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13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用以实现音频插头及两种外部供电装置与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包括绝缘本体、音频端子组、充电端子组及端盖,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凹口、开口及定位槽等结构;音频端子组包括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音频端子;充电端子组包括若干充电端子及压接端子,所述充电端子与和电路板导接的压接端子分离设置并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对应槽道中;所述端盖设有一挡板及自挡板向前延伸的安装部,安装后,安装部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凹口内,此时,安装部的上表面压紧充电端子,如此设置,可以使压接端子始终与充电端子达成良好的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入输出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尤指一种适用于携带型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的输入输出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携带型电子装置的充电方式一般有桌上型充电及旅行式充电两种,相应地,连接外接电源与电子装置的连接器也相应设有为配合桌上型充电方式的第一充电端子组及配合旅行用充电方式的第二充电端子组,该第一、第二充电端子组的各个端子分别独立制造,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中国技术专利第CN 2501198Y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将移动电话和两种外部充电设备相连接的输入输出连接器,该输入输出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音频端子组及若干充电端子组,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以收容音频插头及电源插头的对接孔、若干收容槽、槽道和定位槽;音频端子组包括若干组设在收容槽内的音频端子,每一音频端子包括卡持在绝缘本体定位槽中的定位部及与电路板相导接的压接脚;充电端子组包括若干收容在收容槽内的充电端子,部分充电端子包括卡持在绝缘本体定位槽中的定位部、与电源插头内导体接触的杆体和与电路板相导接且与上述杆体分离设置的压接脚。此专利揭示的输入输出连接器虽然可以使充电端子易于加工,但是,如此设置会导致端子数量增多,不利于装配并且很难保证端子之间长期稳定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两种外部供电装置均对接可靠且与电路板电连接稳定的输入输出连接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外部供电装置连接的第一、第二充电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上表面、外表面、电源插口和架设槽,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狭槽,所述外表面设有一凹口,第一充电端子组包括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组包括第三充电端子、第四充电端子,所述第三充电端子包括与第二充电端子接触的固持片,第四充电端子包括与第一充电端子接触的对接部,该等充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的对应槽道中,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一端盖,所述端盖设有一安装部,该安装部收容于绝缘本体外表面的凹口内并可抵压第三充电端子及第四充电端子的抵压部,使该等抵压部和第二充电端子组的压接端子达成良好的电性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技术设有端盖,安装后,所述安装部的上表面压紧充电端子,可以使压接端子的基部始终与充电端子达到良好的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本技术音频端子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第二充电端子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音频端子组和第一、第二充电端子组当装入绝缘本体时的对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端盖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绝缘本体的后视图。图8是本技术当音频端子组和电源端子组由绝缘本体的外表面插入绝缘本体后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及图6所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端盖2、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音频端子组3及电源端子组4。请参照图1、图2及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上表面11、外表面12、下表面13及自上、下表面11、13向前延伸的对接面14,自所述对接面14向绝缘本体1内开设有一电源插口15、音频插口16及架设槽17、18,所述音频插口16及架设槽17、18均贯穿对接面14和外表面12,架设槽17、18的一端设有定位块171、181。