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80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9
一种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其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同步顶、一对第二同步顶,第一、第二同步顶通过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第一、第二同步顶的螺纹顶杆外设置有螺纹套,传动结构使各第一、第二同步顶的螺纹套同步自转并驱动各螺纹顶杆旋升,使第一同步顶驱动上模、下模之间,第二同步顶驱动中模、下模之间沿引导柱和引导孔相互导向分离;下模设置的轴承件套设于每一旋转内杆外并使旋转内杆沿轴心线直立并轴自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脱模过程中能够完成稳定的同步开合模,且在上模位、中模孔之间设置导正位,使两者合模的准确度提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外观和品质;另外还在模具旋转内杆底端设置耐磨硬质套,能延长旋转内杆的使用寿命。能延长旋转内杆的使用寿命。能延长旋转内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防盗塑料瓶盖包括上盖体和防盗圈,上盖体与防盗圈之间由众多连接点进行连接。上盖体有内螺纹与瓶口处螺纹连接封闭瓶口,防盗圈卡在瓶颈的凸缘,瓶盖被旋转开启时,连接点被拉断,从而可以判断该瓶盖是否被开启过。这种瓶盖广泛用于饮料、食品、药品的包装。
[0003]现有的防盗塑料瓶盖注塑模具中,注塑腔是由上模腔、下模腔、作为模芯的螺纹头围合而成,制造防盗塑料瓶盖时,通过注入熔融塑料至注塑腔,并在冷却成型后,通过螺纹头的反向旋转和上、下模的开模,能够完成防盗塑料瓶盖的制造。
[0004]上述的模具结构中,在开合模时,多以多个弹簧结构作为开合模的开启弹出和合模减震的部件,在模具长期使用时,弹簧可能因为金属疲劳而导致各弹簧之间存在弹性偏差,而这也容易导致上模、下模在合模时出现侧偏现象;另外,此类注塑模具因螺纹头所在的旋转内杆在长期使用后,可能因长期使用而使旋转内杆出现轴偏移,尤其偏移部位多发于旋转内杆的近螺旋头、以及旋转内杆尾端部位;故在生产过程中,注入的熔融塑料液流在冷却制成成型防盗塑料瓶盖后,会出现如瓶盖偏胶、在较细小的防盗连接点处注塑物料从间隙溢流出形成毛边、披风现象;并且在螺旋头旋出时,对偏向侧会产生过度磨损,尤其容易在瓶盖内螺纹牙尾位置产生“拉伤”、“烧伤”现象;另螺旋内杆尾端作为与下模的组装部位,如该部位在长期使用因轴偏移出现磨损,后可能进而造成模具出现缝隙而导致冷却水渗漏的问题,如该位置出现漏水,水会直接进入到轴承位置和牙轮位置,并且会导致旋转内杆出现摩擦卡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
[0006]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围合形成若干个注塑位的上、中、下模,引导上、中、下模开合的引导柱和引导孔;合模状态下,上模的上模位、中模的中模孔、下模旋转内杆上端经中模孔通入上模位的螺纹头相互围合形成注塑腔;上、下模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对同步旋转的同步顶,同步顶的螺纹顶杆外设置有螺纹套,各同步顶的螺纹套同步自转并驱动各螺纹顶杆旋升,使第一同步顶驱动上模、下模之间,第二同步顶驱动中模、下模之间沿引导柱和引导孔相互导向分离;下模设置的轴承件套设于每一旋转内杆外并使旋转内杆沿轴心线直立并轴自转。
[0007]进一步的,上述的轴承件设置于旋转内杆的上部、中部、下部中的至少两处。优选的,上述的轴承件选用轴承套。
[0008]进一步的,上述的旋转内杆底端套设有耐磨硬质套。优选的,上述的耐磨硬质套为
具有硬质耐磨作用的环状套。
[0009]进一步的,上述的螺纹套外周设置有螺纹套齿轮面,各螺纹套齿轮面之间直接相互啮合和/或与传动齿轮相互传动啮合。具体的,上述的螺纹套和螺纹顶杆的螺纹段设置于下模内,螺纹顶杆的顶杆头设置于上模内。优选的,上述的旋转内杆外壁设置有外齿面,各旋转内杆的外齿面至少与一所述的螺纹套齿轮面啮合,使螺纹套齿轮面驱动与各旋转内杆同步自转。
[0010]优选的,上述的上模位、中模孔之间还设置有导正位。具体的,导正位为配对设置于中模孔且位于螺纹头外部的引导凸台和设置于上模位的引导沿。
[0011]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1.本技术的注塑模具通过增设同步旋转的同步顶,以同步顶的螺纹套同步自转的方式,以螺纹的自转驱动螺纹顶杆上下线性运动,代替弹簧件的弹性推移上下线性运动,使第一同步顶驱动上模、下模,第二同步顶驱动中模、下模沿引导柱和引导孔相互导向分离时能够维持合模精度,避免因弹簧金属疲劳导致的上、下模合模偏移的弊端;
