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支座及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45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支座及风力发电机,涉及风电技术领域,所述减振支座用于将待减小振动和/或冲击的设备连接在风力发电机上,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连接板、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及至少部分设置在壳体内的转接头,转接头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适于与设备连接;连接板设置在第一减振组件与第二减振组件之间,第一减振组件的一端与壳体的顶端抵接,另一端与连接板抵接;第二减振组件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壳体的底端连接,壳体的底端适于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主体连接。通过本减振支座将设备和风力发电机主体之间可能产生的振动和冲击逐级减振和吸能,进而使得零部件不易损坏,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延长了使用寿命。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支座及风力发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支座及风力发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风电行业朝着大兆瓦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振动和冲击问题越来越凸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风力发电机中众多结构和仪器,比如电控柜、发电机等受到过大的振动载荷时,常会引起电子器件失效、机械零部件寿命缩短、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降低等问题,严重时会引起不可逆转的损坏,引发灾难性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支座,用于将待减小振动和/或冲击的设备连接在风力发电机上,所述减振支座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连接板、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接头,其中,
[0005]所述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设备连接;
[0006]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减振组件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抵接;
[0007]所述第二减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端适于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主体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转接头上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沿所述转接头的周向设置,所述卡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顶端内壁抵接,所述卡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抵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包括减振件,所述减振件嵌设于由所述壳体、所述转接头及所述连接板构成的腔体内,且所述减振件由金属橡胶制成。
[0010]可选地,所述减振件整体呈梯台式结构,并与由所述壳体、所述转接头及所述连接板构成的腔体的形状相匹配。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转接头上且置于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减振件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卡接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抵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连接件与由金属橡胶制成的减振套,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端连接,所述减振套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抵接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的底端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减振组件为多个,且均布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的底端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减振件和/或所述减振套由金属橡胶制成。
[0015]可选地,所述减振支座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适于连接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的主体上,所述壳体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减振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0016]可选地,所述减振支座还包括减振垫,所述减振垫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之
间。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减振支座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减振支座通过设置的转接头,可以连接例如电控柜、发电机等待减小振动和/或冲击的设备至风力发电机的主体上,并通过设置的第一减振组件和第二减振组件,可以将设备产生并传递至转接头的振动和冲击传递至第一减振组件进行减振吸能,同时通过将连接板设置在第一减振组件和第二减振组件之间,振动和冲击可通过连接板传递至第二减振组件,进行二级减振和吸能,进而将设备和风力发电机主体之间可能产生的振动和冲击逐级减振和吸能,提高了减振和吸能效果,进而保护了连接在风力发电机上的设备,使得零部件不易损坏,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
[0019]另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上述的减振支座。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的减振支座具有的技术效果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座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座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座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座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

转接头,11

卡接板,12

转接孔,20

第一减振组件,21

减振件,22

弹簧,30

连接板,40

第二减振组件,41

连接件,42

减振套,50

壳体,60

底座,70

减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控,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0]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1]而且,虽然在本公开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支座,适用于将待减小振动和/或冲击的设备连接在风力发电机上,所述减振支座包括壳体50,设置在所述壳体50内的连接板30、第一减振组件20、第二减振组件40,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50内的转接头10,其中,所述转接头1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连接,另一端适于与设备连接;所述连接板30设置在所述第一减振组件20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0之间,所述第一减振组件2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0的顶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抵接;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50的底端连接,所述壳体50的底端适于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主体连接。
[0034]在本实施例中,本减振支座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支座,用于将待减小振动和/或冲击的设备连接在风力发电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支座包括壳体(50),设置在所述壳体(50)内的连接板(30)、第一减振组件(20)、第二减振组件(40),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50)内的转接头(10),其中,所述转接头(1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设备连接;所述连接板(30)设置在所述第一减振组件(20)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0)之间,所述第一减振组件(2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0)的顶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抵接;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50)的底端连接,所述壳体(50)的底端适于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主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10)上设有卡接板(11),所述卡接板(11)沿所述转接头(10)的周向设置,所述卡接板(11)的上端与所述壳体(50)的顶端内壁抵接,所述卡接板(1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20)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20)包括减振件(21),所述减振件(21)嵌设于由所述壳体(50)、所述转接头(10)及所述连接板(30)构成的腔体内,且所述减振件(21)由金属橡胶制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21)整体呈梯台式结构,并与由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洋肖礼志李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