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750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涉及新能源车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对新能源车载电池的管理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车载单体电池,多个所述车载单体电池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和温度采集模块,所述车载单体电池的上端设置有上固定基座,所述车载单体电池的下端安装有下固定基座,所述车载单体电池与上固定基座和下固定基座均电性连接。上固定基座和下固定基座均电性连接。上固定基座和下固定基座均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车也分成几个大类,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电池管理系统是新能源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甚至关系到整体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系数和人员的生命安全,车载电池能否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取决于对电池的管理控制方式。
[0003]但是,现有的对新能源车载电池的管理安全性较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对新能源车载电池的管理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包括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和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车载单体电池,多个所述车载单体电池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和温度采集模块。<br/>[000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单体电池的上端设置有上固定基座,所述车载单体电池的下端安装有下固定基座,所述车载单体电池与上固定基座和下固定基座均电性连接。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接线口,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与车载单体电池的表面紧贴,所述车载单体电池与测温元件通过热传导胶粘剂固定连接。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基座,所述减震基座的内侧安装有减震基板,且减震基板位于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下端,所述减震基板与减震基座之间安装有若干减震弹簧,且减震基板与减震基座滑动连接,所述减震机构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基板。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基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散热通孔。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弹簧与减震基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
减震基座通过螺钉连接。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端子。
[0013]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数据采集模块的电压采集模块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电压数据,数据采集模块的电流采集模块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电流数据,数据采集模块的温度采集模块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温度数据,并通过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显示数据,实时监控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车载单体电池的电压、温度、充放电电流、绝缘电阻、剩余电量、健康状态以及车载单体电池的各类报警信息;
[0015]步骤二:电压数据、电流数据和温度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反馈监测信息,当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出现欠压、过热和短路时,IPM控制内部电路关断,及时停止电池放电工作,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的蜂鸣器发出警报,当温度、电压以及电流恢复正常值时,IPM控制内部电路开启,车载电池恢复正常运行;
[0016]步骤三: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减震机构对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进行减震,减震机构的多个减震弹簧依靠自身弹性形变能力收缩形变,吸收内应力,吸收冲击力。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数据采集模块的电压采集模块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电压数据,数据采集模块的电流采集模块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电流数据,数据采集模块的温度采集模块实时监测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温度数据,并通过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显示数据,实时监控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车载单体电池的电压、温度、充放电电流、绝缘电阻、剩余电量、健康状态以及车载单体电池的各类报警信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各项信息;
[0019]2、本专利技术的电压数据、电流数据和温度数据均通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反馈监测信息,当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出现欠压、过热和短路时,IPM控制内部电路关断,及时停止电池放电工作,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的蜂鸣器发出警报,当温度、电压以及电流恢复正常值时,IPM控制内部电路开启,车载电池恢复正常运行,保证电池运行时的安全性,保护电池不受损害,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0020]3、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热传导性能的粘合剂将测温元件粘贴在车载单体电池表面,车载单体电池表面温度与车载单体电池管内温差较小,可忽略不计,从而保证了测温精度,且每个车载单体电池均具备单独的测温元件,测温全面,避免了因局部车载单体电池温度过高损坏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1]4、本专利技术采用硬件模块与软件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对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进行管理,硬件部分能够实时采集电池的状态参数和电池参数,软件部分则能够及时分析并处理采集数据并判断车载电池的安全状况和运行状态;
[0022]5、本专利技术的减震机构能够对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进行减震,减震机构的多个减震弹簧依靠自身弹性形变能力收缩形变,吸收内应力,吸收冲击力,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的三维立体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的三维立体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与减震机构的连接关系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基板的三维立体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数据采集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0029]图中:1、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2、外壳体;3、上端盖;4、连接端子;5、电池组;6、车载单体电池;7、上固定基座;8、下固定基座;9、数据采集模块;10、接线口;11、电压采集模块;12、电流采集模块;13、温度采集模块;14、测温元件;15、减震机构;16、减震基座;17、减震基板;18、减震弹簧;19、安装基板;20、散热通孔;21、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包括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和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2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包括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电池组(5),所述电池组(5)包括多个车载单体电池(6),多个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9),所述数据采集模块(9)与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9)包括电压采集模块(11)、电流采集模块(12)和温度采集模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的上端设置有上固定基座(7),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的下端安装有下固定基座(8),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与上固定基座(7)和下固定基座(8)均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9)包括接线口(10),所述数据采集模块(9)的输出端与电量及状态输出显示模块(21)的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13)包括测温元件(14),所述测温元件(14)与车载单体电池(6)的表面紧贴,所述车载单体电池(6)与测温元件(14)通过热传导胶粘剂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放电节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减震机构(15),所述减震机构(15)包括减震基座(16),所述减震基座(16)的内侧安装有减震基板(17),且减震基板(17)位于新能源车载电池主体(1)的下端,所述减震基板(17)与减震基座(16)之间安装有若干减震弹簧(18),且减震基板(17)与减震基座(16)滑动连接,所述减震机构(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勇张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硕同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