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678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属于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式结构的壳体本体和固定安装于壳体本体前端的缓冲装置;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设置机械爪运动轨道区、中部设置机械传动区、后部设置液压和电气控制区,在壳体本体底部安装有若干个滚轮,可带动主壳体在固定轨道上移动;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有左部检测区、右部检测区和中部工作区。本发明专利技术主壳体区域分布合理、结构强度高、耐腐蚀、导电性好,具备防爆特性和驻留锁定功能,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快速回收系统中的快速系留装置,能够适应海上作业环境。能够适应海上作业环境。能够适应海上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舰载直升机全自动助降系统
,尤其是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快速回收系统中的快速系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现代海战的需要,常常要求舰载直升机在恶劣海况下执行回收作业任务,此时由于受海面风浪影响舰面着舰平台起伏较大、着舰平台较小、舰面环境复杂等问题,需要有助降设备辅助舰载直升机降落,同时需要在舰载直升机降落完成后对直升机进行可靠系留。目前现有技术中对直升机进行捕获与系留的装置有鱼叉式助降系统、拉降式助降系统和全自动式助降系统。
[0003]所述鱼叉式助降系统是在直升机的机腹部位安装系留直升机的“鱼叉”装置,在舰船的着舰平台上安装钢制“栅格”装置,直升机着舰时将机腹部的鱼叉插入并固定在甲板上的栅格内,从而完成对直升机的捕获与系留。但是该种助降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只适用于5吨及以下的轻型直升机,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4]所述拉降式助降系统是直升机在着舰悬停期间放下拉降绳索,舰面上的工作人员将其与牵引绞车连接起来,然后操纵绞车拉降直升机至甲板。该助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留的安全性,但是该系统十分复杂、笨重,且系留作业用时极长。
[0005]所述全自动式助降系统是将直升机腹部的“鱼叉”更换为了柱状探杆,将安装在舰面的“栅格”装置更换为可移动的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直升机悬停期间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可以在甲板表面跟踪直升机运动;舰载直升机着舰的瞬间,由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捕获直升机腹部探杆并完成系留;当外部条件允许时,由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将直升机牵引至指定位置。
[0006]全自动式助降系统由于其捕获的快速性,转运的灵活性及其高自动化程度被认为是舰载直升机助降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全自动式助降系统工作的最核心部分为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而研制该型助降装置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设计一种合适的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主要部分是容纳各机械部件和电子器件的主壳体。
[0007]目前已经公开的专利CN86107008A直升机快速固定及横移系统中提到的一种壳体结构,如图41中的现有技术公开的壳体1所示,该壳体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需求,但仍存在以下较为严重的问题:

该壳体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会占用较多的舰船甲板面积;

该壳体不具备防爆功能;

该壳体不具备相关的导电特性;

该壳体将部分传动机构暴露在外,如丝杠等,这一设计在海洋环境中是极不合理的;

