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40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座连接器,它包括有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内具有接触部、连接部与焊接部的端子,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与焊接面,该对接面设有对接槽,该对接槽内设有多数端子收容孔;收容于该收容孔的端子是包含有接触部、连接部及焊接部,该接触部是以单臂构形设计,且贴合于该端子收容孔的内壁,至少具有不具挠性的止动段提供与其对接的端子的抵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插座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组装于电路板上,能提供体积厚度轻薄、使用可靠度高,且,制造成本低而产品效能高的插座连接器改良构造。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有关的插座连接是一种组装于电路板上,用于与组装在另一电路板的插头连接器电讯对接,相关构造如美国专利第5885092、5,813,871和5,626,482号等,该等美国专利揭露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是设计呈U型,通过U型提供其中的一个接触臂具有足够接触力来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对接槽来达到电流或电讯传输的目的。其主要缺陷在于1、插座连接器的端子以连续弯折的正、倒U型设计,其中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其中一U型的接触臂必须经过适当的倾斜以维持对接时的可靠性,因而,为达到此等效果,该U型端子的构形须具备一定高度的弯折才能够产生预期的对接弹性,是以,似乎已经限定插座连接器低构形的发展。2、再者,由于U型端子的接触臂特别倾斜设置,造成与其对接的插头连接器必须以较大的对接力量进行,且,U型端子的接触臂在多次插拔之后,易造成材料弹性疲乏,而发生接触不良现象,进而影响电讯传输的品质。总之,传统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设计,实在不符合物品设计偏向小而美及轻薄短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通过改变插座连接器端子的外形及与绝缘本体结合的方式,使插座连接器使用状态下不致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并因端子构形的改变,使得与绝缘本体的组装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时更通过将绝缘本体的厚度减少,达到获得使用寿命长、体积轻薄小巧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它包括有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与焊接面,该对接面设有对接槽,该对接槽内设有多数端子收容孔;收容于该收容孔的端子是包含有接触部、连接合及焊接部,该接触部是以单臂构形设计,且贴合于该端子收容孔的内壁,至少具有不具挠性的止动段提供与其对接的端子的抵止。该端子的止动段是形成凸弧。该接触部还包含有与该止动段衔接一体的接触段,它是由该接触段凸弧的凹部一侧所延伸。该连接部是由该止动段的凸弧的凹部另一侧延伸出,它是一体植入方式于该绝缘本体成型时预先设置于该端子收容孔的相对位置一体射出成型结构。该端子的连接部上设有干涉体,其与该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干涉组装该对接槽。该端子的焊接部是经弯折成与电路板水平。本技术通过改变插座连接器端子的外形及与绝缘本体结合的方式,使插座连接器在使用状态下不致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并且由于端子构形的改变,使得与绝缘本体的组装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时更可以通过将绝缘本体的厚度减少,进而达到使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使用寿命长、体积轻薄小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主要包括端子2及绝缘本体3,其中端子2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焊接部21、连接部22及接触部23。其中,焊接部21为阶梯状尾端与电路板切平,以便保持在利于表面粘着焊接的水平位置。连接部22是设于焊接部21与接触部23之间,为直线延伸。该接触部23包含止动段231及与该止动段衔接一体的接触段232,其中该止动段231是形成凸弧,而该接触段232则由该凸弧的凹部一侧延伸出,而前述连接部22则由止动段231的凸弧的凹部另一侧延伸出。本实施例的端子2在连接部22上并没有设置干涉体,而是以一体植入的方式于绝缘本体3射出成型之前置入于绝缘本体3的既定位置一并成型。换言之,本技术的端子2实际组装除以上述一体成型方式组装之外,也可以干涉组合的方式与绝缘本体3组装一体。该绝缘本体3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具有对接面30和焊接面31,于对接面30的近中央设有对接槽32,该对接槽32长轴的内侧设有复数端子收容孔33,用于收容端子2。另外,于对接面30的四角落设有脱模孔34,便于射出成型的脱模。参阅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1组装时,是预先将该等端子2于绝缘本体3成型前即置入于该等端子收容孔33的既定位置,再一体射出成型即可组装完成。如图所示,可看出组装完成后端子2的接触部23是贴合于端子收容孔33的内壁,使该接触部23不致有材料弹性疲劳的顾虑。而该接触段232是略微缩入端子收容孔33内,止动段231则略微探出于端子收容孔33之外,便于将对接连接器对接之后的抵止。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4对接的状态,对接时,插头连接器4的端子接触部41先延着插座连接器1的止动段231滑下,至接触部41的端部与插座连接器1的接触段232接触时,该接触部41的弧面端部即抵止于止动段231上,从而可有效的达到相互电讯接触的效果。且,由于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的接触部23是贴合于端子收容孔33的内壁,因此,并不会有材料弹性疲劳的顾虑,可确保使用的寿命。另外,也因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的端子2无须特别的空间预留,因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构形。同样的与之对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4的构形也可以因此更薄形化。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确能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据本技术所做的各种修饰与变化,仍应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它包括有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内具有接触部、连接部与焊接部的端子,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与焊接面,该对接面设有对接槽,该对接槽内设有多数端子收容孔;收容于该收容孔的端子是包含有接触部、连接部及焊接部,该接触部是以单臂构形设计,且贴合于该端子收容孔的内壁,至少具有不具挠性的止动段提供与其对接的端子的抵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端子的止动段是形成凸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接触部还包含有与该止动段衔接一体的接触段,它是由该接触段凸弧的凹部一侧所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连接部是由该止动段的凸弧的凹部另一侧延伸出,它是一体植入方式于该绝缘本体成型时预先设置于该端子收容孔的相对位置一体射出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端子的连接部上设有干涉体,其与该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干涉组装该对接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端子的焊接部是经弯折成与电路板水平。专利摘要一种插座连接器,它包括有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内具有接触部、连接部与焊接部的端子,端子的接触部是以单臂构形组装贴合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的内壁,通过该接触部单纯构形便于端子低构形的成形,且贴合于端子收容槽的内壁不致有材料弹性疲劳的顾虑。端子的连接部以干涉方式或一体植入方式与绝缘本体组装,提供插座连接器整体厚度得以更轻薄,且与插头连接器对接不致产生电讯接触不良的功效。文档编号H01R13/40GK2615895SQ03244449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日专利技术者曾朝堃 申请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朝堃
申请(专利权)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