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70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其包括油箱本体,所述油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进油管路,进油管路与出油管路连通,进油管路包括位于出油管路一侧的第一进油管路和位于出油管路另一侧的第二进油管路;所述出油管路通过设置在第一进油管路上的第一进油口与油箱容腔连通,所述出油管路通过设置在第二进油管路上的第二进油口与油箱容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油管路内设有第一进油切换装置,所述第二进油管路内设有第二进油切换装置,油箱本体倾斜时,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和第二进油切换装置的开闭状态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油箱低液位供油的可靠性,提高燃油利用率。提高燃油利用率。提高燃油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车辆用油箱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车辆用燃油箱的供油管路位于燃油箱的中部,由燃油箱顶部延伸至燃油箱底板的内壁附近以充分吸取燃油,当燃油箱内燃油液位较低时,经常会出现因为燃油倾斜,供油管路吸不到燃油,内燃机熄火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做法是当燃油箱内的液位到达一定程度(如10%),即需要燃油补充,提高燃油液位,从而避免这一问题。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需要加大燃油箱的尺寸,存放更多的燃油,另一方面燃油箱内部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对于类似“扁平形”油箱,由于轨道车辆底部限界,导致油箱的高度受限,燃油的利用率更低。而且低液位供油的可靠性仍然没得到解决。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1620041604.5公开了一种防倾斜燃油箱,其在燃油箱本体内与燃油箱本体内侧壁垂直的设有至少两个隔板,将燃油箱本体分成多个空间,并在隔板的底部均开设通孔,并在每个隔板的一侧或另一侧转动连接挡板,通过采用旋转的挡板与设在隔板底部矩形开口配合形式,在燃油量较少上下坡时,利用挡板自身重力和燃油压力实现对燃油箱燃油的控制,使得吸油口在油液液面下,使燃油得到充分利用。但是该技术仅能将一部分燃油聚集在油箱中部,最低位的燃油是利用不到的,轨道车辆在线路曲线段的供油可靠性仍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它能够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可解决轨道车辆在油箱低液位工况下,轨道车辆在倾斜路段供油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其包括油箱本体,在油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进油管路,所述进油管路与出油管路连通,所述进油管路包括位于出油管路一侧的第一进油管路和位于出油管路另一侧的第二进油管路;
[0007]所述出油管路通过设置在第一进油管路上的第一进油口与油箱容腔连通,所述出油管路通过设置在第二进油管路上的第二进油口与油箱容腔连通;
[0008]所述第一进油管路内设有第一进油切换装置,所述第二进油管路内设有第二进油切换装置,油箱本体倾斜时,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和第二进油切换装置的开闭状态相反,油箱本体水平时,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和第二进油切换装置至少有一个打开。
[0009]由此,本技术在油箱底板上设置进第一进油管路和第二进油管路,第一进油管路和第二进油管路内对应设置第一进油切换装置和第二进油切换装置,在倾斜路段,处于高位的进油切换装置闭合,避免了空气被吸入管路,处于低位的进油切换装置打开,出油管路与低位侧进油口相通,保证了在油箱低液位工况下,轨道车辆能够获得稳定的供油,提
高了燃油的利用率,使得轨道车辆有效运行。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油管路靠近油箱本体内侧壁的端部的外周上开设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二进油管路靠近油箱本体内侧壁的端部的外周上设有第二进油口,使得油箱倾斜时能够充分吸取处于低位的燃油。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第二进油切换装置相距出油管路与进油管路连接处的距离相同。保证了第一进油切换装置和第二进油切换装置中的封球所受到的吸力相同或相近,避免了封球因吸力的不同而改变相对位置。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横向止挡、第一孔板及设置在第一横向止挡与第一孔板之间的第一封球,所述第一横向止挡位于靠近第一进油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横向止挡固定在第一进油管路靠近油箱本体底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孔板的轴向外侧壁与第一进油管路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孔板上设有与第一封球的球面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在第一进油管路内设置由第一横向止挡、第一孔板和第一封球构成的第一进油切换装置,结构简单,保证了对处于高位时的第一进油口的有效封堵以及位于低位时的第一进油口的顺畅吸油。调整第一横向止挡与第一孔板间的距离能够有效控制转换的响应时间。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孔板与第一封球的接触部为圆弧面,孔板与封球以弧面相贴合,有效阻断了空气的进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封球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制成的封球重量大,惯性大,不易受油路流动的影响改变位置。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油切换装置包括第二横向止挡、第二孔板及设置在第二横向止挡和第二孔板之间的第二封球,所述第二横向止挡位于靠近第二进油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横向止挡固定在第二进油管路靠近油箱本体底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孔板的轴向外侧壁与第二进油管路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孔板上设有与第二封球的球面相配合的第二通孔。在第二进油管路内设置由第二横向止挡、第二孔板和第二封球构成的第二进油切换装置,保证了对处于高位时的第二进油口的有效封堵以及位于低位时的第二进油口的顺畅吸油。同时,调整第二横向止挡与第二孔板间的距离能够有效控制转换的响应时间。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孔板与第二封球的接触部为圆弧面。第二孔板与第二封球以弧面相贴合,阻断了空气的进入管路。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封球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制成的封球重量大,惯性大,不易受油路流动的影响改变位置。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技术通过对燃油管路的设计,在油箱倾斜时,出油管路与低位进油口相通,封球将高位进油口与出油管路的连通路径封堵,从而达到吸取低位燃油的目的,保证油箱低液位供油的可靠性,同时可充分利用燃油。
[0020]2、本技术的进油管路中的横向止挡与孔板距离的远近,决定着封球滚到孔板的时间,能够调整进油切换装置的动作响应时间。
[0021]3、本技术采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封球,使得封球进油管路内具有较大的惯性,封球的位置不易受燃油流动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
[0024]图3为图1的B

B向剖视图;
[0025]图中标记说明:1、油箱本体;11、油箱容腔;12、底板;2、进油管路;21、第一进油管路;211、第一进油口;22、第二进油管路;221、第二进油口;3、出油管路;4、第一进油切换装置;41、第一横向止挡;42、第一孔板;421、第一通孔;43、第一封球;5、第二进油切换装置;51、第二横向止挡;52、第二孔板;521、第二通孔;53、第二封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设有与出油管路3连通的进油管路2,在油箱容腔11内的燃油通过进油口进入进油管路2,并流经出油管路3给轨道车辆供给燃油。在进油管路2中设有进油切换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包括油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本体(1)的底板(12)上设有进油管路(2),所述进油管路(2)与出油管路(3)连通,所述进油管路(2)包括位于出油管路(3)一侧的第一进油管路(21)和位于出油管路(3)另一侧的第二进油管路(22);所述出油管路(3)通过设置在第一进油管路(21)上的第一进油口(211)与油箱容腔(11)连通,所述出油管路(3)通过设置在第二进油管路(22)上的第二进油口(221)与油箱容腔(11)连通;所述第一进油管路(21)内设有第一进油切换装置(4),所述第二进油管路(22)内设有第二进油切换装置(5);油箱本体(1)倾斜时,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4)和第二进油切换装置(5)的开闭状态相反,油箱本体(1)水平时,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4)和第二进油切换装置(5)至少有一个打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路(21)靠近油箱本体(1)内侧壁的端部的外周上设有第一进油口(211),所述第二进油管路(22)靠近油箱本体(1)内侧壁的端部的外周上设有第二进油口(22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4)、第二进油切换装置(5)相距出油管路(3)与进油管路(2)连接处的距离相同。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倾斜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切换装置(4)包括第一横向止挡(41)、第一孔板(42)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良中马晓宁左继雄胡润文秦立禹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