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液装置及灌装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117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液装置,包括分液器,分液器的一端设有进液口,分液器的顶部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出液口,分液器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弯折的集液部,集液部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还公开了一种灌装系统,包括储液罐、连接管、灌装工位和分液装置,连接管连接在储液罐的底部与分液器的进液口之间,灌装工位的上方设有多个灌针,各灌针与分液器的各出液口通过灌装管一一对应连接,各灌装管上均设有灌装泵。本分液装置及灌装系统具有能够避免药液残留和减少药液浪费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液装置及灌装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分液装置及灌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灌装系统中带有CIPSIP(在线清洗灭菌)功能的分液装置1,如图1所示,该分液装置1的前端设有进液口11,后端设有排液口12,顶部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出液口13,由于灭菌时会产生冷凝水,为了保证灭菌时冷凝水可以顺利排出,出液口13均朝上设置,因此该分液装置1内部最终残留的药液很多,在前端储液罐药液不足时整个分液装置1中的药液基本无法灌装,尤其在灌装结束阶段将无法将分液装置1内的药液灌装完成,最终形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药液残留和减少药液浪费的分液装置及灌装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分液装置,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的一端设有进液口,所述分液器的顶部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出液口,所述分液器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弯折的集液部,所述集液部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集液部弯折呈90
°

[0008]所述第二出液口设于集液部底部的侧壁上。
[0009]所述排液口设于集液部的底端面上。
[0010]一种灌装系统,包括储液罐、连接管、灌装工位和上述的分液装置,所述连接管连接在储液罐的底部与分液器的进液口之间,所述灌装工位的上方设有多个灌针,各所述灌针与分液器的各出液口通过灌装管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灌装管上均设有灌装泵。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2]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阀门。
[0013]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连接有进液管。
[0014]所述进液管上设有进液阀。
[0015]所述灌装工位的前后分别设有前称重机构和后称重机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技术的分液器,使用时,分液器水平设置,药液从分液器一端的进液口进入,分液器顶部的第一出液口用于药液灌装,分液器另一端的集液部由于向下弯折,使分液器中的药液能够从进液口端自流至集液部中,集液部底部的第二出液口可用于补液灌装,最后残留在集液部中的药液通过第二出液口灌装完成,避免分液器内有药液残留,减少了
药液浪费。
[0018]本技术的灌装系统,使用时,储液罐为分液器供应药液,再在分液器顶部各第一出液口的分液作用下,通过各灌针对灌装工位上的各瓶体进行灌装,与集液部底部第二出液口连接的灌针用于补液灌装,即在瓶体未灌装达标的情况下,通过该灌针进行补灌,由于集液部下向弯折,使得集液部内具有足够的药液来完成补液灌装,并且,使最后残留在集液部中的药液灌装完成,避免分液器内有药液残留,减少了药液浪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分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灌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3]1、分液器;11、进液口;12、排液口;13、第一出液口;14、集液部;15、第二出液口;2、储液罐;3、连接管;31、阀门;4、灌装工位;5、灌针;6、灌装管;61、灌装泵;7、进液管;71、进液阀;8、前称重机构;9、后称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图2示出了本技术分液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分液装置包括分液器1,分液器1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1,分液器1的顶部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出液口13,分液器1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弯折的集液部14,集液部14的底部设有排液口12和第二出液口15。排液口12用于在清洗后,排出分液器1中的清洗液。
[0027]使用时,分液器1水平设置,药液从分液器1一端的进液口11进入,分液器1顶部的第一出液口13用于药液灌装,分液器1另一端的集液部14由于向下弯折,使分液器1中的药液能够从进液口11端自流至集液部14中,集液部14底部的第二出液口15可用于补液灌装,最后残留在集液部14中的药液通过第二出液口15灌装完成,避免分液器1内有药液残留,减少了药液浪费。
[0028]本实施例中,集液部14弯折呈90
°
。相对其他角度,集液部14弯折呈90
°
,使分液器1的横向长度更短,减少占用空间。并且,在90
°
的情况,分液器1中残留药液能够快速流入集液部14中。
[0029]本实施例中,第二出液口15设于集液部14底部的侧壁上,便于向上倾斜设置,保证灭菌时冷凝水可以顺利排出。排液口12设于集液部14的底端面上,便于在清洗后排尽清洗液。
[0030]实施例二:
[0031]图3示出了本技术灌装系统的一种实施例,本灌装系统包括储液罐2、连接管3、灌装工位4和实施例一的分液装置,连接管3连接在储液罐2的底部与分液器1的进液口11之间,灌装工位4的上方设有多个灌针5,各灌针5与分液器1的各出液口通过灌装管6一一对应连接,各灌装管6上均设有灌装泵61。
[0032]使用时,储液罐2为分液器1供应药液,再在分液器1顶部各第一出液口13(具体设有8个,分别记为A1、A2、A3、A4、A5、A6、A7和A8)的分液作用下,通过各灌针5对灌装工位4上的各瓶体进行灌装,与集液部14底部第二出液口15连接的灌针5用于补液灌装,即在瓶体未灌装达标的情况下,通过该灌针5进行补灌,由于集液部14下向弯折,使得集液部14内具有足够的药液来完成补液灌装,并且,使最后残留在集液部14中的药液灌装完成,避免分液器1内有药液残留,减少了药液浪费。
[0033]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上设有阀门31。储液罐2的顶部连接有进液管7。进液管7与外部供液设备连接,为储液罐2补液。进液管7上设有进液阀71。
[0034]本实施例中,灌装工位4的前后分别设有前称重机构8和后称重机构9。前称重机构8在瓶体灌装前进行称重,后称重机构9在在瓶体灌装后进行称重,前后称重的差值即为实际灌装量。
[0035]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器(1),所述分液器(1)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1),所述分液器(1)的顶部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出液口(13),所述分液器(1)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弯折的集液部(14),所述集液部(14)的底部设有排液口(12)和第二出液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部(14)弯折呈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口(15)设于集液部(14)底部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12)设于集液部(14)的底端面上。5.一种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2)、连接管(3)、灌装工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