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05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线缆,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用于收容对应插头连接器的插入孔,线缆的一端剥除绝缘皮露出导电芯线与相应信号端子的一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进一步具有一绝缘块,在导电芯线与信号端子的连接处,信号端子、线缆、绝缘块三者相互结合形成端子模组,信号端子的对接部自端子模组的一端伸出,而线缆的另一端自端子模组的另一端伸出。(*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通讯网络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插座连接器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76209220号案。请参阅图1所示,该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2’、若干信号端子3’、若干线缆4’,以及连接信号端子3’与线缆4’的连接件5’。其中连接件5’是一片状金属导体,其一端握住线缆4’并与线缆一端露出的导电芯线8’相连接,而另一端则形成一卡持部,用以卡持对应的信号端子3’。绝缘本体2’具有第一插入孔6’及第二插入孔7’,其中信号端子3’插入第一插入孔6’中,而连接件5’、信号端子3’及线缆4’的组合处嵌合于第二插入孔7’中。上述片状连接件是呈竖直状插入绝缘本体的插入孔中,而且为了保证信号端子间距不变,两相邻插入孔是呈相反方向排布,如上述专利申请第76209220号的第1图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绝缘底部变得很厚,从而增加了整个插座连接器的高度。因此,一种既可保证信号端子与线缆间的可靠连接又可有效地降低连接器高度的插座连接器就成了业界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构形的插座连接器,其底部厚度小且可确保信号端子与线缆间的连接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线缆,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用于插入对应插头连接器的插入孔,线缆的一端剥除绝缘皮露出导电芯线与相应信号端子的一端相连接,其中该插座连接器进一步具有一绝缘块,在导电芯线与信号端子的连接处,信号端子、线缆、绝缘块三者一体成型形成端子模组,信号端子的对接部自端子模组的一端伸出,而线缆的另一端自端子模组的另一端伸出。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插座连接器,其进一步设有遮覆在绝缘本体外表面的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一用于插入对应插头连接器的插入孔及接近于该插入孔用于容设端子模组的收容腔;绝缘块包括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导引部和处于竖直方向上的固定部,并且固定部的两相对侧表面分别设有一弹性卡持部,导引部的两相对侧表面分别设有一纵长导引块,每个信号端子包括容设在绝缘块内的固持部和连接端以及自固持部的一端弯折穿伸于绝缘块外的弯折部和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端子接触的对接部,线缆的一端剥除绝缘皮露出若干导线与信号端子连接端对应连接。其中,信号端子和线缆的连接方向与线缆的受力方向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降低了插座连接器的高度,并且避免了信号端子与线缆间的接触不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通过将信号端子、线缆及绝缘块一体成型,从而实现信号端子与线缆间的可靠连接并且达到有效地降低插座连接器的高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插座连接器的扩大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的组装图。图4为绝缘本体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2、端子模组3及遮蔽壳体4。绝缘本体2具有前端面20、后端面21及与前、后端面20、21相邻接的第一顶部22、第二顶部23、底部24及两外侧壁25,贯穿该前、后端面20、21具有可供插头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插入的插入孔26以及处于插入孔26底侧可容设端子模组3的收容腔27,其中插入孔2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直通长槽260;收容腔27可分为第一收容腔271和第二收容腔272,其中第一收容腔271的两侧各设有一狭长沟槽2711,第二收容腔272的两侧各设有一短槽2721,并且每一短槽2721的末端向绝缘本体内凹设有一卡扣槽2722(如图4所示)。绝缘本体2的第一顶部22设有一缺口221,用以容设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扣持部(未图示)。在缺口221的前方,第一顶部22又具有两凸部222用于卡持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扣持部(未图示),从而将对接插头连接器卡持在插入孔26中不易松脱,并且第二顶部23低于第一顶部22,当端子模组3安装在绝缘本体2上,自端子模组3上方延伸出来的线缆6将不超过第一顶部22,从而确保插座连接器1的整体高度不会增加。绝缘本体2的两相对外侧壁25上分别凸设有三个并行排列的绝缘块251,并且在每一侧壁的靠近后端面21的两个绝缘块251间的通道252的正下方均具有一切口253。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端子模组3是从绝缘本体2的后方水平推入,其包括若干信号端子5、与信号端子5连接的线缆6以及与信号端子5和线缆6一体成型的绝缘块7。绝缘块7大致呈L形,包括收容于第一收容腔271的导引部11与收容于第二收容腔272的固定部12。导引部11的两相对外侧凸设有纵长导引块112,用以与第一收容腔271两侧的狭长沟槽2711相配合。固定部12的两相对外侧凸设有弹性卡持部121,该弹性卡持部121包括一肋部1211与一卡持块1212,分别与第二收容腔272两侧的短槽2721与卡扣槽2722相配合。每一信号端子5包括与线缆6连接的连接端51、容设在绝缘块7中的固持部52、自固持部52的一端弯折穿出绝缘块7外的弯折部53,以及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端子接触的对接部54。信号端子5的对接部54相对于固持部52弯折,而弯折部53形成于固持部52与对接部54之间。线缆6的一端剥除绝缘皮露出导电芯线61与信号端子连接端51对应连接。其中信号端子5和线缆6的连接方向与线缆6的受力方向不处于同一直线上,而是呈90度夹角,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信号端子5与导电芯线61的连接处不会受外界施加于线缆6上的拉力的影响。再者,由于线缆6、信号端子5、绝缘块7三者是一体成型,而未使用任何连接件,从而使得端子模组底部即导引部11可做得很薄,因此当其组装于绝缘本体2中时,绝缘本体2的底部厚度将降低。遮蔽壳体4由金属板体冲压而成,其顶壁41只遮覆住绝缘本体2的第一顶部22且顶壁41的轮廓类似于第一顶部22的轮廓;其两侧壁42分别设有两肋条421,分别卡持于绝缘块251间的通道252中并且突出绝缘本体底部24,以焊接至电路板上提供防电磁干扰的作用;其两侧壁底部各设有一卡扣片43,可分别卡持在绝缘本体2外侧壁25上的切口253中,从而将遮蔽壳体4稳固包覆在绝缘本体2的外部。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所示,组装时,端子模组3导引部11的导引块112沿狭长沟槽2711向前滑动,相应地端子模组3的固定部12的弹性卡持部121也沿短槽2721向前滑动,直到弹性卡持部121的卡持块1212卡持在卡扣槽2722中。遮蔽壳体4自上方遮覆在绝缘本体2的外表面,其顶壁41仅遮覆住绝缘本体2的第一顶面22,其侧壁42的肋条421分别卡持在绝缘块251间的通道252中,其侧壁底部的卡扣片43分别卡持在绝缘本体2外侧壁25上的切口253中。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线缆,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用于收容对应插头连接器的插入孔,线缆的一端剥除绝缘皮露出导电芯线与相应信号端子的一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进一步具有一绝缘块,在导电芯线与信号端子的连接处,信号端子、线缆、绝缘块三者相互结合形成端子模组,信号端子的对接部自端子模组的一端伸出,而线缆的另一端自端子模组的另一端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模组的绝缘块包括一导引部以及与导引部垂直的一固定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随亚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