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片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021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片端子,包括相连接的铆线脚和公插片,所述公插片包括连接于铆线脚的连接部和相连于连接部远离铆线脚一端的插管,所述连接部向母插簧内壁延伸有呈倾斜设置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一端抵触于母插簧内壁且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外壁。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公插片和母插簧连接强度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公插片和母插簧连接固定力大的一种插片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片端子,包括相连接的铆线脚和公插片,所述公插片包括连接于铆线脚的连接部和相连于连接部远离铆线脚一端的插管,所述连接部向母插簧内壁延伸有呈倾斜设置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一端抵触于母插簧内壁且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外壁。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公插片和母插簧连接强度弱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公插片和母插簧连接固定力大的一种插片端子。【专利说明】一种插片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插片端子。
技术介绍
插片端子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连接器等电器产品。现有的插片端子结构主要由用于和母插簧配合的公插片和用于铆压导线的铆线脚构成。公插片插入母插簧后进行电性接触,由于母插簧内存在间隙结构,公插片会出现左右摆动,容易出现大电流后会导致电流不稳定,固定强度低而不能承受大电压,以影响电流导通效果,同时就会影响电器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片端子,通过设置的插管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连接部外壁的弹性片,来实现公插片和母插簧相连接时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电信号传递的稳定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插片端子,包括相连接的铆线脚和公插片,所述公插片包括连接于铆线脚的连接部和相连于连接部远离铆线脚一端的插管,所述连接部向母插簧内壁延伸有呈倾斜设置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一端抵触于母插簧内壁且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铆线脚的一端通过相连接的连接部和插管,从而在公插片和母插簧相连接时,先利用插管来进行伸入,实现公插片和母插簧的快速方便连接,再凭借连接部上的弹性片,能够顺利插入到母插簧内,又利用弹性片的弹性能力,使弹性片和母插簧的内壁进行抵触,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强了两者的固定力,使两者难以脱离,保证连接稳定性,提高电信号传递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外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弹性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部的外壁圆周上的多个弹性件来增加公插片和母插簧内壁的接触抵触面积,增加了摩擦力,并且均匀分布在圆周方向,可以使受力均匀平衡,从而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外壁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两侧向连接部内部延伸有抵触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凹陷部来提供一个公插片和母插簧的连接位,可以实现更高的连接强度和更大的固定力。利用抵触片来增强两者之间的相互抵触摩擦力,使两者难以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和铆线脚之间连接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外壁呈圆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公插片和铆线脚之间进行了一个限位隔离,从而避免了公插片会过多地伸入到母插簧内部,对公插片插入上的深度利用凸出部的抵触来实现一个限位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管与连接部之间连接有倾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插管将前部伸入之后,凭借倾斜面来实现插管和连接部的平滑连接,且能够顺利地进行继续插入,避免了直面连接时可能造成的卡停,使插入过程更加顺畅,减小两者运动过程中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使插入过程省力快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管远离连接部一端设有圆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管端部的圆头来减小插管的表面积,从而在首先进入到母插簧时,能够起到一个较大压强的作用,从而使两者的连接更加方便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片包括连接于连接部的斜面和连接于斜面远离连接部一端的直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公插片和母插簧插入的运动过程中,利用斜面来减小两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方便地进行配合伸入;在两者进入之后,利用直面来增大弹性片和母插簧内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两者之间的固定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管沿插管轴向设有卡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卡嵌槽来提供两者之间配合时的一个卡嵌位,从而能够增加两者之间配合连接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连接部和插管的配合,能够使公插片和母插簧的连接过程更加方便省力;再凭借连接部外壁的弹性片来提高公插片和母插簧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固定力,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电信号的传递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仰视图。附图标记:1、铆线脚;11、压皮脚;12、压线脚;2、公插片;21、连接部;22、插管;221、圆头;3、弹性片;31、斜面;32、直面;4、凹陷部;41、抵触片;5、凸出部;6、倾斜面;7、卡嵌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所示,一种插片端子,包括尾端用于与导线连接的铆线脚I和前端用于和母插簧连接的公插片2;铆线脚I由用于压接导线皮线的压皮脚11和用于压接导线铜线的压线脚12构成,压皮脚11设置在压线脚12的外侧;在压线脚12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导线的止滑线;导线放置在压皮脚11和压线脚12之间,然后将压皮脚11和压线脚12进行铆压,从而对导线起到一个固定作用。参照图1-2所示,在压线脚12远离压皮脚11一端同直线连接且一体成型有公插片2,公插片2包括连接部21和插管22。压线脚12远离压皮脚11 一端连接有凸出部5,凸出部5为一个圆环体,圆环体外圆壁为弧形,且直径大于压线脚12的导线通入直径;在凸出部5另一端连接有呈圆筒状的连接部21,其直径小于凸出部5;在连接部21的外圆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三个弹性片3;弹性片3包括呈倾斜设置的斜面31和直面32,斜面31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21的外壁,直面32连接于斜面31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且直面32能够和母插簧的内圆壁呈抵触设置;弹性片3能够在挤压作用下发生下压,在无挤压力时,弹性片3会自动弹起起到抵触作用;位于连接部21的外圆壁上设有凹陷部4,凹陷部4为一个方形沉孔,在凹陷部4的两侧边向连接部21的内部延伸出两片方形抵触片41,进而来增大两者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在连接部21远离凸出部5—端连接有插管22,插管22直径小于连接部21的直径,两者之间利用一个圆弧倾斜面6进行连接;插管22为一个圆柱管,与连接部21呈同一直线设置;插管22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设有一个圆头221;并且在插管22沿着其轴向方向设有卡嵌槽7,卡嵌槽7从插管22的一端直接延伸到圆头221,从而增加了公插片2和母插簧连接时增加相互固定力的接触位。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主权项】1.一种插片端子,包括相连接的铆线脚(I)和公插片(2),其特征是:所述公插片(2)包括连接于铆线脚(I)的连接部(21)和相连于连接部(21)远离铆线脚(I) 一端的插管(22),所述连接部(21)向母插簧内壁延伸有呈倾斜设置的弹性片(3),所述弹性片(3)—端抵触于母插簧内壁且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21)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片端子,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21)外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弹性片(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片端子,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21)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片端子,包括相连接的铆线脚(1)和公插片(2),其特征是:所述公插片(2)包括连接于铆线脚(1)的连接部(21)和相连于连接部(21)远离铆线脚(1)一端的插管(22),所述连接部(21)向母插簧内壁延伸有呈倾斜设置的弹性片(3),所述弹性片(3)一端抵触于母插簧内壁且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21)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旺尚亨建张辉吴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力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