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红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656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条形红茶制作工艺,针对现有技术中茶叶发酵过程中不方便铺设、氧气接触不均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且老嫩均匀一致的鲜叶;S2、对S1步骤中得到的茶叶进行清洁,并沥干鲜叶中的水;S3、使用萎凋机对S2步骤中得到的清洁之后的茶叶进行萎凋;S4、使用理条机对S3步骤中得到的萎凋之后的茶叶整形加工;S5、将S4步骤中得到的整形之后的茶叶放入到发酵装置中进行发酵。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结构稳定,操作简单,不仅有效的方便在茶叶发酵过程中对茶叶进行铺设,保证茶叶发酵均匀,还有效的的减低了茶叶破碎量,提高了茶叶的品质,易于推广使用。易于推广使用。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条形红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条形红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属于全发酵茶类。红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红茶中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0003]现有技术中红茶发酵往往是将待发酵的茶叶铺放在水筛上,然后将铺放有待发酵的茶叶放置到发酵室中的货架上,进行发酵,但是有些货架其高度较高,在使用时,需要工人使用梯子将铺放了茶叶的水筛放置到货架上,水筛铺放了茶叶之后,其重力较大,操作较不方便,不安全,另外茶叶发酵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与水,需要保证茶叶在良好的温湿度下进行发酵,在传统的发酵过程中,底部的茶叶接触氧气较少,很容易的导致茶叶发酵不均,为此,本方案提出了条形红茶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条形红茶制作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发酵过程中不方便铺设、氧气接触不均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条形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且老嫩均匀一致的鲜叶;
[0008]S2、对S1步骤中得到的茶叶进行清洁,并沥干鲜叶中的水;
>[0009]S3、使用萎凋机对S2步骤中得到的清洁之后的茶叶进行萎凋;
[0010]S4、使用理条机对S3步骤中得到的萎凋之后的茶叶整形加工;
[0011]S5、将S4步骤中得到的整形之后的茶叶放入到发酵装置中进行发酵;
[0012]S6、使用干燥机对S5步骤得到的发酵之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得到成品红茶。
[0013]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的萎凋机为6CQCL

50型多功能茶鲜叶前处理机,萎凋机设置参数为温度:30

33℃,湿度:55

60%,萎凋时间:4

6h,风量2.23

3.62m/s,所述S3步骤中的理条机型号为:6CLZ

608,所述S5步骤中的发酵装置的发酵温度为23

28℃,湿度为90

96%,发酵时间为3

4h。
[0014]优选的,所述S6步骤中的干燥机为H2177烘烤机,在干燥时采用二次干燥,第一干燥以110

120℃干燥至茶叶水分约为20%,然后对茶叶进行摊凉20min,再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干燥温度为75

