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插座之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64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端子插座之构造改良,其主要是于插孔(接合部)内径较大的端子插座上增设一限制机构,以限制外径较小之话线(网线)端子插接于插孔内径较大之端子插座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有效防止尺寸大小不匹配的端子、插座发生误插,从而保证了电话、电脑(上网)的有效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子插座之改良结构本技术涉及一种端子插座之构造改良,尤指一种用以限制外径较小之话线(网线)端子插接于接合部内径较大之端子插座者。目前话机之话线端子(如图1、图2所示)及电脑网际网路所使用之网路线端子,须插接于电话或网际网路之端子插座上,方可透过电话机或电脑与对联络或上网。有时,使用者将话线端子或网际网络线端子插接于端子插座后,会有话机无法使用和电脑无法上网之事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话线之端子(网际网路之端子)插座规格有两种,一是接合部72(插孔)内径较小之端子插座7、二是接合部82内径较大之端子插座8,这两种规格都有一既定配合之话线端子71、81。当使用者在使用时,以外径较大之话线端子81插接于接合部72内径较小的端子插座7时,必定是外径较大的话线端子81无法插入于接合部72内径较小之端子插座7内。但是,由于外径较小的话线端子71可插入于接合部82内径较大的端子插座8里,因此,在不慎发生误插情形时,使用者会以为话线端子71已插入于端子插座8里,为何无法打电话或上网?其实是因为外径较小的话线端子71之接触脚与端子插座8接合部82内部之接触脚无法接触,导致无法打电话及上网。因此,常让使用者误认为是话机或话线损坏,或者是电脑出了问题。本技术之目的一,在于克服上述之缺点,本技术主要是-->于插孔内径较大的端子插座上增设一限制机构,以限制外径较小之话线(网线)端子插接于接合部内径较大之端子插座里。本技术之目的二,在于端子插座里增设一可让限制机构作动后归位之致动机构。本技术之目的三,在于端子插座外径包覆(套设)一层金属层,以防止端子插座受电气影响;该金属层上亦可增设一弹片,以藉此弹片取代致动机构,同时还可以省去致动机构额外的制造工时与费用。本技术之目的四,在于端子插座之下半部自由端与限制机构的作动部底部间配置有一呈弹簧体之弹性元件。本技术之目的五,在于弹性元件除了可配置于下半部自由端与限制机构的作动部底部间外,还可以配置于作动部表面与金属层内部之间。本技术之目的六,在于端子插座在塑料射出成型时,可于座体之上半部任一自由端且位于枢接轴上方成型有一挡缘部,此挡缘部而供限制机构的顶掣部顶掣,让作动部产生一具有下压之弹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端子插座之构造改良,包括一座体,系具有一下半部,该下半部一侧承接有一上半部,该两半部间形成有一接合部,及于两自由端间形成有一间隙,而前述之上半部至少于一自由端面上设有一枢接轴;一限制机构,其上至少具有一个枢接于上述枢接轴之枢接部,该枢接部一端延伸有一作动部,该作动部一端设有一延伸于上述接合部内之-->抵挡部,而于前述枢接部之另一端延伸有一顶掣部;一致动机构,其上具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一端延伸有一位于上述顶掣部上方之压掣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端子插座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另一现有技术端子插座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新型之端子插座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之构造分解示意图。图5A~5C为端子插座与话线端子插接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A~7C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8A~8B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之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图号说明:座体(1)      下半部(11)            上半部(12)接合部(13、72、82)                   间隙(14)枢接轴(15、15`) 挡缘部(16)       限制机构(2)枢接部(21、21`) 作动部(22、22`)  抵挡部(23)顶掣部(24、24`) 致动机构(3)       支撑部(31)压掣部(32)       话线端子(4、71、81)    边角(41)金属层(5)        弹片(51)         弹性元件(6)-->端子插座(7、8)请参阅图3、4所示,系本技术之端子插座外观立体及构造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之端子插座之构造改良,包括有:一座体(1)、一枢接于座体(1)上这限制机构(2)及一配置于座体(1)一侧之致动机构(3)所构成,俾用以限制外径较小之话线(网线)端子(图中未示)插接于接合部内径较大之端子插座。