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97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实现电子卡与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包括绝缘壳体、组设于壳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包括滑块、与滑块相配合的弹簧及连杆,所述退卡机构包括滑块、与滑块相配合的弹簧及连杆、具有锁定及解锁功能的轨迹槽结构以及压盖,其中轨迹槽结构通过与连杆的配合可控制电子卡的插入与退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抵压连杆,使连杆始终位于轨迹槽中而不会滑出,且压盖一侧直接弯折设有焊接脚。(*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便携式数字化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因功能及所需储存处理的资料愈来愈多,一般通过增设与电子卡配合使用的电子卡连接器来解决。这类电子卡连接器最初未设任何退卡装置,而是在电子卡连接器的开口处凹设有较大的弧度空间,供使用者直接用手指握持电子卡并进行插入或拔出作业。然而此类由使用者自行握持电子卡进行插拔动作的电子卡连接器,常会因为使用者施力不当或方法错误而受到损害,如端子模块的插接端因受力不均匀而致使部分端子过度弯曲变形,导致下次再插入电子卡时无法顺利插入。针对上述问题,业界曾采用在电子卡连接器上设有退卡机构的方法来解决。该类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大多包括组设在电子卡连接器一侧的推杆与组设在电子卡连接器相邻一侧的顶杆,并且在顶杆一端设有推顶件,通过推杆带动顶杆运动进而使推顶件随之连动,实现退卡功能。另外,为便于退卡,在顶杆与推杆之间通常用不规则的连接片将二者连接起来,产生连杆或凸轮运动,这样在退卡时,顶杆的推顶件一端可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和位移而使电子卡退出。虽然此种退卡机构可以成功地将卡退出,但组成零件繁多而且所需连接片的形状复杂,组装和生产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且操作繁琐。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势必要求结构更简单、性能更可靠的电子卡连接器出现。现在,已出现插卡、锁定、退卡均由同一机构完成的技术,如日本特许专利JP特开平2000-251024号所揭示的退卡机构(如图10所示),其包括心型凸轮70、导引卡插拔的推块72及与推块协动的摇动臂8。其中,心型凸轮70上设有凹部702以实现锁定功能,且上述退卡机构配置在卡收容空间内。卡在插入时被凹部702锁定,再次对卡施压时,锁定状态解除,卡即可退出。依照该专利所设计的退卡机构虽操作方便,但其心形凸轮70用于锁定的凹部702的锁定空间较小,在操作过程中摇动臂8易从锁定空间滑脱,另外在制造过程中对心形凸轮的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少零件及易于制造,且操作可靠的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绝缘壳体、插接于绝缘壳体内的若干端子模块、侦测装置及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包括“Z”状的滑块、弹体、连杆、轨迹槽结构以及压盖。其中,压盖按压连杆,使连杆始终位于轨迹槽中而不易滑出,此外,压盖一端直接延伸出垂直弯折成焊接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退卡机构零件较少并且所组成的零件形体较规则,从而使整个连接器结构简单,而且由于退卡机构设有压盖,使连杆位于退卡机构轨迹槽中不易滑脱,增加了退卡机构运行的稳定性,而压盖直接延伸出垂直弯折成焊接脚,以此减少零件数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退卡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退卡机构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本技术与电子卡插接的立体图,其中电子卡未图示。图5是在电子卡插入前,连杆在本技术轨迹槽中的位置视图。图6是在电子卡插入未定位时,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连杆位于轨迹槽中位置的视图。图7是在电子卡插入未定位时,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连杆位于轨迹槽中另一位置的视图。图8是在电子卡插入锁定后,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连杆位于轨迹槽中处于定位位置的视图。图9是在电子卡处于退卡状态时,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连杆位于轨迹槽中的位置视图。图10是现有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组设于绝缘壳体1中的退卡机构2、导电端子模块3及侦测装置4。绝缘壳体1大致呈方形,包括上壁12、下壁14、前壁15、第一侧壁17及第二侧壁18。第一、二侧壁17、18设有若干焊接脚收容槽16,用于收容焊接脚6。上壁12与第二侧壁18相邻而远离前壁15处开有矩形孔,其一角设有梯形凸台,凸台上设有卡孔11。上壁12、下壁14及前壁15在与第二侧壁18相邻一侧共同围成退卡机构收容部10,包括自前壁15开设的滑块收容口108、与滑块收容口108连通的固定部收容口104、设在下壁14并与滑块收容口108连通的导引槽102及在上壁12和下壁14对应设有与固定部收容口104垂直连通的栓柱孔106。退卡机构2容置于退卡机构收容部10,包括轨迹槽结构20、压盖22、连杆24、滑块26、弹簧27以及固定部28。其中弹簧27一端套接在固定部28上而另一端抵持于滑块26,轨迹槽结构20一体成型于绝缘壳体1的下壁14上,其位置对应于上壁12上的矩形孔。请结合参照图2、3所示,固定部28包括栓柱280和凸轮282。所述凸轮282一端设有用于套接弹簧27的第一定位柱284及与第一定位栓284垂直设置的栓柱收容孔286。滑块26大致呈“Z”状,包括臂状连接部263、抵持部261及定位部264。其中,抵持部261与定位部264相互平行且自连接部263两端垂直伸出的方向相反。连接部263在与抵持部261相连一侧的下表面设有凸肋266,定位部264一侧设有用于套接弹簧27另一端的第二定位柱267,另一侧设有定位凹部268及设于其上的连杆收容孔269。此外,为使连接部263与抵持部261相邻的侧面(未标号)与抵持部261内侧所设之抵持面265平滑过渡,而设有配合部262将二者过渡连接。连杆24的两自由端沿同一方向简易垂直弯折成第一勾部242与第二勾部244,其中第一勾部与滑块上的栓柱收容孔269配合,第二勾部与海马状轨迹槽结构20配合。轨迹槽结构20呈海马型,包括弓形凸块208及包围弓形凸块208的海马槽201。其中,弓形凸块208有一凹部209,而海马槽201依海马轮廓包括尾部202、脊部203、冠部204、面部205、下颚206和腹部207。当然,轨迹槽结构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成其他形状,如“心”型结构。压盖22为方形片状,其一端的两侧分别伸出垂直弯折的卡扣222及焊接脚6,卡扣222用于与绝缘壳体1上的卡孔11卡合,焊接脚6用于与绝缘壳体1上的焊接脚收容槽16配合。所述压盖22另一端向绝缘壳体1矩形孔内部倾斜弯成按压部224,用以抵压连杆24。如图5至9所示,为本技术从插卡到退卡的过程。电子卡(未图示)未插入时,弹体27处于释放状态,连杆24的第二勾部244处于海马槽201的尾部202(图5示)电子卡插入时,其前端与滑块26的配合部262抵接,而其前端面与滑块26的抵持面265抵接。向电子卡施加正向推力,滑块26在沿导引槽102向插卡方向滑行,弹簧27则被压缩,连杆24受滑块26带动前进。连杆24的第二勾部244沿海马槽201移动,海马槽201和凸块208的形状和位置决定了连杆24的第二勾部244只能沿脊部203运动(图6示)。电子卡继续向插卡方向推进时,第二勾部244会越过海马槽20的脊部203而到达冠部204(图7示),使滑块26不能继续向插卡方向滑移,此时,电子卡位于插入位置。将正向推力移除时,弹簧27开始回弹,反向推动滑块26。受到反向推力的滑块26沿退卡方向滑行,带动连杆24的第二勾部244移出海马槽201的冠部204,受凸块208导引而经面部205移至下颚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庆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