85℃,干燥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5

7.5%。
[0015]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的发酵装置包括:
[0016]箱体,所述箱体正面安装有操作门,所述操作门上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箱体内
侧转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操作门的一侧安装有多个放置框,多个所述放置框均水平设置,多个所述放置框的顶部均滑动安装有放置盘;
[0017]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箱体上、以用于驱动安装板转动;
[0018]温湿度控制机构,所述温湿度控制机构安装在箱体上、以用于控制箱体内侧的温度与湿度;以及
[0019]翻料机构,所述翻料装置安装在放置盘上,且翻料机构通过联动机构与箱体连接;
[0020]其中,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转动时,多个放置框跟随安装板转动,并保持水平状态,且在安装板转动的同时,联动机构动作,驱动翻料机构动作,以翻动放置盘上的茶叶。
[002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远离操作门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多个所述放置框靠近安装板的一侧外壁均固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放置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内侧,且连接轴位于安装板内侧的一端安装有旋转阻尼器,多个连接轴位于安装槽内侧的一端底部均固接有配重块。
[0022]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板远离操作门一侧外部的第一齿槽、安装在第一齿槽内侧的第一齿轮和安装在箱体一侧外部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齿槽为环形结构,且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槽相互啮合。
[0023]优选的,所述温湿度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箱体背面的储液箱、安装在储液箱上的连接管和安装在箱体内侧的横管,所述横管的一端贯穿安装板延伸至安装板的另一侧、并与箱体的内侧壁固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横管的内侧,且所述横管靠近操作门的一端外壁安装有多个喷头,所述温湿度控制机还包括安装在箱体内侧的换热板和安装在箱体内侧的温湿度传感器。
[0024]优选的,所述翻料机构包括开设在放置盘内侧壁的第二齿槽、啮合安装在第二齿槽内侧的两个第一斜齿轮、安装在放置盘上的两个铲板和安装在铲板上的翻板,两个铲板均为三角形结构,两个铲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翻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延伸至第二齿槽的内侧、并分别与两个第一斜齿轮的外壁固接。
[0025]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放置框内侧的安装箱、安装在安装箱顶部的主动磁环、安装在放置盘正下方、并与主动磁环相配合的被动磁环、安装在安装箱内侧的第二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开设在箱体远离操作门一侧内壁的多个第三齿槽和啮合安装在多个第三齿槽内侧的多个第二齿轮,所述被动磁环的顶部固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延伸至放置盘的顶部、并与两个铲板的底部固接,所述第二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斜齿轮与主动磁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斜齿轮的外部一侧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延伸至第三齿槽的内侧、并分别与多个第二齿轮的外壁固接。
[0026]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外壁固接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放置框的内侧壁固接。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1、通过理条机对萎凋之后的茶叶进行理条成型,并有效的对茶叶中的叶细胞进行破坏,降低了茶叶破碎的量,提高了红茶的品质。
[0029]2、通过安装板、放置架、放置盘、配置块、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等相互配合,实现在转动安装板时,多个放置盘跟随安装板转动而转动、并在转动时保持放置盘水平,避免在铺设茶叶时借助梯子爬高铺设,方便将茶叶铺设在放置盘上。
[0030]3、通过铲板、翻板、第一斜齿轮、主动磁环、被动磁环、转轴等相互配合,实现在安装板转动的同时,驱动铲板与翻板转动,对放置盘上的茶叶进行翻动,有效的保证发酵的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茶叶发酵更加均匀。
[0031]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结构稳定,操作简单,不仅有效的方便在茶叶发酵过程中对茶叶进行铺设,保证茶叶发酵均匀,还有效的的减低了茶叶破碎量,提高了茶叶的品质,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条形红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且老嫩均匀一致的鲜叶;S2、对S1步骤中得到的茶叶进行清洁,并沥干鲜叶中的水;S3、使用萎凋机对S2步骤中得到的清洁之后的茶叶进行萎凋;S4、使用理条机对S3步骤中得到的萎凋之后的茶叶整形加工;S5、将S4步骤中得到的整形之后的茶叶放入到发酵装置中进行发酵;S6、使用干燥机对S5步骤得到的发酵之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得到成品红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红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的萎凋机为6CQCL

50型多功能茶鲜叶前处理机,萎凋机设置参数为温度:30

33℃,湿度:55

60%,萎凋时间:4

6h,风量2.23

3.62m/s,所述S3步骤中的理条机型号为:6CLZ

608,所述S5步骤中的发酵装置的发酵温度为23

28℃,湿度为90

96%,发酵时间为3

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红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中的干燥机为H2177烘烤机,在干燥时采用二次干燥,第一干燥以110

120℃干燥至茶叶水分约为20%,然后对茶叶进行摊凉20min,再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干燥温度为75

85℃,干燥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5

7.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红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的发酵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正面安装有操作门(2),所述操作门(2)上安装有PLC控制器(3),所述箱体(1)内侧转动安装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靠近操作门(2)的一侧安装有多个放置框(12),多个所述放置框(12)均水平设置,多个所述放置框(12)的顶部均滑动安装有放置盘(18);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箱体(1)上、以用于驱动安装板(4)转动;温湿度控制机构,所述温湿度控制机构安装在箱体(1)上、以用于控制箱体(1)内侧的温度与湿度;以及翻料机构,所述翻料装置安装在放置盘(18)上,且翻料机构通过联动机构与箱体(1)连接;其中,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4)转动时,多个放置框(12)跟随安装板(4)转动,并保持水平状态,且在安装板(4)转动的同时,联动机构动作,驱动翻料机构动作,以翻动放置盘(18)上的茶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条形红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远离操作门(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6),多个所述放置框(12)靠近安装板(4)的一侧外壁均固接有连接轴(13),所述连接轴(13)远离放置框(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松陈阳阳吴彬李婷毛长荣陈祖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