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95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基体;上、下叠置在一起并组设在基体上、且二者间存有适当的缝隙的第一、二端子件;及遮蔽构件,其纵长方向一侧面为前表面,相对另一侧为后表面,该前、后表面之间另一纵长侧面为底侧面,在前表面上排布有若干个呈上、下双层构形的框口,这些框口贯通至后表面而形成容纳基体及端子件的收容空间,而在收容空间内上、下框口之间位置处设有平行于底侧面的隔板,可插入第一、二端子件间的缝隙中而将二者分隔遮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由多个电连接器单体模组化组合为一体的电连接器组合。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脑功能日趋于智能化及多样化,与电脑相连接的电子装置数目呈增多趋势,而且,电脑中电子讯号的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在电脑主板上相同类型的电连接器数目增多的情况下,将其组合为一体已成为业界所采行的必然趋势。中国台湾专利第85103162号案揭露了一种具多个纵长方向排列的框口的组合型电连接器,然而受限于电路板本身的长度及电脑主机的外形尺寸,在单一方向上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组合型电连接器的框口数目。因此为充分利用电脑主板的空间,一种将若干个框口分别沿竖向及纵向设置的层叠式组合型电连接器组合便应运而生,相关现有结构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84109709、86207512号案及美国专利第5,639,267、5,531,612及5,562,507号等案。为避免外部电磁波对电连接器导电端子所传输的讯号产生干扰而导致讯号不稳定,通常在组合式电连接器外部设有遮蔽构件,然而在其两层框口之间并未设有可导电的遮蔽构件以将上、下层框口中的导电端子区隔开。这样,在高频、高速的电子讯号通过时,上、下层导电端子之间极易发生电子讯号相互干扰的现象,甚至在上、下层导电端子之间会大量聚集静电荷,导致电压过高而发生击穿现象,造成设备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来自外部电磁干扰的同时还可有效消除来自内部单个电连接器之间的电磁干扰,从而具较佳电讯传输品质的层叠式电连接器组合。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与电脑主板相组接的同时能与电脑输入/输出端口所在的面板稳固结合,而构成接地导电路径的层叠式电连接器组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有基体、端子件及遮蔽构件等,其中基体具水平部与垂直部而大致呈L形,其水平部上沿垂直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供导电端子的接合脚延伸通过,导电端子分别模组化组设在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中而构成第一端子件及第二端子件,其中第一端子件的导电端子接触部位于与端子接合脚所在的相同一侧上,而第二端子件的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延伸方向则与端子接合脚延伸方向相反,该第一端子件与第二端子件叠置在一起并组装到基体的水平部上,并在第二端子件上组装一定位块。遮蔽构件由金属或具导电性质的材料制成,其形状大致呈纵长方体,其纵长方向上的一侧面设为前表面,而相对的另一侧面设为后表面,位于该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另一纵长侧面设为底侧面。该前表面上沿纵长方向设有若干个呈上、下双层构形的框口,且每一框口均朝遮蔽构件内部延伸至后表面处,同时贯通至底侧面靠近后表面的部位而形成若干个容纳基体及端子件的收容空间,每一收容空间内位于上、下两层框口之间位置处设有平行于底侧面的隔板,当基体及端子件对应组入该遮蔽构件的收容空间时,该隔板恰可嵌入所述第一端子件与第二端子件之间,从而将该第一、二端子件分隔,避免了当高频高速电子讯号通过时造成第一、二端子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依上述特征,基体的水平部上沿平行于垂直部方向还设有一具适当深度的卡槽而将所述通孔分隔为前、后部位上的第一、第二通孔,且该卡槽内设置有金属制造的第一遮蔽板,这样,借助于第一遮蔽板与遮蔽构件的隔板而可提供第一、二端子件内部及外部完整的分隔及遮蔽保护。此外,L形基体的垂直部背离水平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遮蔽板,从而与遮蔽构件一起提供电连接器组合完整的外部遮蔽保护。