[0013]2.本技术的注塑模具在上模位、中模孔之间还设置了导正位,优选设置导正位为设置在中模孔且位于螺纹头外部的引导凸台和设置于上模位的引导沿,导正位的设置,能够对注塑腔进行进一步导正,以能够解决合模时微偏移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减少注塑成型产品产生的偏胶、毛边、披风的问题。
[0014]3.本技术的注塑模具在旋转内杆底端套设置如高强度耐磨陶瓷、合金等材料制成的耐磨硬质套,能够有效的对旋转内杆尾端进行保护,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配合旋转内杆上中下段设置的多个轴承件,能够确保每一旋转内杆沿轴心线直立并轴自转,能有效避免瓶盖内螺纹牙尾位置产生“拉伤”、“烧伤”现象。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技术防盗旋转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0017]附图3为图1中B区域放大图;
[0018]附图4为图1中C区域放大图;
[0019]附图5为图1中D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实施例
[0021]一种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具有若干个上模位11的上模10、具有若干个中模孔21的中模20、具有若干个旋转内杆31的下模30,各上模位11、中模孔21、旋转内杆31相互配对设置,合模状态下各旋转内杆31上端的螺纹头32经中模孔21通入上模位11,使各上
模位11、中模孔21、螺纹头32相互围合形成注塑腔;
[0022]引导柱61和引导柱60设置于上模10、中模20、下模30之间,上模10与中模20之间设置至少一对第一同步顶51,下模30和中模20之间设置至少一对第二同步顶52,第一同步顶51、第二同步顶52的螺纹顶杆(511,521)外设置有螺纹套(512,522),各第一同步顶51、第二同步顶52的螺纹套(512,522)同步自转并驱动各螺纹顶杆(511,521)旋升,使上模10和中模20、中模20和下模30分别沿引导柱61和引导柱60相互导向分离;下模30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内杆31、轴承件4,轴承件4套设于每一旋转内杆31外并使旋转内杆31沿轴心线直立并轴自转。
[0023]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第一同步顶51作为驱动上模10和下模30开合、第二同步顶52作为驱动中模20和下模30开合的驱动结构,能以螺纹套(512,522)引导螺纹段(514,524)自转升降移动的方式,驱动螺纹顶杆(511,521)上下线性运动,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螺纹套(512,522)中段部分外周设置有螺纹套齿轮面(513,523),并设置各螺纹顶杆(511,521)的螺纹套齿轮面(513,523)之间相互啮合,或与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从而使各第一、第二同步顶(51,52)的螺纹套(512,522)的螺纹套齿轮面(513,523)直接传动或经过传动齿轮间接传动下同步自转,并驱动各螺纹顶杆(511,521)旋升。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围合形成若干个注塑位的上、中、下模,引导上、中、下模开合的引导柱和引导孔;合模状态下,上模的上模位、中模的中模孔、下模旋转内杆上端经中模孔通入上模位的螺纹头相互围合形成注塑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下模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同步顶,所述的中模、下模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二同步顶,第一、第二同步顶通过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同步顶的螺纹顶杆外设置有螺纹套,所述传动结构使各第一、第二同步顶的螺纹套同步自转并驱动各螺纹顶杆旋升,使第一同步顶驱动上模、下模之间,第二同步顶驱动中模、下模之间沿引导柱和引导孔相互导向分离;下模设置的轴承件套设于每一旋转内杆外并使旋转内杆沿轴心线直立并轴自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件设置于旋转内杆的上部、中部、下部中的至少两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件选用轴承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旋转瓶盖注塑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武李志友林伟雄杨益璋魏基锐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柏达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