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770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加工厂内利用端柱工字钢和混凝土浇筑形成预制的钢混端柱;步骤2:将预制好的钢混端柱运输至施工现场直立安装;步骤3:在钢混端柱之间安装工字钢梁;步骤4:布置用于剪力墙的竖向钢筋,竖向钢筋从工字钢梁的两侧或者中间穿过使得一根竖向钢筋插入上下两层的剪力墙内;步骤5: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将竖向钢筋从工字钢梁的两侧或者中间穿过使得一根竖向钢筋插入上下两层的剪力墙内,确保上下层剪力墙中竖向钢筋的受力连续性,充分发挥钢筋的强度,提高了高层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能力。高层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能力。高层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邮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建筑行业的建设施工都是建立在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基础之上,以严重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依靠简单的施工工艺工法,造成大量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而今面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及劳动力价格昂贵等不利条件,传统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迎来巨大的挑战,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住宅产业化的主流趋势。由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平面内抗侧力刚度大,能有效地抵抗地震水平力,满足规范中对高层结构侧向位移的要求,高层装配式建筑中绝大多数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然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一般按楼层分层施工,通过一定的连接构造将同一层预制剪力墙以及上下层预制剪力墙连成整体,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拼缝,难以保证预制剪力墙结构完全等同于现浇剪力墙结构。如果能将现有的装配式结构剪力墙替换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能有效控制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满足高层装配式建筑对剪力墙的抗震要求。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1:在加工厂内利用端柱工字钢和混凝土浇筑形成预制的钢混端柱(也称为PEC端柱),具体的浇筑方法与现有技术的预制PEC端柱浇筑方法一致;
[0006]步骤2:将预制好的钢混端柱运输至施工现场直立安装;
[0007]步骤3:在钢混端柱之间安装工字钢梁,钢混端柱的对应位置预先焊接与工字钢梁横截面一致的牛腿,牛腿的腹板和工字钢梁的腹板端头开孔,然后利用夹板和连接螺栓将牛腿的腹板和工字钢梁的腹板夹紧并固定,即可实现工字钢梁与钢混端柱的连接;
[0008]步骤4:布置用于剪力墙的竖向钢筋,竖向钢筋从工字钢梁的两侧或者中间穿过使得一根竖向钢筋插入上下两层的剪力墙内;
[0009]步骤5: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
[0010]在所述步骤3中,工字钢梁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一是以强轴方向安装,即工字钢梁的腹板为竖直状态;其二是以弱轴方向安装,即工字钢梁的腹板为水平状态;
[0011]如果工字钢梁以强轴方向安装,则所述工字钢梁的翼板宽度小于端柱工字钢的翼板宽度且两者之差大于竖向钢筋直径的两倍值;在所述步骤4中,竖向钢筋从工字钢梁的两侧穿过,确保位于工字钢梁两侧的竖向钢筋不会超出端柱工字钢的两侧平面;
[0012]在所述步骤4中,利用第一锁紧件将竖向钢筋临时固定在工字钢梁两侧,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盖板、耳板、第一紧固螺栓和压板,盖板呈门字形,盖板能够盖在工字钢梁顶部
的翼板上,耳板固定在盖板两侧,耳板与工字钢梁的翼板之间形成能够供竖向钢筋穿过的间隙,第一紧固螺栓与耳板螺纹连接,压板焊接在第一紧固螺栓的螺纹端;旋转第一紧固螺栓就可以推进压板,使得压板将竖向钢筋紧压在工字钢梁的翼板的边缘,起到临时固定竖向钢筋的作用,方便工人后续在竖向钢筋上捆扎横向钢筋。
[0013]如果在所述步骤3中,工字钢梁以弱轴方向安装,则工字钢梁的翼板宽度可以和端柱工字钢的翼板宽度一致,所述工字钢梁的腹板设置有穿孔;在所述步骤4中,竖向钢筋从工字钢梁的穿孔穿过;
