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78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机技术领域,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其组成包括防滑底座,防滑底座上侧设有第一电机壳,第一电机壳上侧与第二电机壳配合,第一电机壳、第二电机壳为半圆形,第一电机壳、第二电机壳左右两侧设有套筒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套筒大多数是一体式,且电机套筒在固定时大多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不便于使用者拆卸的问题,所以该电机套筒,具备便于拆卸的优点,提高了电机套筒的实用性。了电机套筒的实用性。了电机套筒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电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机电动力转换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电机,电机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电机套筒进行拆卸维修,但是现有的电机套筒大多数是一体式,且电机套筒在固定时大多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不便于使用者拆卸,降低了电机套筒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电机套筒不易拆卸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其组成包括防滑底座,防滑底座上侧设有第一电机壳,第一电机壳上侧与第二电机壳配合,第一电机壳、第二电机壳为半圆形,第一电机壳、第二电机壳左右两侧设有套筒连接。
[0005]更进一步地,防滑底座与第一电机壳中间设有减重孔,防滑底座下侧粘接了防滑条。
[0006]更进一步地,第一电机壳、第二电机壳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装置,第一电机壳、第二电机壳设有空心管,第一电机壳、第二电机壳中间设有螺纹固定装置。
[0007]更进一步地,连接装置的连接块内部开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部设有回弹装置。
[0008]更进一步地,回弹装置包括固定座、弹簧、连接杆,固定座与连接凹槽侧面固定。
[0009]更进一步地,连接杆上侧设有滑动块,连接杆末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中部开有限位孔。
[0010]更进一步地,套筒两侧设有对接装置,对接装置与连接装置水平高度一致。
[0011]更进一步地,对接装置的对接孔与第一限位块相配合,对接装置的对接凹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限位孔相配合。
[0012]关于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由于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套筒大多数是一体式,且电机套筒在固定时大多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不便于使用者拆卸的问题,所以该电机套筒,具备便于拆卸的优点,提高了电机套筒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回弹装置的剖视图;
[0017]图5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8]图6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9]图中:1、防滑底座;2、第一电机壳;3、第二电机壳;4、套筒;5、减重孔;6、防滑条;7、连接装置;8、空心管;9、连接块;10、连接凹槽;11、回弹装置;12、固定座;13、弹簧;14、连接杆;15、滑动块;16、第一限位块;17、对接装置;18、螺纹固定装置;19、对接孔;20、限位孔;21、对接凹槽;22、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参照图1

图6,本技术为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其组成包括防滑底座1,防滑底座1上侧设有第一电机壳2,第一电机壳2上侧与第二电机壳3配合,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为半圆形,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左右两侧设有套筒4连接。
[0022]防滑底座1与第一电机壳2中间设有减重孔5,防滑底座1下侧粘接了防滑条6,使设备保持稳定。
[0023]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装置7,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设有空心管8,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中间设有螺纹固定装置18,将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固定。
[0024]连接装置7的连接块9内部开有连接凹槽10,连接凹槽10内部设有回弹装置11。
[0025]回弹装置11包括固定座12、弹簧13、连接杆14,固定座12与连接凹槽10侧面固定。
[0026]连接杆14上侧设有滑动块15,连接杆14末端设有第一限位块16,第一限位块16中部开有限位孔20。
[0027]套筒4两侧设有对接装置17,对接装置17与连接装置7水平高度一致,使套筒4与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连接。
[0028]对接装置17的对接孔19与第一限位块16相配合,对接装置17的对接凹槽21内设有第二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2与限位孔20相配合。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向内侧拉动限位孔20的第二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2对第一限位块16的固定取消,回弹装置11的弹簧13回拉带动连接杆14前端的第一限位块16向内侧移动,使第一限位块16脱离对接孔19,然后向外侧拉动套筒4,使套筒4脱离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然后逆时针旋转螺纹固定装置18可以将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取消固定,此时即可对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进行拆卸。
[0030]关于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由于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套筒大多数是一体式,且电机套筒在固定时大多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不便于使用者拆卸的问题,所以该电机套筒,具备便于拆卸的优点,提高了电机套筒的实用性。
[003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滑底座(1),所述防滑底座(1)上侧设有第一电机壳(2),所述第一电机壳(2)上侧与第二电机壳(3)配合,所述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为半圆形,所述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左右两侧设有套筒(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底座(1)与所述第一电机壳(2)中间设有减重孔(5),所述防滑底座(1)下侧粘接了防滑条(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装置(7),所述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设有空心管(8),所述第一电机壳(2)、第二电机壳(3)中间设有螺纹固定装置(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机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7)的连接块(9)内部开有连接凹槽(10),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王纲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同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