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8307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40
本技术公开了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包括两个带CAN通讯模块的电池、为电池充电的充电器以及用于放置电池的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的正极连接有总正接口P+,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的负极连接有总负接口P‑,且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均设置有CAN通讯模块的CAN高压接口H和CAN低压接口L,主电池仓的内部、电池上均设置有CIN引脚和DIN引脚,充电器插头上设置有CIN引脚。本技术利用CAN通讯可以多路并联,并且可以指定任意一路做主机对其他单元可以进行控制的原理,直接选取A/B电池中的任意一个做为主机,取代了硬件并联器,使双BMS板之外无需其他外挂设备就可以实现双电池应用控制,控制逻辑更直接,应用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摩托车动力电池,具体为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电摩领域,由于部分终端客户对大容量电池越来越亲睐,但是由于电池容量越大,成本也越高,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双电系统应用场景就此诞生,既可以满足单一电池独立使用,有可以两组电池实现并联,并且通过一定的管控策略,根据两组电池不同电压及不同电量,来实现同时或者分别充放电。

2、目前电动摩托锂电池应用对于双电池并联使用,会在电池bms板之外再加一个并联控制器,两块电池的切换通过这个外挂的并联控制器控制。

3、目前使用的外加一个并联控制器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在a电池和b电池之外,增加一个并联器,并联器上有mcu控制单元,也有mos管。实际控制时软件逻辑更为复杂,并且额外增加了控制成本。因此我们需要提出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利用can通讯可以多路并联,并且可以指定任意一路做主机对其他单元可以进行控制的原理,直接选取a/b电池中的任意一个做为主机,取代了硬件并联器,使双bms板之外无需其他外挂设备就可以实现双电池应用控制,控制逻辑更直接,应用成本更低,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包括两个带can通讯模块的电池、为电池充电的充电器以及用于放置电池的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所述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的正极连接有总正接口p+,所述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的负极连接有总负接口p-,且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均设置有can通讯模块的can高压接口h和can低压接口l,所述主电池仓的内部、电池上均设置有cin引脚和din引脚,所述充电器插头上设置有cin引脚;

3、还包括用于检测cin信号接入的cin短接信号检测电路和用于检测din信号接入的din短接信号检测电路,当检测cin信号接入时,所述主电池仓的cin引脚、电池上的cin引脚以及充电器的插头上的cin引脚均与总正接口p+短接,当检测din信号接入时,所述主电池仓的din引脚、电池上的din引脚与总正接口p+短接。

4、优选的,还包括主机控制器,所述主机控制器与can高压接口h和can低压接口l连接。

5、优选的,所述cin短接信号检测电路包括mos管q104,所述mos管q10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72,所述mos管q104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66,所述稳压二极管zd66的一端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35,所述单向二极管d35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201,所述电阻r201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63,且电阻r201和电容c163的接线端与充电器的插头连接。

6、优选的,所述mos管q104的集电极上分别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74和d79,所述d79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330和r333,所述r333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32,且电阻r333与电容c132的接线端与电池连接。

7、优选的,所述din短接信号检测电路包括mos管q103,所述mos管q10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49,所述mos管q103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62,所述稳压二极管zd62的一端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25,所述单向二极管d25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198,所述电阻r198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62,且电阻r198和电容c162的接线端与充电器的插头连接。

8、优选的,所述mos管q103的集电极上分别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75和d78,所述d78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319和r332,所述r332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31,且电阻r332与电容c131的接线端与电池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本技术利用can通讯可以多路并联,并且可以指定任意一路做主机对其他单元可以进行控制的原理,直接选取a/b电池中的任意一个做为主机,取代了硬件并联器,使双bms板之外无需其他外挂设备就可以实现双电池应用控制,控制逻辑更直接,应用成本更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带CAN通讯模块的电池、为电池充电的充电器以及用于放置电池的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所述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的正极连接有总正接口P+,所述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的负极连接有总负接口P-,且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均设置有CAN通讯模块的CAN高压接口H和CAN低压接口L,所述主电池仓的内部、电池上均设置有CIN引脚和DIN引脚,所述充电器插头上设置有CIN引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机控制器,所述主机控制器与CAN高压接口H和CAN低压接口L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IN短接信号检测电路包括MOS管Q104,所述MOS管Q10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72,所述MOS管Q104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66,所述稳压二极管ZD66的一端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35,所述单向二极管D35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201,所述电阻R201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63,且电阻R201和电容C163的接线端与充电器的插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Q104的集电极上分别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74和D79,所述D79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330和R333,所述R333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32,且电阻R333与电容C132的接线端与电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IN短接信号检测电路包括MOS管Q103,所述MOS管Q10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49,所述MOS管Q103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62,所述稳压二极管ZD62的一端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25,所述单向二极管D25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198,所述电阻R198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62,且电阻R198和电容C162的接线端与充电器的插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Q103的集电极上分别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75和D78,所述D78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319和R332,所述R332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31,且电阻R332与电容C131的接线端与电池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带can通讯模块的电池、为电池充电的充电器以及用于放置电池的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所述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的正极连接有总正接口p+,所述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的负极连接有总负接口p-,且主电池仓和从电池仓中均设置有can通讯模块的can高压接口h和can低压接口l,所述主电池仓的内部、电池上均设置有cin引脚和din引脚,所述充电器插头上设置有cin引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机控制器,所述主机控制器与can高压接口h和can低压接口l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控制为主的双电池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in短接信号检测电路包括mos管q104,所述mos管q10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72,所述mos管q104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66,所述稳压二极管zd66的一端连接有单向二极管d35,所述单向二极管d35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201,所述电阻r201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63,且电阻r201和电容c163的接线端与充电器的插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正光戴雷王译玮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超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