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68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相机模组至印刷电路板,至少包括绝缘本体、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以及盖于金属壳体上的盖体,该盖体设有围于金属壳体外围的壁片,上述壁片向外冲压形成有可供施力的扣片,通过向该扣片施力,可以将该金属盖体方便地取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电性连接相机模组至印刷电路板的电 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这些 电子设备的要求日益提高,例如,在手机中安装照相设备。与本技术电连接器相关的电连接器, 一般包括绝缘本体、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以及盖于金属壳体上的盖体。其中, 绝缘本体通常为无盖的方形箱体,端子设于该箱体的底壁或侧壁,该方形箱体 中部为收容空间,相机模组即收容于此,为防止外面电信号的干扰,在该绝缘本体外围设有金属板或金属片制成的方形框,为了更好地将相才;i^莫组固持于收 容空间内,绝缘本体在装入相机模组后的会盖上金属的盖体,这样也可以进一 步地提高该电连接器的防干扰性能。该盖体通常为一个设有通孔的顶壁并于该 顶壁的四周向下延伸有包覆于金属壳体外围的壁片,为了使金属壳体与盖体结 合更为紧密,壁片与金属壳体上通常设有相互结合的凸包等结构。更详尽地了解这些电连接器具体的结合方式请参阅中国专利CN 2737018 Y、 CN2757365Y 等文献。然而,这些电连接器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当需再次拆下相机模组进行 加工时,不易将盖体拆下并取出相机模组。鉴于以上缺失,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 的击夹陷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将相机模组取出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相 机-漠组至印刷电路板,该电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本体、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 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以及盖于金属壳体上的盖体,该盖体设有围于金 属壳体外围的壁片,其中该壁片向外冲压形成向外翻折的扣片。与本技术电连接器相关的电连接器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向该扣片施力,可以将该金属盖体方便地取下。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相机模组(未图示) 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l、置于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2、围于 绝缘本体1的外金属壳体3,以及盖于该金属壳体3上的盖体4。图2揭示了该电连接器100的各组成部分。绝缘本体1包括基体11和自基体11 向上延伸的四个壁面,分为一对第一、第二壁面12、 13,该基体ll包括接触面 111和安装面112并形成有四个通槽113贯穿于该接触面111和安装面112之间,这 些通槽113自基体11一侧朝对边延伸,上述第一、第二壁面12、 13于通槽113相应 位置设有凹槽114,通槽113及凹槽114相贯通并共同收容端子2于内,第二壁面13 与第一壁面12交接处设有开口131,另外该第二壁面13还设有卡槽132,该卡槽 132位于两开口 131中间并邻近开口 131的位置。端子2横截面呈几字形,其一端设有焊接部21,另一端设有向上翘曲的接触 部23,该端子2焊接部21与接触部23的中间为弯曲的连接部22,该连接部21设有 卡刺221,借助于该卡刺221的固持作用,端子2被牢固地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通 槽113及凹槽114中。金属壳体3由长条状金属板两端铆接而成,该金属壳体3与绝缘本体1对应呈 方形,分一对第一侧壁31和一对第二侧壁32, 一面第一侧壁31于其中间位置i殳 有铆接扣311,另一面第一侧壁31自其顶端向对面延伸有第一翼片312,另外第 一侧壁31在其适当位置向外凸出有凸台313。第二侧壁32于上端中间位置向对面 延伸设有第二翼片321,该第二翼片321两侧自顶端延伸并向下翻折有卡持片 322,在该卡持片322的外侧为收容于绝缘本体1开口131中的弹片323,该弹片323 在组装相机模组后依靠其弹性固持相机模组。盖体4为方形无底空心壳体,设有一个顶壁40,该顶壁40中间设有通孔400 并于顶壁40四周向下延伸包覆于金属壳体3外围的壁片41,该四个壁片41至少有相对的一对壁片41设有向外翻折的扣片411,另外该壁片41设有卡持孔412与金 属壳体3第一侧壁31上的凸台313可相互配合。该顶壁40通孔400四周均匀分布有 四个压片401 ,该压片401组装相机模组后可压接于相机模组表面将其稳定固持。 组装时,将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中,端子2的卡刺221牢固地卡持于绝缘 本体1的第一、第二侧壁12、 13的凹槽114中,继而将金属壳体3围于绝缘本体1 的四周,这时,金属壳体3第一侧壁31的第一翼片312抵靠于绝缘本体1相应的第 一壁面12顶端,第二侧壁32的第二翼片321同样抵靠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壁面13 顶端,其弹片323经绝缘本体1开口131向内伸展,而其卡持片322则卡持于卡槽 132内,从而使得金属壳体3与绝缘本体1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然后将相机模组装 入绝缘本体l中,将盖体4盖于金属壳体3上,金属壳体3的凸台313从盖体4的卡 持孔412中凸伸而出,四个压片401压接于相机模组表面。至此本技术电连 接器100组装完毕。在实际的使用中,还需将端子2的焊接部21与印刷电路板焊接。如需将相机 模组取出加工时,对扣片411向外施力,这样盖体4与金属壳体3的结合松弛,从 而可方便地将相机模组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 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本体、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以及盖于金属壳体上的盖体,盖体设有包覆于金属壳体外的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壁片上设有可供施力的扣片。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片为上述盖体一体冲 压成型而成。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顶壁将上述壁 片连接起来,该顶壁于中心位置设有通孔且于该通孔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向下延 伸的压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相机模组至印刷电路板,至少包括绝缘本体、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以及盖于金属壳体上的盖体,该盖体设有围于金属壳体外围的壁片,上述壁片向外冲压形成有可供施力的扣片,通过向该扣片施力,可以将该金属盖体方便地取下。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112785SQ20072004118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日专利技术者吴俊宽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本体、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以及盖于金属壳体上的盖体,盖体设有包覆于金属壳体外的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壁片上设有可供施力的扣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宽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