[0014]在所述步骤4中,利用第二锁紧件将竖向钢筋临时固定在工字钢梁的穿孔内;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立板、平板和第二紧固螺栓,两块平板焊接在立板上,两块平板彼此平行并且两块平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工字钢梁的腹板的厚度,平板与立板垂直,立板上设置有供第二紧固螺栓穿过的圆孔;在使用时,将两个第二锁紧件插入穿孔,第二锁紧件的两块平板分别夹在工字钢梁腹板的上下,两个第二锁紧件分别位于竖向钢筋的两侧,利用第二紧固螺栓锁紧两个第二锁紧件的立板,两块立板夹紧竖向钢筋,实现竖向钢筋的临时固定。
[0015]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端柱工字钢的腹板两侧设置有I形连杆和抗裂钢筋,端柱工字钢的翼板的表面设置有抗剪栓钉。
[0016]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将竖向钢筋从工字钢梁的两侧或者中间穿过使得一根竖向钢筋插入上下两层的剪力墙内,确保上下层剪力墙中竖向钢筋的受力连续性,充分发挥钢筋的强度,提高了高层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能力。(2)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所采用的钢混端柱和工字钢梁均可以先行安装,确保建筑框架先行施工,提高了施工进度。(3)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所采用的钢混端柱能够对现浇的剪力墙起到约束增强的作用,有利于抑制墙板裂缝的产生,改善墙体的受力状况,提高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中钢混端柱与工字钢梁的连接示意图(强轴方向安装)。
[0018]图2是图1中的梁柱连接节点图。
[0019]图3是实施例1中钢混端柱与工字钢梁的连接示意图(弱轴方向安装)。
[0020]图4是图3中梁柱的连接节点图。
[0021]图5是实施例1中竖向钢筋布置图(强轴方向安装)。
[0022]图6是实施例1中竖向钢筋布置图(弱轴方向安装)。
[0023]图7是实施例1中第一锁紧件的主视图。
[0024]图8是实施例1中第一锁紧件的俯视图。
[0025]图9是实施例1中第一锁紧件的应用状态图。
[0026]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0027]图11是实施例1中第二锁紧件的主视图。
[0028]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0029]图13是图11的右视图。
[0030]图14是实施例1中第二锁紧件的应用状态图。
[0031]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
[0032]其中:100、钢混端柱;110、端柱工字钢;120、I形连杆;130、抗裂钢筋;140、抗剪栓钉;150、牛腿;200、工字钢梁;210、穿孔;300、夹板;400、连接螺栓;500、竖向钢筋;600、横向钢筋;700、第一锁紧件;710、盖板;720、耳板;730、第一紧固螺栓;740、压板;800、第二锁紧件;810、立板;811、圆孔;820、平板;830、第二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本实施例的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步骤1:在加工厂内利用端柱工字钢110和混凝土浇筑形成预制的钢混端柱100,端柱工字钢110的腹板两侧设置有I形连杆120和抗裂钢筋130,端柱工字钢110的翼板的表面设置有抗剪栓钉140;
[0037]步骤2:将预制好的钢混端柱100运输至施工现场直立安装;
[0038]步骤3:在钢混端柱100之间安装工字钢梁200,如图1和图3所示,工字钢梁200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一是以强轴方向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加工厂内利用端柱工字钢和混凝土浇筑形成预制的钢混端柱;步骤2:将预制好的钢混端柱运输至施工现场直立安装;步骤3:在钢混端柱之间安装工字钢梁;步骤4:布置用于剪力墙的竖向钢筋,竖向钢筋从工字钢梁的两侧或者中间穿过使得一根竖向钢筋插入上下两层的剪力墙内;步骤5: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工字钢梁以强轴方向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梁的翼板宽度小于端柱工字钢的翼板宽度且两者之差大于竖向钢筋直径的两倍值;在所述步骤4中,竖向钢筋从工字钢梁的两侧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利用第一锁紧件将竖向钢筋临时固定在工字钢梁两侧,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盖板、耳板和第一紧固螺栓,盖板呈门字形,耳板固定在盖板两侧,第一紧固螺栓与耳板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结奕建筑咨询事务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