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马达换向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62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流马达换向片,主要由一印刷电路板制出的换向片本体搭配嵌插铜极组体而制成,其特征在于: 该换向片本体利用印刷电路板上依据铜极组体接线线路需求而于正、背板面印刷有规划对应的印刷线路,且该印刷线路于线路外末端上各穿设有接线孔,以及中间段穿设有一对插接孔; 而该铜极组体以多组由冲模成型呈插接式单体的铜极于换向片本体呈绕圈等距排列嵌插所组成,且该铜极两端接脚可对应嵌插入换向片本体的插接孔中,且经焊锡予以实施焊固定位,致使换向片本体每一印刷线路上焊固导接一组铜极,且每一铜极相距一间距不接触。(*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马达换向片,尤指一种由印刷电路板PCB制出而有利于线路配置作业的直流马达换向片结构。再者,传统直流马达换向片在配线作业时,如图3所示,该每一铜极21’背面均开设有一道接线槽24’,因此在实际配线作业时,该绕匝线圈3’上所引伸出的每一铜极接线31’需将始末端的线头相互缠绕呈一端线而插入接线槽24’中作焊接定位。故直流马达换向片在配线作业会如图4所示该绕匝线圈3’每一铜极接线31’会呈交叉配线,不仅配线繁琐且易导致配线失误。另外,如图5所示,该铜极21’的接线槽24’的嵌槽设计,在实际焊锡作业上,焊锡会受到接线槽24’的嵌槽深度及刹入内部铜极接线31’挡阻的空间限制影响,而无法完全渗入嵌槽内部,只能凝固于接线槽24’上半部或顶部,故会导致空焊现象,甚至发生铜极接线31’接触不良的情形,非常不利于焊锡的焊接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流马达换向片,主要由一印刷电路板制出的换向片本体搭配嵌插铜极组体而制成,其特征在于该换向片本体利用印刷电路板上依据铜极组体接线线路需求而于正、背板面印刷有规划对应的印刷线路,且该印刷线路于线路外末端上各穿设有接线孔,以及中间段穿设有一对插接孔;而该铜极组体以多组由冲模成型呈插接式单体的铜极于换向片本体呈绕圈等距排列嵌插所组成,且该铜极两端接脚可对应嵌插入换向片本体的插接孔中,且经焊锡予以实施焊固定位,致使换向片本体每一印刷线路上焊固导接一组铜极,且每一铜极相距一间距不接触藉此,利用换向片本体外缘上具有正、背面印刷线路的接线孔交互等距排列,可依序将绕匝线圈上引伸出每一铜极接线的始末端线头作以区隔而不用作交叉缠绕,可直接插入所对应的接线孔实施焊锡焊接定位,致使配线作业能达到每组铜极接线平行配置,有利于配线的作业性。换言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直流马达换向片,其由一印刷电路板制出的换向片本体搭配嵌插铜极组体所制成,该由印刷电路板制出的换向片本体在工艺上不仪制作容易,无须设置成本高的模具,具有制作成本低廉的效益;且该换向片本体正、背面印刷有依据铜极组体接线线路需求而预先制出规划的印刷线路,可利用此印刷线路上所设置接线孔,使绕匝线圈上所引伸出的每一铜极接线的始末端线头可以区隔而不用作交叉缠绕,可直接插入实施焊锡焊接定位,致使直流马达换向片在配线作业能达到每组铜极接线平行配置,可避免有交叉配线而误接的情形,有利于配线的作业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图2习知铜极组体的外观示意图。图3习知直流马达换向片的背面外观示意图。图4习知铜极组体与绕匝线圈的配线方式示意图。图5习知铜极的接线槽实施焊锡焊接情形的示意图。图6本技术换向片本体的外观示意图。图7本技术换向片本体的背面外观示意图。图8本技术直流马达换向片的外观示意图。图9本技术铜极组体与绕匝线圈的配线方式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0本技术直流马达换向片实施例图。而该铜极组体2以多组由冲模成型呈插接式单体的铜极21于换向片本体1呈绕圈等距排列嵌插所组成,且该铜极21两端接脚211可对应嵌插入换向片本体1的插接孔13中,且经焊锡予以实施焊固定位,致使换向片本体1每一印刷线路11、12上焊固导接一组铜极21,且每一铜极21相距一间距不接触,如此组构成一直流马达换向片结构。