该壳体不具备驻留锁定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能够适用于全自动式舰载直升机助降系统中的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
的不足,具有结构紧凑,使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能够达到动作准确灵活的特点。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包括箱式结构的壳体本体,在壳体本体前端安装有缓冲装置,底部安装有若干个滚轮;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设置机械爪运动轨道区、中部设置机械传动区、后部设置液压和电气控制区;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有左部检测区、右部检测区和中部工作区。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本体包括底板和焊接在底板上的左侧壁、右侧壁、后壁、前立壁、中间壁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前立壁和左侧壁、右侧壁上的支撑板所组成的箱体,以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上面的盖板;所述左侧壁为不规则长方体结构,其内侧中间设置弯曲的长条状左侧壁走线槽以及固定线路所需的螺纹孔,在走线槽下方设置链条张紧用圆形通孔且周边圆形均布螺纹孔、左侧位置设置手操盒用圆形通孔且周边圆形均布螺纹孔;在左侧壁左侧设置蓄能器充气用圆形通孔、底部设置用于焊接轮座的左侧壁方形通孔、顶部设置用于安放导向用铜柱的导向槽以及安装盖板所需的螺纹孔;所述右侧壁也为不规则长方体结构,其内侧设置直线长条状右侧壁走线槽以及固定线路所需的螺纹孔、底部设置用于焊接轮座的右侧壁方形通孔、右侧设置气源接口圆形通孔、其顶部设置用于安放导向用铜柱的导向槽以及安装盖板所需要的螺纹孔;所述后壁为长方体结构,其中部设置油位观察窗圆形通孔、其左侧设置9个圆形按钮安装孔、右侧设置用于配合蓄能器安装的方形凹槽、底部设置两个用于焊接轮座的方形通孔和用于安装牵引凹形槽的方形凹槽、顶部设置用于安装盖板的螺纹孔;所述前立壁为三段式长方体结构,其两侧及中间为长方体厚板,三块长方体厚板的两个连接点处为用于安装前轮的方形通孔,其设置用于安装横向锁止机构的安装孔、底部设置用于安装牵引凹形槽的安装孔、两侧设置用于安装工作区限位块的凹型槽、顶部设置用于安装支撑板的螺纹孔;所述中间壁焊接固定于前立壁和后壁之间,为长方体结构,中间壁的两侧端面上设置用于走线的中间壁方形通孔、中间壁中间位置设置用于安装缸头键的安装槽,在缸头键安装槽的一侧设置若干个方便设备内部液压管路通过且减重的腰型通孔,其顶部设置用于安装盖板的螺纹孔;所述支撑板为长方体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立壁上,两侧安装有用于避免碰撞时出现火花且防爆的限位铜条, 其后侧设置长条状用于配合安装盖板和限位铜条的支撑板凸台,其左前端和右前端均设置用于配合安装左阻尼板和右阻尼板的长方体支撑板缺口,其表面设置用于安放导向铜柱的支撑板铜柱导向槽、用于安装到前立壁上的螺栓孔和用于安装导向螺钉的螺纹孔,其反面设置用于配合安装V型导轨的长条形V型导轨安装槽和用于配合安装前立壁的前立壁安装槽,其中间设置用于将前轮轮座安装在底板下端的方形通孔;所述机械传动区和液压、电气控制区分别对应所述底板上表面处厚度各不相同的凹槽以保证各区域对应设备安装的强度需求,液压、电气控制区通过焊接在底板上的中间壁和机械传动区隔开;液压区设置液压系统安装槽、限位槽;所述机械传动区设置传动系统安装槽、前立壁安装槽、安装方型导轨的安装槽;所述电气控制区设置蓄能器安装槽、气动
泵安装槽、齿轮泵安装槽和控制箱安装槽;所述前立壁安装槽前部设置安装V型导轨的安装槽和阻尼板的安装槽,底板的四边还设置安装轮子所需方形通孔;所述在支撑板反面安装的V型导轨与在底板安装的V型导轨共同组成机械爪运动轨道区;所述盖板为长方体结构,其表面设置用于和箱体螺纹连接的螺栓孔;所述方型导轨和V型导轨所用材料为3Cr13,其余材料全体属316L,以达到耐腐蚀的作用,能够适应海上作业环境。
[00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组件、左检测区组件和右检测区组件;所述左检测区组件和所述右检测区组件设置在缓冲装置的两侧,所述左检测区组件由左前底板、左前挡板、左阻尼板以及左侧壁的前部组成,所述右检测区组件由右前底板、右前挡板、右阻尼板以及右侧壁的前部组成;所述左检测区组件的左前底板为长方体结构,通过L型底板连接块与底板相连,其上设置方便检测传感器走线及安装的左前底板线槽和左前底板支撑机构通过孔,其上还设置用于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激光测距仪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式结构的壳体本体(2),在壳体本体(2)前端安装有缓冲装置(3),底部安装有若干个滚轮(6);所述壳体本体(2)的前部设置机械爪运动轨道区、中部设置机械传动区、后部设置液压和电气控制区;所述缓冲装置(3)设置有左部检测区、右部检测区和中部工作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2)包括底板(2

6)和焊接在底板(2

6)上的左侧壁(2

1)、右侧壁(2

2)、后壁(2

3)、前立壁(2

4)、中间壁(2

5)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前立壁(2

4)和左侧壁(2

1)、右侧壁(2

2)上的支撑板(2

8)所组成的箱体,以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上面的盖板(2

7);所述左侧壁(2

1)为不规则长方体结构,其内侧中间设置弯曲的长条状左侧壁走线槽(2
‑1‑
1)以及固定线路所需的螺纹孔(2
‑1‑
7),在走线槽下方设置链条张紧用圆形通孔(2
‑1‑
2)且周边圆形均布螺纹孔、左侧位置设置手操盒用圆形通孔(2
‑1‑
4)且周边圆形均布螺纹孔;在左侧壁(2

1)左侧设置蓄能器充气用圆形通孔(2
‑1‑
5)、底部设置用于焊接轮座的左侧壁方形通孔(2
‑1‑
3)、顶部设置用于安放导向用铜柱(3

4)的导向槽(2
‑1‑
6)以及安装盖板所需的螺纹孔(2
‑1‑
8);所述右侧壁(2

2)也为不规则长方体结构,其内侧设置直线长条状右侧壁走线槽(2
‑2‑
1)以及固定线路所需的螺纹孔(2
‑2‑
6)、底部设置用于焊接轮座的右侧壁方形通孔(2
‑2‑
2)、右侧设置气源接口圆形通孔(2
‑2‑
3)、其顶部设置用于安放导向用铜柱的导向槽(2
‑2‑
4)以及安装盖板所需要的螺纹孔(2
‑2‑
5);所述后壁(2

3)为长方体结构,其中部设置油位观察窗圆形通孔(2
‑3‑
1)、其左侧设置9个圆形按钮安装孔(2
‑3‑
2)、右侧设置用于配合蓄能器安装的方形凹槽(2
‑3‑
3)、底部设置两个用于焊接轮座的方形通孔(2
‑3‑
4)和用于安装牵引凹形槽(2

