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基板及汽车内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620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基板及汽车内饰件,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固定在所述基板本体上的受力线,所述基板本体包括气囊门,所述基板本体上设有延伸的弱化槽构成所述气囊门的边缘,所述弱化槽两端之间的连线构成所述气囊门的转轴,所述受力线的设置位置与所述转轴对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受力线直接固定在基板本体上,固定气囊门效果更好,生产工艺更加简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前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前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基板及汽车内饰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基板及汽车内饰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车辆安全性,在汽车方向盘、仪表盘、车门等部位会设置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安装在汽车内饰件中,由气囊门遮蔽,气囊点爆过程中,气囊门会绕着转轴打开并翻转。现有技术在气囊门的转轴部位设有网格布,汽车内饰件的基板上设有固定件,网格布固定在固定件上。气囊门打开时,网格布会用自身的强度将气囊门和汽车内饰件紧紧固定住,防止气囊门撕裂飞出。
[0003]但是采用网格布的固定结构存在一些不足,气囊门打开时网格布需要承受很大的撕裂力,因此对网格布延伸断裂等性能要求极高,需要采用特殊工艺编织,还需要经过特殊压缩工艺处理,其造价昂贵,生产成本高;另外汽车内饰件基板的材料受限,非纯注塑零件难以固定网格布,且基板上设置固定件,需要通过双料注塑工艺成型,这种工艺需要两幅模具进行两次注塑,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气囊门防撕裂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如何降低气囊门撕裂飞出风险,以及如何降低汽车内饰件的制造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固定在所述基板本体上的受力线,所述受力线与所述基板本体缝合连接,所述基板本体包括气囊门,所述基板本体上设有弱化槽,所述弱化槽的延伸线构成所述气囊门的边缘,所述弱化槽两端之间的连线构成所述气囊门的转轴,所述受力线的设置位置与所述转轴对应。<br/>[000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在基板本体上设置受力线,安全气囊打开时,气囊门沿弱化槽撕裂并沿转轴翻转,当转轴被会撕裂时受力线拉住气囊门,防止气囊门与基板本体完全分离,避免气囊门飞出损伤车内人员,与现有技术设置单独的网格布固定气囊门的结构相比,本技术将受力线直接固定在基板本体上,固定气囊门效果更好,生产工艺更加简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前景。
[0007]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线包括多个拉伸部和多个弯折部,各所述拉伸部之间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各所述拉伸部穿过所述转轴,各所述弯折部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由此,多个拉伸部可以分摊安全气囊打开时的爆破力,降低对于受力线本身性能的要求,弯折部能够增加受力线与基板本体之间的摩擦力,分摊部分施加在拉伸部上的力。
[0008]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部为直线形。由此,拉伸部能发挥最大的性能,且便于拉伸部布置。
[0009]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拉伸部之间相互平行。由此,利于各拉伸部之
间均匀分摊受力,提高受力线整体的承受能力。
[0010]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拉伸部之间的间距相等。由此,均匀布置拉伸部,使各拉伸部之间受力更加均匀。
[0011]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部与所述转轴之间的夹角为α, 90
°
≥α>0
°
。由此,限定拉伸部与转轴之间的夹角,转轴撕裂时拉伸部可以发挥其拉伸性能。
[0012]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部与所述转轴之间的夹角为α, 90
°
≥α≥60
°
。由此,进一步限定拉伸部与转轴之间的夹角,使拉伸部更好地发挥其拉伸性能。
[0013]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拉伸部的长度相等。由此,有利于各拉伸部均匀受力,且便于受力线布置。
[0014]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部的长度为L
s
, 100mm≥2L
s*
sinα≥1mm。由此,限定拉伸部长度,保证每个拉伸部都能承受一定的拉力。
[0015]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长度为L
y
,所述拉伸部的数量为X,10cm≥L
y
/X≥0.5cm。由此,限定拉伸部的数量,保证受力线整体的承受冲击能力。
[0016]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线的延伸率为10%

100%。由此,限定受力线的性能,保证受力线整体的承受冲击能力。
[0017]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线的断裂强度为500

50000N/cm。由此,限定受力线的性能,保证受力线整体的承受冲击能力。
[0018]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为U形、V形或]形。由此,使弯折部能够增加受力线与基板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且便于受力线布置。
[0019]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拉伸部的长度和与各所述弯折部的长度和的比例为1:10

10:1。由此,可以根据需要承受的拉力设计拉伸部与弯折部的长度和比例,以此调整受力线能承受的总爆破力。
[0020]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线包括设置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本体缝合连接。由此,将受力线的两端缝合在基板本体上,连接可靠,加工方便。
[0021]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折线形。由此,制约了受力线的大幅度位移,避免受力线两端与基板本体脱离。
[0022]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中相邻折线的夹角为1
°‑
89
°
。由此,进一步提高连接部的连接可靠度,避免其与基板本体脱离。
[0023]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缝合的针脚密度为1

10个/cm 2
。由此,保证连接部与基板本体连接可靠。
[0024]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线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的纱线编织而成。由此,受力线对材料没有特殊要求,生产成本较低。
[0025]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线由一根或多根纱线编织而成。由此,受力线可以通过增加纱线数量来调整性能,不需要采用特殊工艺或材料,生产成本较低。
[0026]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线,所述固定线与所述基板本体连接,并将所述受力线固定在所述基板本体上。由此,由固定线将受力线固定在基板本体上,加工简便,固定可靠,受力线不会与基板本体脱离。
[0027]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线为折线形,所述固定线包括固定部和转折部,各所述固定部之间通过所述转折部连接,各所述转折部分布在所示受力线两侧,各所
述固定部压住所述受力线。由此,爆破时受力线在固定线的挤压下可以获得更大摩擦力,分摊部分施加于受力线上的拉力,各固定部之间可以分摊受力。
[0028]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线的总长度为L
x
,所述固定部的数量为Y,则10mm≥L
x
/Y≥0.5mm。由此,固定部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承受的冲击力进行调整,保证固定部不会拉断。
[0029]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本体(1)和固定在所述基板本体(1)上的受力线(2),所述基板本体(1)包括气囊门(11),所述基板本体(1)上设有弱化槽(12),所述弱化槽(12)的延伸线构成所述气囊门(11)的边缘,所述弱化槽(12)两端之间的连线构成所述气囊门(11)的转轴(13),所述受力线(2)的设置位置与所述转轴(13)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线(2)包括多个拉伸部(21)和多个弯折部(22),各所述拉伸部(21)之间通过所述弯折部(22)连接,各所述拉伸部(21)穿过所述转轴(13),各所述弯折部(22)设置在所述转轴(13)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部(21)为直线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拉伸部(21)之间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拉伸部(21)之间的间距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部(21)与所述转轴(13)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0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部(21)与所述转轴(13)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60
°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拉伸部(21)的长度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部(21)的长度为Ls,100mm≥2L
s
*sinα≥1mm。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3)的长度为L
y
,所述拉伸部(21)的数量为X,10cm≥L
y
/X≥0.5cm。11.根据权利要求2

10任一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线(2)的延伸率为10%

100%。12.根据权利要求2

10任一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线(2)的断裂强度为500

50000N/cm。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22)为U形、V形或]形。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拉伸部(21)的长度和与各所述弯折部(22)的长度和的比例为1:10

10: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线(2)包括设置在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坤杨杉苗赵铮朱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