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33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适用于外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且可与外部电子装置传输信号的携带型电子装置,其包括:一连接器本体,设置于外壳体与电路板之间而露出外部,其具有至少一对端子孔,分别连通电路板与外部,与端子孔靠近外部处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卡持部;至少一对端子,一端部形成接触部,另一端部形成卡钩部,用以分别卡钩于卡持部,进而使接触部相对地夹持电路板,且卡钩部面对外部的一面可与外部电子装置传输信号。(*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本技术涉及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携带型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的输入输出连接器。输入输出连接器可用来将携带型电子装置内部的信息向外输出,或可接收外部的信号,参考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其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及设置于下壳体2中的电路板3,输入输出连接器4通常位于下壳体2的底部,且与电路板3连接。现有输入输出连接器的端子直接焊死在电路板上,这导致在插、拔插头(plug)时,输入输出连接器受力而较容易损坏。参考图2A、2B所示一种现有输入输出连接器的立体图和平面图,该输入输出连接器4以夹持电路板的方式取代以往焊接的方式,其主要是由一本体部5和数个端子6所构成,本体部5具有数个端子孔51,以放置端子6,该本体部5外周设有数个卡块52以与移动电话的外壳抵接而固定;端子6具有一先端部61和一底部62,先端部61约成<形,以在未插入电路板3之前与本体部5卡合,而在电路板3插入后与电路板3接触,底部62可与本体部5的抵接部53抵接,且可与外部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上述输入输出连接器4的缺点在于,由于其端子6设置与本体部5内的方式是利用端子6的先端部61本身的弹力,因此当电路板3插入输入输出连接器4时,容易造成端子6移动,甚至将端子6顶出,如图2C所示,结果导致品质不稳定;且端子6为单排设置,因此较占空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其可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位于外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且可与外部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的携带型电子装置内;它包括:一连接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与电路板之间而露出外部,其具有至少一对端子孔,分别连通所述电路板与外部,且在所述端子孔靠近外部处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卡持部;至少一对端子,一端部形成接触部,而另一端部形成卡钩部,所述卡钩部卡钩于所述卡持部,所述接触部相对地夹持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卡钩部面对外部的一面可与所述外部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移动电话的示意图;图2A为现有输入输出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一端子尚未装入本体部;图2B为现有输入输出连接器的平面图;图2C为现有输入输出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一端子被电路板顶出;图3A为本技术的连接器本体的立体图;图3B为本技术的连接器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C为本技术的连接器本体的正视图;图3D为本技术的连接器本体的俯视图;图3E为本技术的连接器本体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安装于移动电话上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的端子的立体图,其中端子尚未被弯曲;图5B为本技术的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端子已被弯曲;图5C为本技术的端子的正视图;图5D为本技术的端子的俯视图;图5E为本技术的端子的侧视图;图6A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B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6C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6D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的正视图;图6E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的俯视图;图6F为图6E中线A-A的剖面图;图7A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与电路板结合前的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与电路板结合后的示意图。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10是由一连接器本体20和数个端子30构成。图3A至3E显示本技术的连接器本体20,其具有数个隔板21、数个卡持部22以及数个可设置端子的端子孔23;该卡持部22为方形且上方为中空,以方便端子30的弯曲加工。该连接器本体20设有一插槽24,用以插入电路板,连接器本体20设有至少一卡块25,用以卡设于移动电话的外壳体内,如图4所示。图5A至5E显示本技术的端子30,其具有一接触部31和一卡钩-->部32,相对的端子30的接触部31分别被弯曲成<和>形的接触突部311,以可更确实地夹持电路板,该卡钩部32在未固定于连接器本体20之前如图5A所示,当端子30经过端子孔23而设置于连接器本体20时,利用工具将卡钩部32弯曲成如图5B所示,以使端子30的卡钩部32围绕连接器本体20的卡持部22而固定于连接器本体20上。图6A显示端子30尚未安装至连接器本体20,且端子30的卡钩部32尚未被弯曲;图6B至6F则显示端子30的卡钩部32已被弯曲而分别弯绕于连接器本体20的卡持部22的外周。图7A、7B分别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与电路板结合前后的示意图,当电路板3与输入输出连接器10结合时,电路板3的底部与连接器本体20抵接,且端子30的接触部31夹持电路板3。参考图4、7B所示,本技术输入输出连接器10的一端藉由连接器本体20的卡块25卡设于移动电话的下壳体2内,且端子30的卡钩部32部份露出外部以与外部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而输入输出连接器10的另一端藉由连接器本体20的插槽24和端子30的接触部31夹持电路板3。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端子采用相互对置的方式排列,因此在同样的端子数目下,使用较少的空间,且宽度较小,适用于窄而厚的空间。(2)端子并未焊死于电路板上,故在插、拔插头时不受力,故不易损坏。(3)由于端子是以围绕卡持部的方式设置于连接器本体上,因此不会有端子被推出连接器本体的现象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位于外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且可与外部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的携带型电子装置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连接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与电路板之间而露出外部,其具有至少一对端子孔,分别连通所述电路板与外部,且在所述端子孔靠近外部处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卡持部;至少一对端子,一端部形成接触部,而另一端部形成卡钩部,所述卡钩部卡钩于所述卡持部,所述接触部相对地夹持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卡钩部面对外部的一面可与所述外部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位于外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且可与外部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的携带型电子装置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连接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与电路板之间而露出外部,其具有至少一对端子孔,分别连通所述电路板与外部,且在所述端子孔靠近外部处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卡持部;至少一对端子,一端部形成接触部,而另一端部形成卡钩部,所述卡钩部卡钩于所述卡持部,所述接触部相对地夹持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卡钩部面对外部的一面可与所述外部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隆智
申请(专利权)人: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