所述上表面11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开口111、112、113及狭槽114、115,所述开口111、112、113相互连通,开口111内设有一凸柱116,于所述凸柱116的上方开设有与开口111连通的不连续-->定位槽1161、凸柱116的左右侧面沿绝缘本体1的高度方向分别开有定位槽1162、1163;所述开口112、113内分别设有不连续定位槽1121、1131,定位槽1121的下方设有与之连通的定位槽11211,开口113的底面为阶梯形,两底面分别为117、118,其中底面118向开口112弯折延伸形成一凸块1181,于凸块1181的前表面向后开有一矩形凹口1182;所述狭槽114、115的底部分别设有不连续的定位槽1141、1151。所述外表面12于开112的下方设有一固持槽121、于定位槽1141、1151的下方设有与端盖2配合的凹口131,所述固持槽121的一侧及上方分别设有向绝缘本体1内延伸的狭槽122及与音频插口16连通的不连续凹槽123,所述狭槽122的旁侧设有与之连通的定位槽1221;所述凹口131的底面向下表面13设有一开口1311,定位槽129及前述架设槽17、架设槽18分别沿平行于凹口131的高度方向平行排布,所述凹口131设有与架设槽17连通的定位槽125及与架设槽18连通的狭槽127,所述定位槽125的上端垂直设有另一定位槽126,所述定位槽126的另一端向绝缘本体1内延伸有一凹洞1261;所述狭槽127的上端与凹槽126连通,于架设槽18的另一侧设有一大致呈“U”型弯折槽128,弯折槽128的弯折处向电源插口15内开有与之连通的通孔1281;所述定位槽129的一侧设有一与电源插口15连通的开口1291。请参照图2及图6所示,所述端盖2包括一挡板21、自挡板21一侧向前延伸的安装部22、自挡板21另一侧向前延伸的圆桶状凸块23及环绕在凸块23周围的定位块24、25、26。所述挡板21包括上表面211、前表面212及后表面213,所述上表面211设有若干定位开口2111,后表面213向安装部22内凹设有一凹口2131;所述安装部22包括一上表面221、侧面222及下表面223,所述上表面221设有若干斜槽226,所述下表面223设有一凸块224,上表面221、侧面222、下表面223适当位置处分别设有若干凸肋225;所述定位块24、26平行布置于凸块23的上下两端,定位块25垂直定位块24、26且靠近于安装部22,所述定位块24、25、26外侧分别设有平板状的基部241、251、261,基部241、251、261上分别设有内表面呈圆弧状的凸块242、252、262。请参照图4所示,音频端子组3包括第一音频端子31、第二音频端子32、第三音频端子33、第四音频端子34、第五音频端子35及第六音频端子36。其中,第一音频端子31包括第一主体部311、自第一主体部311前端向一侧弯折-->延伸的第一弹性臂312、由第一主体部311及第一弹性臂312结合处形成的第一定位部313、自第一主体部311前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定位部315、设在第一主体部311后端的第一挡片314。所述第一弹性臂312背向第一主体部311弯折设有第一抵触部318,该抵触部318向后延伸设置有平板状弹性接触臂319,所述第二定位部315位于第一定位部313的上方且于第二定位部315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有第二弹性臂316,所述第二弹性臂316又位于第二定位部315的上方,第二弹性臂316的前端设有一接触部317。第二音频端子32包括第二主体部321、自第二主体部321前端向上弯折的第二弹性臂322、由第二主体部321侧边缘向外弯折的第二定位部324。所述第二弹性臂322的后端设有一接触部323,第二定位部324的底面适当位置处设有凸刺325。第三音频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外部供电装置连接的第一、第二充电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上表面、外表面、电源插口和架设槽,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狭槽,所述外表面设有一凹口,第一充电端子组包括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组包括第三充电端子、第四充电端子,所述第三充电端子包括与第二充电端子接触的固持片,第四充电端子包括与第一充电端子接触的对接部,该等充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的对应槽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端盖,所述端盖设有一安装部,该安装部收容于绝缘本体外表面的凹口内并可抵压第三充电端子及第四充电端子的抵压部,使该等抵压部和第二充电端子组的压接端子达成良好的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外部供电装置连接的第一、第二充电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上表面、外表面、电源插口和架设槽,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狭槽,所述外表面设有一凹口,第一充电端子组包括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组包括第三充电端子、第四充电端子,所述第三充电端子包括与第二充电端子接触的固持片,第四充电端子包括与第一充电端子接触的对接部,该等充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的对应槽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端盖,所述端盖设有一安装部,该安装部收容于绝缘本体外表面的凹口内并可抵压第三充电端子及第四充电端子的抵压部,使该等抵压部和第二充电端子组的压接端子达成良好的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有一上表面,于上表面上设有若干斜槽,所述第三充电端子及第四充电端子分别设有一大致呈“S”形的弹性臂,于弹性臂的一端设有与该等斜槽配合的抵压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设有一下表面及侧面,于下表面及侧面分别设有与绝缘本体外表面的凹口相配合的凸肋。4.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庆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