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892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车换电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电车换电时易出现打火现象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包括控制单元,除设置主放电电路外,还设有预充电电路、开关管Q3、负载检测电路、比较器U1和放大器U2,通过负载检测电路检测是否接入负载,接入负载时使主放电电路处于关闭状态,先使用预充电电路进行充电,预充电电路的内阻大于主放电电路的内阻,使得预充电电路接通后产生小电流,可缓慢对电容进行充电,避免直接接通主放电电路产生打火现象,减少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车换电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两轮车换电领域,由于电池插头需要经常插拔,同时电池对外输出是一直打开的,在电池插头与车上插头连接的过程中,由于车上存在电容,电容容量较大,初始状态下,电容上的电压为0V,电池经过插头给车上电容充电,此冲击非常大,很容易损坏插头,同时此操作存在明显火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电车换电时易出现打火现象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主放电电路、正极端P+和负极端P

,还包括预充电电路、开关管Q3、负载检测电路、比较器U1和放大器U2,所述预充电电路的内阻大于主放电电路的内阻;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池的负极,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主放电电路的反馈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预充电电路的反馈端依次通过放大器U2、比较器U1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输出端与负极端P

连接,所述负载检测电路分别与负极端P

、控制单元连接。除设置主放电电路外,还设有预充电电路,预充电电路的内阻大于主放电电路的内阻,使得预充电电路接通后产生小电流,可缓慢对电容进行充电,避免直接接通主放电电路产生打火现象,减少了安全隐患。
[0006]进一步的,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管Q2、限流电阻R1和检流电阻R2,所述开关管Q2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输入端与检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流电阻R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池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2的输出端通过限流电阻R1与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放电电路包括开关管Q1和检流电阻R6,所述开关管Q1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与检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流电阻R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池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流电阻R2的电阻值远小于限流电阻R1的电阻值,所述检流电阻R2的电阻值远大于检流电阻R6的电阻值。
[0007]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检测电路包括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负极端P

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为NPN型三极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ZD1为稳压二极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开关管Q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2
的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连接有反馈电阻R32,所述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用于提供参考电压的串联分压电路,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2和开关管Q3为NMOS管。
[0011]实施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2]除设置主放电电路外,还设有预充电电路,预充电电路的内阻大于主放电电路的内阻,使得预充电电路接通后产生小电流,可缓慢对电容进行充电,避免直接接通主放电电路产生打火现象,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的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的应用原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检测电路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和比较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参阅图1至图4,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主放电电路、正极端P+和负极端P

,还包括预充电电路、开关管Q3、负载检测电路、比较器U1和放大器U2,所述预充电电路的内阻大于主放电电路的内阻;
[0019]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池的负极,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主放电电路的反馈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预充电电路的反馈端依次通过放大器U2、比较器U1与控制单元连接;
[0020]所述开关管Q3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输出端与负极端P

连接,所述负载检测电路分别与负极端P

、控制单元连接。
[0021]控制单元用于接收采样信息或检测信息,根据采集的电压信号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去控制开关管Q3、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通断,控制单元一般采用单片机,也称微控制器或MCU,控制单元所用的芯片为现有技术产品,应用广泛,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编程即可实现所需功能。
[0022]R5为车上等效电阻,C1为车上等效电容(电容C1主要为控制器前端输入电容)。现有技术中,C1直接通过主放电电路接通冲击非常大,很容易损坏插头,同时此操作存在明显火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0023]为此,通过负载检测电路可检测P+和P

两端是否有负载接入,默认情况下主放电电路断开,开关管Q3打开。除设置主放电电路外,还设有预充电电路,预充电电路的内阻大于主放电电路的内阻,使得预充电电路接通后产生小电流,可缓慢对电容C1进行充电,避免直接接通主放电电路产生打火现象。
[0024]控制单元通过负载检测电路检测负载是否接入,当负载接入后预充电电路接通,给电容C1充电,达到指定时间后,电容C1充满或接近充满时,主放电电路接通,预充电电路关闭,系统对车上负载供电。当系统检测到主放电电路的电流值小于其最小识别值时,为了判断输出端是否已经与负载断开,预充电电路先接通,然后主放电电路关闭。
[0025]进一步的,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管Q2、限流电阻R1和检流电阻R2,所述开关管Q2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输入端与检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流电阻R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池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2的输出端通过限流电阻R1与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
[0026]所述主放电电路包括开关管Q1和检流电阻R6,所述开关管Q1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与检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流电阻R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主放电电路、正极端P+和负极端P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充电电路、开关管Q3、负载检测电路、比较器U1和放大器U2,所述预充电电路的内阻大于主放电电路的内阻;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池的负极,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放电电路和预充电电路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主放电电路的反馈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预充电电路的反馈端依次通过放大器U2、比较器U1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输出端与负极端P

连接,所述负载检测电路分别与负极端P

、控制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插头防打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管Q2、限流电阻R1和检流电阻R2,所述开关管Q2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输入端与检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流电阻R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池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2的输出端通过限流电阻R1与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放电电路包括开关管Q1和检流电阻R6,所述开关管Q1的受控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江王译玮孙宗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超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