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416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两轮技术领域,公开了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包括控制器、充电器、电池保护板和电池BMS,且控制器分别与充电器、电池保护板和电池BMS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光耦合器U18和光耦合器U27,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一引脚连接有3.3V电压,且光耦合器的U27第二引脚连接有电阻R291;通过电池保护板、控制器和充电器之间的配合,充电器采用一线通接口设置,一线通接口防高压兼容性强,通过电池保护板对充电后的电池保护,当充电器漏电,电池BMS能有效防护,不被破坏,并且光耦合器能够解决放电MOS关闭后上位机不能通信和监控时不方便维护的问题,从而方便维护后售后,针对充电器漏电能有效防护MOS击穿。针对充电器漏电能有效防护MOS击穿。针对充电器漏电能有效防护MOS击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两轮
,具体为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两轮车不断的发展创新,促使人们对不同的电池需求越发多样化;但因不同车厂对整车仪表、充电器定义不同,通信电压平台不匹配,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兼顾不同整车通信,具体更大成本优势的一线通通信得到有效发展和应用;
[0003]目前市面上二级市场电动两轮车的一些充电器,当电池充满后充电器会输出150V左右的高压,会损坏充电MOS和一线通电路,由于一线通地线为电池P

系统地是B

,在放电MOS关闭后B

与P

断开一线通就没办法通信,这个时候没办法监控电池当前的状态,触发何种保护不好维护,因此我们需要提出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解决放电MOS关闭后上位机不能通信时,无法实时监控异常状态,针对部分充电器二级市场质量有隐患的充电器,BMS能有效防护,不被损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包括控制器、充电器、电池保护板和电池BMS,且控制器分别与充电器、电池保护板和电池BMS电性连接;
[0006]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光耦合器U18和光耦合器U27,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一引脚连接有3.3V电压,且光耦合器的U27第二引脚连接有电阻R291,所述电阻R291的一端与电池保护板的TX发送端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四引脚连接有电阻R286;
[0007]所述光耦合器U18的第四引脚连接有电阻R317和电阻R355,且电阻R317的一端连接有3.3V电压,光耦合器U18的第一引脚连接有电阻R315,且电阻R315的一端与光耦合器U18的第一引脚连接端连接有电阻R305,且电阻R305的另一端与光耦合器U18的第二引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光耦合器U18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317的一端与3.3V电压的连接端连接有三极管Q85的发射极,且三极管Q85的基极与电阻R35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5的集电极连接有电阻R356和电池保护板的RX接收端。
[0009]优选的,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三引脚与电池保护板的P

接口相连,所述光耦合器U18的第二引脚连接有二极管D57,且二极管D57的一端与电池保护板的P

接口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电阻R286和电阻R315的连接端连接有二极管D41和PLC1,所述二极管D41的一端与电池保护板的P

接口相连,所述PLC1的一端连接有一线通接口。
[0011]优选的,所述电池保护板还包括MOS充电接口和MOS放电接口,且MOS充电接口与二极管D41相连,所述MOS放电接口与电池BMS的正极相连,且MOS放电接口的MOS管的漏源电压大于100V。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主要通过电池保护板、控制器和充电器之间的配合,充电器采用一线通接口设置,一线通接口防高压兼容性强,通过电池保护板对充电后的电池保护,当电池漏电,电池BMS能有效防护,不被破坏,并且光耦合器能够解决放电MOS关闭后上位机不能通信和监控时不方便维护的问题,从而方便维护后售后,针对充电器漏电能有效防护MOS击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一线通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1.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包括控制器、充电器、电池保护板和电池BMS,其特征在于:且控制器分别与充电器、电池保护板和电池BMS电性连接;
[0018]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光耦合器U18和光耦合器U27,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一引脚连接有3.3V电压,且光耦合器的U27第二引脚连接有电阻R291,所述电阻R291的一端与电池保护板的TX发送端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四引脚连接有电阻R286;
[0019]所述光耦合器U18的第四引脚连接有电阻R317和电阻R355,且电阻R317的一端连接有3.3V电压,光耦合器U18的第一引脚连接有电阻R315,且电阻R315的一端与光耦合器U18的第一引脚连接端连接有电阻R305,且电阻R305的另一端与光耦合器U18的第二引脚连接。
[0020]使用时,通过一线通接口连通的PLC1与二极管D41形成PTC+TVS的协同保护电路,从而防止一线通接口通电后触碰电池正极损坏一线通接口电路,同时可下拉电阻R315调整匹配供电线路,并且电池BMS的TX发送端和RX接收端设有光耦合器U18与光耦合器U27,解决放电MOS关闭后上位机不能通信和监控时不方便维护的问题,当电池充电保护后充电MOS断开,此时电池满电状态为54.6V,当充电器漏电输出150V高压时,充电MOS容易击穿,充电MOS的VDS需采用大于100V的MOS管,从而防止高压漏电损坏。
[0021]所述光耦合器U18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317的一端与3.3V电压的连接端连接有三极管Q85的发射极,且三极管Q85的基极与电阻R35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5的集电极连接有电阻R356和电池保护板的RX接收端,通过光耦合器U18对电池进行保护,防止充电器漏电导致电池正极损坏。
[0022]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三引脚与电池保护板的P

接口相连,所述光耦合器U18的第二引脚连接有二极管D57,且二极管D57的一端与电池保护板的P

接口相连,通过光耦合器U27对电池保护板的放电MOS关闭后实时通信和监控,从而便于维护。
[0023]所述电阻R286和电阻R315的连接端连接有二极管D41和PLC1,所述二极管D41的一端与电池保护板的P

接口相连,所述PLC1的一端连接有一线通接口,通过PLC1与二极管D41形成协同保护,对电池保护,防止一线通接口漏电损坏一线通通信电路。
[0024]所述电池保护板还包括MOS充电接口和MOS放电接口,且MOS充电接口与二极管D41相连,所述MOS放电接口与电池BMS的正极相连,且MOS放电接口的MOS管的漏源电压大于100V,由于市面上的漏电测试最高电圧为150V,充电MOS的VDS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包括控制器、充电器、电池保护板和电池BMS,其特征在于:且控制器分别与充电器、电池保护板和电池BMS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光耦合器U18和光耦合器U27,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一引脚连接有3.3V电压,且光耦合器的U27第二引脚连接有电阻R291,所述电阻R291的一端与控制器的TX发送端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27的第四引脚连接有电阻R286;所述光耦合器U18的第四引脚连接有电阻R317和电阻R355,且电阻R317的一端连接有3.3V电压,光耦合器U18的第一引脚连接有电阻R315,且电阻R315的一端与光耦合器U18的第一引脚连接端连接有电阻R305,且电阻R305的另一端与光耦合器U18的第二引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高压智能一线通通信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器U18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317的一端与3.3V电压的连接端连接有三极管Q85的发射极,且三极管Q85的基极与电阻R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斌王译玮袁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超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