上述所提之座体(1)系为塑料所制成,其具有一下半部(11),该下半部(11)一侧承接有上半部(12),该上、下半部(11)、(12)间形成有一插接话线端子(图中未示)之接合部(13),且上、下半部(11)、(12)之两自由端间形成有一供端子边角(图中未示)通过之间隙(14),而前述上半部(12)之自由端面上并设有一用以枢接限制机构(2)之枢接轴(15)。该限制机构(2)为金属材质所制成,其上具有一枢接于上述枢接轴(15)之枢接部(21),该枢接部(21)一端延伸有一作动部(22),该作动部(22)一端设有延伸于上述接合部(13)内之抵挡部(23),而于前述枢接部(21)另一端则延伸有一顶掣部(24)。该致动机构(3)为金属材质所制成,其上具有一支撑部(31),该支撑部(31)一端延伸有一位于上述顶掣部(24)上方,并可将顶掣部(24)下压之压掣部(32)。如果,藉上述构成一可限制外径较小之话线端子插入于端子插座。请参阅图5A~5C,系本技术之端子插座与话线端子插接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当话线端子(4)插入于座体(1)之接合部(13)-->内部时,该话线端子(4)之边角(41)会通过座体(1)之间隙(14),在话线端子(4)之边角(41)通过时,会顶掣于作动部(22)底部,而将作动部(22)顶起,在作动部(22)被顶起时,该抵挡部(23)也随之被顶起,此时,限制机构(2)另一端之顶掣部(24)立即将致动机构(3)之压制部(32)顶起,令插入于接合部(13)之话线端子(4)与座体1稳固接合,让话线能传送讯号或接受讯号。上述话线端子(4)拔离接合部(13)时,话线端子(4)之边角(41)即呈一脱离顶掣作动部(22)之状态,此时,致动机构(3)之压掣部(32)压掣于限制机构(2)之顶掣部(24)上,使限制机构(2)之作动部(22)产生一下压动作,让抵挡部(23)回至原始状态。于上述端子插座上增设一限制机构(2)主要是在外径较小之话线端子插入于座体1之接合部(13)时,该话线端子之边角无法通过(进入)座体(1)之间隙(14)里,所以限制机构(2)之作动部(22)并不会被顶起,相对的抵挡部(23)也不会被顶起,因此,该抵挡部(23)可以限制外径较小的话线端子完全插入于接合部(13)里,让使用者立即知道此端子插座不适合插接外径较小的话线端子。上述之端子插座外径系可包覆(套设)一层金属层,此金属层(图中未示)可防止端子插座受电气影响。请参阅图(6)所示,系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所完成的端子插座外径可包覆(套设)一金属层(5),此金属层(5)在冲压制成时,系于金属层(5)上冲制一弹片(51),在-->金属层(5)包覆于端子插座上时,该弹片(51)恰好压掣于限制机构(2)的顶掣部(24)上,在话线端子4拔离或未插接于座体1之接合部(13)时,该弹片51即可将顶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插座之结构改良,包括有:一座体,系具有一下半部,该下半部一侧承接有一上半部,该两半部间形成有一接合部,及于两自由端间形成有一间隙,而前述之上半部至少于一自由端面上设有一枢接轴;一限制机构,其上至少具有一个枢接于上述枢接轴之枢接部,该枢接部一端延伸有一作动部,该作动部一端设有一延伸于上述接合部内之抵挡部,而于前述枢接部之另一端延伸有一顶掣部;一致动机构,其上具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一端延伸有一位于上述顶掣部上方之压掣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插座之结构改良,包括有:一座体,系具有一下半部,该下半部一侧承接有一上半部,该两半部间形成有一接合部,及于两自由端间形成有一间隙,而前述之上半部至少于一自由端面上设有一枢接轴;一限制机构,其上至少具有一个枢接于上述枢接轴之枢接部,该枢接部一端延伸有一作动部,该作动部一端设有一延伸于上述接合部内之抵挡部,而于前述枢接部之另一端延伸有一顶掣部;一致动机构,其上具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任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