另外,遮蔽构件的前表面四周边缘处可设置折边,且该折边上均布有若干个具螺纹孔的凸耳,借以配合螺栓将电连接器组合固定到电脑主机的面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有效防止外部干扰讯号及内部单个电连接器之间的干扰讯号对整个电连接器组合的干扰,而能保证讯号传输的良好品质,并且能同时固定到电脑主板及主机面板上,构成接地路径,同时保持电脑主机良好的封闭性。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部分分解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部分分解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中模组化端子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模组化端子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模组化端子件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有若干个基体10、第一端子件11、第二端子件12、定位件13及遮蔽构件2等元件,其中遮蔽构件2呈纵长方体,其纵长方向上的一侧面设为前表面21,而相对的另一侧面则设为后表面22,与该前表面21及后表面22均相邻接的另一纵长侧面设为底侧面23。在前表面21上沿纵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呈上、下双层排布的框口211,这些框口211朝壳体内部延伸至后表面22处,同时贯穿底侧面23邻近后表面22的部位而形成若干个容纳基体10及第一、二端子件11、12的收容空间24,且在每一收容空间24内位于上、下两个框口211之间位置处设置有平行于底侧面23的隔板25,该隔板25将收容空间24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收容空间24的顶侧与底侧部位上分别设有定位槽241,而在收容空间24的左、右侧壁上设有一对卡块242,且该左、右侧壁的底缘附近各设有一嵌槽243。另外,底侧面23的两端侧附近分别设有收容孔26以容纳接地脚5,邻近这些收容孔26处则设有定位柱27,而在前表面21周缘分别设有数个凹面28供容纳电脑插接面板上所设的指状接触片(未图示)。请配合参阅图3、4及5,基体10为“L”形体,它具有水平部101及垂直部102,其中水平部101上沿平行于垂直部102的方向设有具相当深度的卡槽1013,槽内容纳有金属板状的第一遮蔽板3,借该第一遮蔽板3提供第一、二端子件11、12间的分隔及遮蔽保护功效,且该卡槽1013两侧各设有凹阶1014用以容纳第一遮蔽板3两侧的侧缘31。该卡槽1013将该水平部101上所设的若干个贯通的通孔分隔为位于前、后侧部位的第一、二通孔1011、1012,而水平部101上靠近第一通孔1011位置处还设有一对插孔1016,邻靠这些插孔1016的前端缘处设有若干个相互邻靠的容槽1017,这些容槽1017下侧部位上又设有凸块1018以与遮蔽构件2的定位槽241相配合固定。水平部101两侧各设有凸肋1015及凹口1019,以分别与遮蔽构件2收容空间24内的嵌槽243及卡块242相配合固定。另外,垂直部102与水平部101相连接的一侧面上设有数条贯通水平部101的通槽1021,而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组设有第二遮蔽板4,且该侧面的两侧边缘处各设有凹阶1022以容纳第二遮蔽板4两侧弯折的侧缘41。请继续参照图3及图4,第一、二端子件11、12分别具有绝缘材质的第一、二模块110、120,该第一、二模块110、120上分别设有第一、二端子111、121,这些端子分别具有对接部112、122及接合脚113、123。其中第一端子111的对接部112朝相同于其接合脚113的延伸方向弯折,而第二端子121的对接部122则朝相反于其接合脚123的延伸方向弯折。在该第一、二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基体、端子件及遮蔽构件等,其中基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其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供导电端子的接合脚通过;端子件组装在基体上,其至少包括有上、下叠置组合在一起的第一端子件及第二端子件;遮蔽构件呈纵长方体构形,其纵长方向的一侧面为前表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为后表面,与该前表面及后表面均相邻接的另一纵长侧面为底侧面,其中该前表面上沿纵长方向排布有若干个呈至少上、下双层构形的框口,且这些框口贯通至后表面处而形成若干个可容纳基体及端子件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遮蔽构件的收容空间内位于每两层框口之间位置处设有平行于底侧面的隔板,而第一端子件与第二端子件之间存有具适当宽度的缝隙,在基体及端子件组入遮蔽构件的收容空间时,该隔板恰插置于该缝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熴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