习用的连接器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图中所示为本技术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本专利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其可以为扁形长体,于其长轴侧具有一对接部11,以供与另一连接器相互对接;绝缘本体1由该对接部贯设有复数卡槽12,供端子插置其中;绝缘本体1的两短侧分别设有一容置部13和一挡止部14,各容置部再各延伸一挟持部15,各挟持部15均设有一插槽16。两弹性卡钩2,分别装设于绝缘本体1的两短侧。各弹性卡钩2的一端具有一卡合段21,各卡合段21容置于各容置部13内,并各该卡合段21一端具有一钩部22,以供各钩部22凸出于绝缘本体1的对接部11两侧,并各卡合段21被挡抵于各挡止部14内壁;各卡合段21另端则继续延伸一按压段23,各按压段23外凸于各挟持部15,并各按压段23远离对接部11则继续延伸且弯折出一弯折段24,以及各弯折段24再朝向对接部11方向继续延伸出一插合段25至各弹性卡钩2的另端,供各弯折段24与各插合段25插置于各挟持部15的插槽16。通过按压两弹性卡钩2卡挚或释放与连接器相对配合的另一连接器(图中未视)。如图2所示,当将两弹性卡钩2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两短侧时,由于各挟持部15的插槽16的内部形状与弹性卡钩2的弯折段24与插合段25的外形相匹配,并且绝缘本体1对应各弹性卡钩2的卡合段21设有开放式的容置部13,且各弹性卡钩2的卡合段21恰好可被限制于各容置部13内,并被各挡止部14所挡抵。所以,本实施例有便于组装的功效。如图3所示,当欲使用对接另一连接器(图中未视)时,由于各弹性卡钩2的卡合段21恰好可被限制于各容置部13内,并被各挡止部14所挡抵,所以,使用者通过按压各弹性卡钩2的按压段23,各按压段23会靠抵于各挟持部15,既被各挟持部15外缘所顶撑,以避免各按压段23弹性疲乏,并延长弹性卡钩2的使用寿命。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可知,本技术主要优点减少组装绝缘本体与两弹性卡钩的复杂性,减少组装程序上的复杂性。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内。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绝缘本体,其为扁形长体,于其长轴侧具有一供与另一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部;该绝缘本体由该对接部贯设有复数个供端子插置其中的卡槽;该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分别设有一容置部与一挡止部,各容置部再各延伸一挟持部,各挟持部均设有一插槽;两弹性卡钩,分别装设于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其中,各弹性卡钩一端具有一卡合段,各卡合段容置于各容置部内,并且各卡合段一端具有一供各钩部凸出于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两侧的钩部,并各卡合段被挡抵于各挡止部内壁;各卡合段另端则继续延伸一按压段,各按压段外凸于各挟持部,并且各按压段远离对接部则继续延伸且弯折出一弯折段;各弯折段再朝向对接部方向继续延伸出一插合段至各弹性卡钩的另端,各弯折段与各插合段插置于各挟持部的插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它包括一绝缘本体和两弹性卡钩。绝缘本体两短侧分别设有容置部和挡止部,各容置部再延伸一挟持部,各挟持部均设有一插槽,两弹性卡钩分别装设于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各弹性卡钩的卡合段容置于各容置部内,并各卡合段一端具有一钩部且凸出于绝缘本体两侧,但被挡抵于各挡止部内壁;各卡合段另端延伸的按压段外凸于各挟持部,各按压段继续弯折出一弯折段,以及朝对接部方向继续延伸一插合段至各弹性卡钩的另端,供各弯折段与各插合段适合插置于各插槽。本技术的上述结构设计可使组装者轻易将两弹性卡钩组装于绝缘本体。文档编号H01R13/514GK2932765SQ20062012251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8日专利技术者王雅美 申请人:台湾大阄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为扁形长体,于其长轴侧具有一供与另一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部;该绝缘本体由该对接部贯设有复数个供端子插置其中的卡槽;该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分别设有一容置部与一挡止部,各容置部再各延伸一挟持部,各挟持部均设有一插槽;    两弹性卡钩,分别装设于绝缘本体的两短侧;其中,各弹性卡钩一端具有一卡合段,各卡合段容置于各容置部内,并且各卡合段一端具有一供各钩部凸出于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两侧的钩部,并各卡合段被挡抵于各挡止部内壁;各卡合段另端则继续延伸一按压段,各按压段外凸于各挟持部,并且各按压段远离对接部则继续延伸且弯折出一弯折段;各弯折段再朝向对接部方向继续延伸出一插合段至各弹性卡钩的另端,各弯折段与各插合段插置于各挟持部的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雅美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大阄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