又如图9及图10所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上,其换向片本体1组架于绕匝线圈3上方,使其背面朝下而令铜极21两端接脚211朝上,且令14组的铜极21一端接脚211采以导线串联连接,且可利用换向片本体1外缘上依接线孔111与接线孔121交互等距排列的方式,依序将绕匝线圈上3所引伸出每一铜极接线31的始末端线头可以区隔而不用作交叉缠绕,可直接插入所对应的接线孔111、121实施焊锡焊接定位,且焊锡焊接时可完全填补接线孔111、121上,不致有空焊现象发生而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形,如此更具有较佳焊点品质。故本技术的直流马达换向片在配线作业能达到每组铜极接线31平行配置,可避免有交叉配线而误接的情形,有利于配线的作业性,且接线组构完成的直流马达换向片成品能具有简洁外观性(如图9所示),而此接线组构完成的直流马达换向片成品可置入于直流马达的轮毂4中,使换向片本体1上所嵌插的铜极组体2朝内侧(如图10所示),得与直流马达定子作对应换向控制,完全具备传统直流马达换向片相同的功用。由上述说明得知,本技术所提供一种直流马达换向片,其与传统直流马达换向片结构作比较具有下列点1、本技术为一种由印刷电路板PCB制出的直流马达换向片结构,在工艺上不仅制作容易,无须设置成本高的模具,相对具有制作成本低廉的效益。2、本技术换向片本体正、背面印刷有依据铜极组体接线线路需求而预先制出规划的印刷线路,可利用此印刷线路上所设置接线孔,使绕匝线圈上所引伸出的每一铜极接线的始末端线头可以区隔而不用作交叉缠绕,可直接插入实施焊锡焊接定位,致使直流马达换向片在配线作业达到在配线作业能达到每组铜极接线平行配置,可避免有交叉配线而误接的情形,有利于配线的作业性,且接线组构完成的直流马达换向片成品能具有简洁外观性。3、本技术铜极为一冲模成型的插接式单体,在制作上不仅能适合快速且大量的生产,降低制作成本,有别传统的铜极组体制作方式,单价低廉,且插接式铆合组装方式,不仅定位快速易实施,与传统换向本体组装铜极组体的方式做比较,能省去铜极组体需作一道车削去除多余连接素材的加工作业,极具进步效用。4、本技术换向片本体在其所规划线路上所预留接线孔为一呈穿孔设计,使绕匝线圈上所引伸出的每一铜极接线可直接插入,且焊锡焊接时可完全填补接线孔,不致有空焊现象发生而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形,具有较佳焊固品质。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一种直流马达换向片,为一种由印刷电路板PCB制出而有利于线路配置作业的直流马达换向片结构,确实能针对传统直流马达换向片诸多缺点予以改善,极具产业利用性及进步性。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马达换向片,主要由一印刷电路板制出的换向片本体搭配嵌插铜极组体而制成,其特征在于该换向片本体利用印刷电路板上依据铜极组体接线线路需求而于正、背板面印刷有规划对应的印刷线路,且该印刷线路于线路外末端上各穿设有接线孔,以及中间段穿设有一对插接孔;而该铜极组体以多组由冲模成型呈插接式单体的铜极于换向片本体呈绕圈等距排列嵌插所组成,且该铜极两端接脚可对应嵌插入换向片本体的插接孔中,且经焊锡予以实施焊固定位,致使换向片本体每一印刷线路上焊固导接一组铜极,且每一铜极相距一间距不接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马达换向片,主要由一印刷电路板制出的换向片本体搭配嵌插铜极组体而制成,其中该换向片本体正、背面印刷有依据铜极组体接线线路需求而预先制出规划的印刷线路,且该印刷线路上外缘末端设置有接线孔,而该铜极组体以多组由冲模成型呈插接式单体的铜极于换向片本体呈绕圈等距排列嵌插所组成,且该铜极两端接脚可对应嵌插入换向片本体的插接孔中焊固定位;藉此,利用换向片本体外缘上具有正、背面印刷线路的接线孔交互等距排列,可依序将绕匝线圈上引伸出每一铜极接线的始末端线头作以区隔而不用作交叉缠绕,可直接插入所对应的接线孔实施焊锡焊接定位,致使配线作业能达到每组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真
申请(专利权)人:冠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