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36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固定座及固定片体,其中,该绝缘本体设有贯穿的端子容置槽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第一容置槽用以收容固定片体及第二容置槽用以收容固定座;导电端子包含有接触部、固持部及嵌套部;固定座包含有一主体部及焊接部,焊接部为平板状结构,增大其焊接面积,使定位更加牢固,主体部包含有一开口形夹持部,其内设有数个凸点,导电端子嵌套部组装于上述开口形夹持部,并与数个凸点干涉,使导电端子与固定座达到牢固定位的功效,另外,固定片体可将整个连接器牢固定位于印刷电路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系有关于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用以固定端子的开口式固定座结构。
技术介绍
我们对于电池连接器并不陌生,很多可携式电器设备都会用到此类连接器,习知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导电端子内置有弹簧,当与对接连接器接触时,其接触部受到挤压,进而压缩内部弹簧,通过此种方式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此种电池连接器叫做弹点式电池连接器,即POGO电池连接器。与此相关的技术如专利案CN 01269913所揭示的,为一种弹点式电池连接器结构,其包括有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设有端子容置槽用以收容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含有一倒L形的焊接部,用以固定导电端子且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此结构的缺点是:导电端子结构复杂,且整个连接器与导电端子仅通过此倒L型的焊接部达到定位的效果,其于使用中,很容易产生松动的现象,影响整个连接器接触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电池连接器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其设置一开口式固定座,将导电端子组装干涉于上述固定座的开口,该固定座定位于印刷电路板,达到牢固定位导电端子且电性连接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其设置固定片体与绝缘本体容置槽干涉配合,固定片体焊接印刷电路板,达到牢固定位整个连接器的功效。-->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该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固定座及固定片体,其中绝缘本体共设有第一容置槽用以收容固定片体、第二容置槽用以收容固定座、端子容置槽用以收容导电端子;固定片体设有阻挡部容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台阶部,可限制整个连接器的上下运动,另设有一焊接部焊接固定于印刷电路板,达到牢固定位整个连接器的功效;导电端子包含有接触部、固持部及嵌套部,其固持部定位于端子容置槽内;固定座设有一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设置的焊接部,焊接部为平板状结构,增大其焊接面积,使定位更加牢固,主体部两侧设有倒刺与绝缘本体干涉,主体部设有开口形夹持部,并在该开口形夹持部的内缘设有若干个凸点,导电端子嵌套部组装于上述开口形夹持部内,且与上述数个凸点产生干涉,使导电端子牢固定位于固定座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座定位于印刷电路板,导电端子固定于上述固定座,从而达到牢固定位导电端子的功效;且固定座结构简单,挟持效果良好,降低整个连接器的成本,且通过固定片体达到牢固定位整个连接器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固定座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剖面图;及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1-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固定座,4-固定片体,10-上表面,-->11-下表面,12-左右侧面,13-后表面,14-前表面,101-第一容置槽,111-第二容置槽,141-端子容置槽,1011-台阶部,21-接触部,22-固持部,23-嵌套部,31-主体部,32-固定座焊接部,312-倒刺,311-开口形夹持部,3110-凸点,41-阻挡部,42-凸刺,43-固定片体焊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为本技术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之具体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该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包含有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固定座3及固定片体4。该绝缘本体1为一矩形状结构,其上表面10的两侧部设有贯穿至下表面11的第一容置槽101,该第一容置槽101用以收容固定片体4,该第一容置槽101上表面的宽度大于下表面的宽度,以便供固定片体4卡抵;于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14设有若干个贯穿至后表面13的端子容置槽141,该等端子容置槽141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而于绝缘本体1下表面11靠近后表面13处设有与端子容置槽141数量相等的贯穿至绝缘本体1内部的第二容置槽111,该等第二容置槽111用以收容固定座3。导电端子2设有接触部21、固持部22及嵌套部23,其中,接触部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标示)接触,固持部22固定于上述端子容置槽141,嵌套部23为凹陷部用以与固定座3的开口形夹持部311卡合。固定座3设有一主体部31及自主体部31延伸而成的焊接部32,该焊接部32为平板状,可增大焊接面积,使其定位更牢固;主体部31收容于上述第二容置槽111,故在其两侧设有倒刺312,请同时参阅第5图所示,藉由倒刺312与绝缘本体1干涉,达到牢固定位于绝缘本体1内部的功效;在主体部31上设有开口形夹持部311,在其内缘设有若干个凸点3110,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当-->导电端子2的嵌套部23固定于上述开口形夹持部311时,藉由该等凸点3110的干涉,使导电端子2与固定座3达到牢固定位的效果;焊接部32用以焊接至印刷电路板(未表示),达到定位且电性连接的功效。固定片体4收容于上述第一容置槽101,包括有阻挡部41、凸刺42及焊接部43,其中该焊接部43用以焊接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未表示),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绝缘本体1于第一容置槽101设有一台阶部1011,阻挡部41容置于台阶部1011,当固定片体4固定时,作为限制绝缘本体1的上下运动,藉由凸刺42与绝缘本体1的干涉,使绝缘本体1与固定片体4达到牢固定位的功效,从而进一步达到牢固定位整个连接器的功效。如第1、4、5、6图所示,组装时,固定片体4由上至下插入绝缘本体1第一容置槽101内,其阻挡部41抵挡于绝缘本体台阶部1011,第一容置槽101于绝缘本体1侧面12部分宽度略大于固定片体4焊接部宽度,但是小于第一容置槽101于绝缘本体1下表面11的宽度,因此,固定片体4阻挡于第一容置槽101内,可限制整个连接器的左右运动,藉由凸刺42与绝缘本体1产生干涉而达到固定,焊接部43凸露出绝缘本体1外侧;导电端子2则是由后至前插入绝缘本体1端子容置槽141;而固定座3由下至上插入绝缘本体1第二容置槽111,导电端子2嵌套部23固定于开口形夹持部311,并与其凸点3110行成干涉而稳固,固定座3倒刺312与绝缘本体1干涉,其焊接部32凸露出绝缘本体1外侧,在此实施例中,本技术采用SMT类型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但这并不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其仍可有其它固定方式。是以,本技术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本技术可改善习用的技术关键在于:(1)通过设置开口式的固定座3,使导电端子2成型简单,降低连接器成本,且加-->强了导电端子2的稳固性。(2)使用固定片体4达到牢固定位整个连接器的功效。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及附图,仅供做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在于使熟悉该项技术者能如实了解本技术之目的与功效,但并不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本技术还可尚有其它的变化实施方式,所以凡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案技术精神下进行其它样式实施,均应视为本案权利要求的等效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其包括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固定座及固定片体,该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容置槽用以收容固定片体、第二容置槽用以收容固定座及端子容置槽用以收容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固定座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焊接部,其主体部设有开口形夹持部,其内缘设有若干个凸点,导电端子上设有一凹陷的嵌套部,其组装于上述开口形夹持部,且与若干个凸点干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其包括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固定座及固定片体,该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容置槽用以收容固定片体、第二容置槽用以收容固定座及端子容置槽用以收容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固定座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焊接部,其主体部设有开口形夹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鸿段平会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