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84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其钢柱的上部连接上连接板、下部连接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与钢梁的上翼缘连接;下连接板与钢梁的下翼缘连接;钢柱和钢梁的腹板通过第一固定板连接,钢柱与第一固定板、及第一固定板与钢梁的腹板均通过第一高强螺栓连接;下连接板与钢柱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劲肋板;其能够避免钢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因柱构件自身长度不足而进行的拼接,从而简化施工工艺,便于多、高层钢框架装配式施工的实现,大大提高现场装配的速度,适用于多、高层钢框架结构。高层钢框架结构。高层钢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公认的绿色环保型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钢结构建筑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装配式施工方法也一直被倡导,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梁柱连接节点上。在钢结构中,梁柱刚接节点传统上有三种连接形式:1、上下翼缘为全熔透焊缝连接,腹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即栓焊混合连接;2、翼缘和腹板均为焊缝连接,即全焊接连接;3、上下翼缘和腹板都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即全螺栓连接。对于前两种连接方式,梁上下翼缘为全熔透连接,施工中需要先安装再施焊,施工进度较长。又由于高空作业,焊缝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第三种全螺栓连接更符合装配式施工工艺的需求。但是,装配式钢框架通常需要将构件预制完成后运送现场进行拼装,由于制作工艺、运输能力、以及施工成本方面的限制,在多、高层钢框架中,柱构件长度通常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拼接。而拼接会导致应力集中的出现,并产生薄弱部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制作工艺、运输能力、以及施工成本方面的限制,在多、高层钢框架中,柱构件长度通常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拼接;而拼接会导致应力集中的出现,并产生薄弱部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使得节点满足节点力学性能的同时,避免钢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因柱构件自身长度不足而进行的拼接,从而简化施工工艺,便于多、高层钢框架装配式施工的实现。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该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包括钢柱(7)和钢梁(1),所述钢柱(7)的上部连接上连接板(6)、下部连接下连接板(4);所述上连接板(6)与所述钢梁(1)上端的上翼缘连接;所述下连接板(4)与所述钢梁(1)下端的下翼缘连接;所述钢柱(7)和所述钢梁(1)的腹板通过第一固定板(3)连接,所述钢柱(7)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及所述第一固定板(3)与所述钢梁(1)的腹板均通过第一高强螺栓(2)连接;所述下连接板(4)与所述钢柱(7)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劲肋板(5)。
[0005]上述上连接板(6)与钢梁(1)的上翼缘连接、钢柱(7)和钢梁(1)的腹板通过第一固定板(3)并采用第一高强螺栓(2)连接,能够有效传递钢梁(1)端内力。并且下连接板(4)与钢柱(7)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劲肋板(5),实现完全刚性连接。
[0006]而且,所述上连接板(6)与所述钢梁(1)的所述上翼缘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6)与所述钢梁(1)的所述上翼缘通过引弧板焊接连接。
[0007]而且,所述下连接板(4)与所述钢梁(1)的所述下翼缘通过第二高强螺栓(8)连接。
[0008]本技术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能够保证节点满足节点力学性能的同时,避免钢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因柱构件自身长度不足而进行的拼接,从而简化施工工艺,便于多、高层钢框架装配式施工的实现,大大提高现场装配的速度,适用于多、高层钢框架结构。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所示为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的主视图;
[0012]图2所示为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13]上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4]钢梁1,第一高强螺栓2,第一固定板3,下连接板4,加劲肋板5,上连接板6,钢柱7,第二高强螺栓8。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
[0017]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请见图1,该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包括钢柱7和钢梁1,请见图2,钢柱7的上部连接上连接板6、下部连接下连接板4;上连接板6与钢梁1上端的上翼缘连接;下连接板4与钢梁1下端的下翼缘连接;钢柱7和钢梁1的腹板通过第一固定板3连接,钢柱7与第一固定板3、及第一固定板3与钢梁1的腹板均通过第一高强螺栓2连接;下连接板4与钢柱7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劲肋板5。
[0018]请见图1和图2,通过上连接板6与钢梁1的上翼缘连接、钢柱7和钢梁1的腹板通过第一固定板3并采用第一高强螺栓2连接,能够有效传递钢梁1端内力。并且下连接板4与钢柱7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劲肋板5,实现完全刚性连接。通过有限元程序加载分析,结构整体变形及应力最大处均出现在钢梁1的端部,所以在结构设计时,只要选择的钢梁1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则此装配式节点的强度及稳定即能够满足要求。
[0019]请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连接板6与钢梁1的上翼缘焊接连接。优选的,上连接板6与钢梁1的上翼缘通过引弧板焊接连接。
[0020]请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连接板4与钢梁1的下翼缘通过第二高强螺栓8连接。
[0021]请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连接板4的一端接触搭接在下翼缘的上面。
[0022]请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劲肋板5连接在下连接板4底面与下连接板4下方的钢柱7侧壁之间。
[0023]请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劲肋板5为横置的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直角侧边与下连接板4底面连接。
[0024]请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钢柱7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钢梁1的腹板通过第一固定板3、并采用第一高强螺栓2连接。
[0025]请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连接板6为套设连接在钢柱7外壁上的矩形框板。
[0026]请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连接板4为套设连接在钢柱7外壁上的矩形框板。
[0027]请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钢梁1为工字钢梁,其方向可以为横向,工字钢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横向的顶板、竖向的腹板和横向的底板。上翼缘为工字钢顶板的端部,下翼缘为工字钢底板的端部。第一高强螺栓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且均匀分布地连接在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3重合的平面、及第一固定板3与钢梁1的腹板重合的平面上。例如,第一高强螺栓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或六个,即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3重合的平面、及第一固定板3与钢梁1的腹板重合的平面上分别均匀分布地连接有两个或三个第一高强螺栓。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该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包括钢柱(7)和钢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7)的上部连接上连接板(6)、下部连接下连接板(4);所述上连接板(6)与所述钢梁(1)上端的上翼缘连接;所述下连接板(4)与所述钢梁(1)下端的下翼缘连接;所述钢柱(7)和所述钢梁(1)的腹板通过第一固定板(3)连接,所述钢柱(7)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及所述第一固定板(3)与所述钢梁(1)的腹板均通过第一高强螺栓(2)连接;所述下连接板(4)与所述钢柱(7)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劲肋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6)与所述钢梁(1)的所述上翼缘通过引弧板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4)与所述钢梁(1)的所述下翼缘通过第二高强螺栓(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4)的一端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云龙赵玉平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鑫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