18)的方形凹槽(2
‑3‑
5)、顶部设置用于安装盖板的螺纹孔(2
‑3‑
6);所述前立壁(2

4)为三段式长方体结构,其两侧及中间为长方体厚板,三块长方体厚板的两个连接点处为用于安装前轮的方形通孔(2
‑4‑
1),其设置用于安装横向锁止机构的安装孔(2
‑4‑
2)、底部设置用于安装牵引凹形槽(2

18)的安装孔(2
‑4‑
3)、两侧设置用于安装工作区限位块的凹型槽(2
‑4‑
4)、顶部设置用于安装支撑板的螺纹孔(2
‑4‑
5);所述中间壁(2

5)焊接固定于前立壁(2

4)和后壁(2

3)之间,为长方体结构,中间壁(2

5)的两侧端面上设置用于走线的中间壁方形通孔(2
‑5‑
1)、中间壁(2

5)中间位置设置用于安装缸头键(2

19)的安装槽(2
‑5‑
3),在缸头键安装槽(2
‑5‑
3)的一侧设置若干个方便设备内部液压管路通过且减重的腰型通孔(2
‑5‑
2),其顶部设置用于安装盖板的螺纹孔(2
‑5‑
4);所述支撑板(2

8)为长方体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立壁上,两侧安装有用于避免碰撞时出现火花且防爆的限位铜条(2

17), 其后侧设置长条状用于配合安装盖板(2

7)和限位铜条(2

17)的支撑板凸台(2
‑8‑
1),其左前端和右前端均设置用于配合安装左阻尼板(2

13)和右阻尼板(2

14)的长方体支撑板缺口(2
‑8‑
2),其表面设置用于安放导向铜柱(3

4)的支撑板铜柱导向槽(2
‑8‑
3)、用于安装到前立壁(2

4)上的螺栓孔(2
‑8‑
4)和用于安装导向螺钉(3
‑3‑
1)的螺纹孔(2
‑8‑
4),其反面设置用于配合安装V型导轨(2

16)的长条形V型导轨安装槽(2
‑8‑
5)和用于配合安装前立壁(2

4)的前立壁安装槽(2
‑8‑
6),其中间设置用于将前轮轮座安装在底板(2

6)下端的方形通孔(2
‑8‑
7);
所述机械传动区和液压、电气控制区分别对应所述底板(2

6)上表面处厚度各不相同的凹槽以保证各区域对应设备安装的强度需求,液压、电气控制区通过焊接在底板(2

6)上的中间壁(2

5)和机械传动区隔开;液压区设置液压系统安装槽(2
‑6‑
2)、限位槽(2
‑6‑
7);所述机械传动区设置传动系统安装槽(2
‑6‑
3)、前立壁安装槽(2
‑6‑
4)、安装方型导轨(2

15)的安装槽(2
‑6‑
6);所述电气控制区设置蓄能器安装槽(2
‑6‑
9)、气动泵安装槽(2
‑6‑
10)、齿轮泵安装槽(2
‑6‑
11)和控制箱安装槽(2
‑6‑
12);所述前立壁安装槽(2
‑6‑
4)前部设置安装V型导轨(2

16)的安装槽(2
‑6‑
5)和阻尼板的安装槽(2
‑6‑
8),底板(2

6)的四边还设置安装轮子所需方形通孔(2
‑6‑
1);所述在支撑板反面安装的V型导轨(2

16)与在底板安装的V型导轨(2

16)共同组成机械爪运动轨道区;所述盖板(2

7)为长方体结构,其表面设置用于和箱体螺纹连接的螺栓孔(2
‑7‑
1);所述方型导轨(2

15)和V型导轨(2

16)所用材料为3Cr13,其余材料全体属316L,以达到耐腐蚀的作用,能够适应海上作业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的主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装置(3)包括缓冲板组件(3

10)、左检测区组件(3

11)和右检测区组件(3

12);所述左检测区组件(3

11)和所述右检测区组件(3

12)设置在缓冲装置(3)的两侧,所述左检测区组件(3

11)由左前底板(2

9)、左前挡板(2

11)、左阻尼板(2

13)以及左侧壁(2

1)的前部组成,所述右检测区组件(3

12)由右前底板(2

10)、右前挡板(2

12)、右阻尼板(2

14)以及右侧壁(2

2)的前部组成;所述左检测区组件(3

11)的左前底板(2

9)为长方体结构,通过L型底板连接块(2

21)与底板(2

6)相连,其上设置方便检测传感器(3
‑8‑
2)走线及安装的左前底板线槽(2
‑9‑
2)和左前底板支撑机构通过孔(2
‑9‑
1),其上还设置用于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激光测距仪安装槽(2
‑9‑
3);所述右部检测区的右前底板(2

10)也为长方体结构,通过L型底板连接块(2

21)与底板(2

6)相连,其上设置方便检测传感器(3
‑8‑
2)走线及安装的右前底板线槽(2

10

2)和右前底板支撑机构通过孔(2

10

1);所述右检测区组件(3

12)的右前挡板(2

12)为L型结构,其上设置用于连接缓冲板(3

1)的缓冲板连接块(2

11

1)和用于连接底板(2

6)的方型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祝新刘谦赵丁选赵坤马帅王立新贾拓李伟建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